当前分类: 国家开放大学(国学经典选读)
问题:“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关于此句下面的解释或说明比较恰当的有()。A、此句是说:“不到他心里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就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难以表达出来的程度就不要去启发他。”B、此句中的“愤”:本义指因不满而愤怒或怨恨,这里指心里想弄明白还不明白,也指发愤图强C、此句中的:“悱”:指想说而说不出的样子D、此句是说学习时老师不要激怒学生,不要打击学生...
查看答案
问题:“国学”是“中国固有的学术”,是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创造的全部文明财富和精神资源。...
问题:荀子兼崇“礼”、“法”,兼崇“王”、“霸”。...
问题:“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关于此句下面的解释或说明比较恰当的有()。A、此句中的“子庶民”:是以平民为子。B、孔子在这里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他鼓励自己和学生们无论在学问和道德上,都应该是坚持不懈,自觉自愿。C、此句是说:治理天下和国家有九条准则:修养自我;尊重有才能的仁;敬爱自己的亲人;敬重大臣;体谅群臣;把老百姓当成自己的孩子;吸收、招纳各种技艺的人才;优待远方而来的客人;安抚诸侯...
问题:穷也乐,达也乐,穷达如春夏秋冬,穷达一也。——此句的恰当之意是()。A、祸福循环,物极必反的道理,有谁能够了解他的究竟,有谁能在无形中去认识这些真理呢?B、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发愤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C、穷困也乐,显达也乐,穷困显达像春夏秋冬,得道至这种境界,穷困显达都无所谓了。D、冬天过去了,夏天就来了;夏天过去了,冬天又来,冬夏寒暑的相互推移形成了一年四季。...
问题:请写出4个以上出自《庄子》中的成语。...
问题:南宋时,朱熹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
问题:“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的恰当意思是()。A、你们这样的无知,浑浑噩噩地混迹在天地之间,所以充塞在天地之间,不过是我们的碌碌无为的躯体。天地之间的率真之志,才真正形成了我们的天然本性。B、我们如此的渺小,却混有天地之道于一身,而处于天地之间。这样看来,充塞于天地之间的气,就是我们的身体;而引领统帅天地之气的志,形成了我们的天然本性。C、我们如此的渺小,却混有天地之道于一身,而处于天地之间。这样看来,充塞于天地之间的我们,不过是我们的躯壳而已,我们需要精气神的充盈;天...
问题:()先秦诸子主张“天治天事,人治人事”。...
问题:“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一句的意思是()。A、天地之间最伟大的道德是爱护生命,圣人的最大法宝是权力地位,用什么来保住这高位呢?用仁德。B、天地之间的大恩大德化助生育生命,圣人所拥有的大法宝是地理位置好,为何能够守住职位呢?因为拥有仁德C、天地之大可以生出德行,圣人之大宝是可以保护地位,怎么样能够把守高位呢?用仁德。D、天地之间最伟大的道德是爱护生命,执政者的最伟大宝物是位于至高的尚方宝剑,用什么来保住这高高在上的权利呢?仅仅用仁德是不行的。...
问题:学好《国学经典选读》教材所选国学经典语录123句,就能够成为国学通了。...
问题:朱熹...
问题:关于天人关系,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儒家与道家均以天人合一为最高境界B、人与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统一体C、天人关系问题是中国哲学中的重大理论问题之一D、儒家、道家对天人合一的解释完全一致...
问题:“集”包括了各种诗文集子。...
问题:“天子之与己,皆天之所子”是()的名言。...
问题:韩非对儒墨之学怎么看?...
问题:《资治通鉴 》...
问题:关于“国学”,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国学也可以说是民族国家之学B、“国学”一词,最早见于《周礼》C、“国学”最早的意思是周代设在王城的国家教育机构D、国学仅包括儒家文化...
问题: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此句中的“空空”的恰当说明是()。A、即“悾悾”, 无知貌B、原形容诚恳、虚心的样子C、现形容一无所有D、即空怀抱负...
问题:“经学”是以道家经典为研究对象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