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题
单选题一元二次方程的引入,应该从()开始引入。A
开平方B
一元一次方程C
生活中案例D
函数正确答案:A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现行统编教材初中代数的知识体系中,在整式加减之后,没有讲整式的乘除,而安排了一元一次方程及其应用,这体现了什么原则?()A、连续性原则B、层次性原则C、应用的广泛性原则D、整体性原则正确答案:C
考题
判断题使用Exce l2010中的“单变量求解”可对一元一次方程求解。A
对B
错正确答案:错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下面哪个不是解决问题的算法()。A、从济南到北京旅游,先坐火车,再坐飞机抵达B、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是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C、方程x^2-1=0有两个实根D、求1+2+3+4+5的值,先计算1+2=3,再由3+3=6,6+4=10,10+5=15,最终结果为15正确答案:C
考题
针对“一元二次方程”起始课的教学,两位老师给出了如下教学片断:【教师甲】设置问题:请同学们根据下列问题,只列出含未知数的方程:(1)一个正方形的面积为2,求正方形的边长x。预设:学生会分别列出两个方程。教师要求学生分别整理成方程左侧降幂排序,右侧为零的形式,然后引导学生完成下面两件事:对比“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为这类方程定义一个名称——一元二次方程。再请学生自行写出几个不同的一元二次方程,并提炼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表达式。【教师乙】上课开始。提问: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请你根据“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并举出几个“一元二次方程”的例子。在学生举例的基础上,提炼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表达式。请完成下列任务:(1)请分析两位老师引入“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设计方案的各自的特点。(15分)(2)在教学中,当引入一个新的数学概念之后,往往通过例题、习题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请针对“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设计不同难度的两道例题和两道练习题,加深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理解。(15分)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知识,初中数学课程的内容标准,常用的教学方法、课堂导入技巧、有效数学教学以及课堂教学评价与学习评价等相关知识。(1)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也注重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采取启发式和因材施教的教学。学生在生动活泼的、主动的教学课堂中,更容易吸收知识,但也应注重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甲的教学方案,相对于乙教师来说,更加非常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2)针对“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设计不同难度的两道例题和两道练习题,题目的难度应适当,目的是加深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理解。
考题
单选题信息的加密方法不可以选择:()。A
一元一次方程B
矩阵C
常量D
颠倒位置正确答案:B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使用Exce l2010中的“单变量求解”可对一元一次方程求解。正确答案:正确
考题
单选题下面哪个不是解决问题的算法()。A
从济南到北京旅游,先坐火车,再坐飞机抵达B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是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C
方程x^2-1=0有两个实根D
求1+2+3+4+5的值,先计算1+2=3,再由3+3=6,6+4=10,10+5=15,最终结果为15正确答案:A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针对“一元二次方程”起始课的教学,两位老师给出了如下教学片断:【教师甲】设置问题:请同学们根据下列问题,只列出含未知数的方程:(1)一个正方形的面积为,求正方形的边长。预设:学生会分别列出两个方程。教师要求学生分别整理成方程左侧降幂排序,右侧为零的形式,然后引导学生完成下面两件事:对比“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为这类方程定义一个名称——一元二次方程。再请学生自行写出几个不同的一元二次方程,并提炼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表达式。【教师乙】上课开始。提问: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请你根据“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并举出几个“一元二次方程”的例子。在学生举例的基础上,提炼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表达式。请完成下列任务:(1)请分析两位老师引入“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设计方案的各自的特点。(15分)(2)在教学中,当引入一个新的数学概念之后,往往通过例题、习题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请针对“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设计不同难度的两道例题和两道练习题,加深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理解。(15分)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知识,初中数学课程的内容标准,常用的教学方法、课堂导入技巧、有效数学教学以及课堂教学评价与学习评价等相关知识。(1)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也注重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采取启发式和因材施教的教学。学生在生动活泼的、主动的教学课堂中,更容易吸收知识,但也应注重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甲的教学方案,相对于乙教师来说,更加非常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2)针对“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设计不同难度的两道例题和两道练习题,题目的难度应适当,目的是加深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理解。
考题
单选题已知下列方程:(2)3x=1;(4)x3-4x=7;(5)x=0;(6)x+2y=3.其中一元一次方程的个数是( ).A
2B
3C
4D
5正确答案:C解析:只含有一个最高次数为1的未知数,且系数不为0的方程称为一元一次方程.题干中,(1)化解后为:x2-2x=2,不是一元一次方程;(4)中未知数x的最高次数是3,不是一元一次方程;(6)中含有两个未知数,不是一元一次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