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移情法是针对儿童思维的什么特点设计的()”相关问题
  • 第1题:

    智力障碍儿童思维能力特点包括什么?


    正确答案:概念形成、判断、推理方面均较为落后;思维刻板,缺少变通;思维缺乏连贯性、条理性。

  • 第2题:

    学前儿童家长设计能够引起孩子移情的情景,来测量孩子对他人情感的各种体验的一种方法,称为()

    • A、投射测验法
    • B、情景测验法
    • C、自然测验法
    • D、移情测验法

    正确答案:B

  • 第3题:

    儿童骨骼成分有什么特点?针对这些特点,在组织儿童活动时应注意什么?


    正确答案: (1)骨骼的特点:
    ①骨骼在生长,需要较多的钙和维生素D(药物补充或多晒太阳);
    ②腕骨没有完全钙化,不可拎太重的东西;
    ③骨盆还没长结实,蹦跳时注意安全;
    ④骨头较软,骨头的无机盐与有机物各占二分之一,韧性强,硬度小,易变形,容易出现“青枝骨折”,即折而不断的现象;
    ⑤不良姿势易导致脊柱变形,要注意体姿。
    (2)在组织儿童活动时,要注意安全,不要让儿童负重,以及提拎太重的东西,从小培养儿童是坐有坐相,站有站相,保护脊柱,预防脊柱变形。

  • 第4题:

    实施榜样示范法要符合儿童青少年具体形象的思维特点和行为的可逆性、模仿性等特点。


    正确答案:正确

  • 第5题:

    什么是思维?大学生的思维发展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思维是以已有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进行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大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1.处于由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
    2.在常规思维继续发展的同时,创造性思维也在显著发展;
    3.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思维的元认知。

  • 第6题:

    判断题
    直观动作思维是儿童的思维特点。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单选题
    移情法是针对儿童思维的什么特点设计的()
    A

    思维的直观性

    B

    思维的动作性

    C

    思维的自我中心性

    D

    思维的抽象性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单选题
    学前儿童家长设计能够引起孩子移情的情景,来测量孩子对他人情感的各种体验的一种方法,称为()
    A

    投射测验法

    B

    情景测验法

    C

    自然测验法

    D

    移情测验法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填空题
    儿童思维的核心特点是()。

    正确答案: 自我中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学前儿童移情能力的发展的特点。

    正确答案: 学前儿童移情能力发展的特点如下:
    (1)对别人心理状态的理解从简单到复杂
    学龄前儿童移情能力的发展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3岁孩子知道站在他人的角度能看到些什么,但他们不能推断出他人看到那些情景之后会有什么想法。5岁的孩子却能够作出推断。此外,学龄前儿童对他人意图的理解也存在着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趋势。
    (2)从需要明显的外部线索到能理解隐蔽线索
    面部表情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刺激。人们往往根据他人的面部表情来判断其心理。关于儿童对困境线索的研究显示出年龄小的儿童(4岁)能够认识困境的明显线索(如大哭),而较难看出隐蔽的困境线索(微皱眉头)。
    (3)儿童移情能力的水平是随儿童完成任务难度而变化的
    研究表明,如果要求儿童完成的任务不太复杂,且较具体,有约60%的4岁孩子、85%的5岁孩子及100%的6岁孩子都能表现出去自我中心;反之,则导致儿童更多的自我中心表现。
    (4)移情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可能在4~6岁
    幼儿期儿童的移情能力可以随着儿童的“去自我中心化”而发展,4~6岁是移情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学前儿童思维具体形象性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学前儿童具体形象思维是运用已有的直观形象解决问题的思维,其特点是具体性、形象性,思维的内容是具体的,依靠形象来思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皮亚杰认为,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可分为哪两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 感知运动阶段(0~2岁):儿童只依靠感知和动作来适应外界环境。
    前运算阶段(2~7岁):是感知运动阶段到概念性智力阶段(运算阶段)发展的过渡阶段,思维开始运用象征性符号进行,出现表征功能;开始出现“半逻辑”思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学前儿童思维活动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1)学前早期儿童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
    (2)学前中期儿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3)学前晚期儿童开始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
    (4)学前儿童对概念的掌握受其概括能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5)学前儿童的判断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
    (6)学前儿童已能进行一些推理,但其水平比较低。
    (7)学前儿童理解能力逐渐增强。

  • 第14题:

    儿童思维的核心特点是()。


    正确答案:自我中心

  • 第15题:

    移情法是针对儿童思维的什么特点设计的()

    • A、思维的直观性
    • B、思维的动作性
    • C、思维的自我中心性
    • D、思维的抽象性

    正确答案:C

  • 第16题:

    什么是移情法?


    正确答案:移情法:强调认知一情绪系统的交互作用,综合运用认知提示、情感换位、巩固深化和情境表演等技术,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地展开儿童认知和行为的教育。特别针对儿童期特有的自我中心化思维,能明显提高儿童的移情能力和认知水平,提高其社会认知水平和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养成。

  • 第17题:

    简述学前儿童移情能力发展的特点。


    正确答案: 幼儿移情能力发展的特点:
    (1)对别人心理状态的理解从简单到复杂;
    (2)从需要明显的外部线索到能理解隐蔽线索;
    (3)移情能力的水平随儿童完成任务难度而变化;
    (4)移情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可能在4~6岁。

  • 第18题:

    问答题
    小学儿童的思维主要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 1)小学时期是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两种思维形式交错发展的时期,主要发展抽象逻辑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
    2)小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以抽象逻辑为主要的过渡,是思维发展中的“飞跃”或“质变”,一般认为这个关键年龄出现在四年级(约10——11岁);
    3)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小学生逐渐具备了人类思维的整体结构。同时,
    这个思维结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儿童骨骼成分有什么特点?针对这些特点,在组织儿童活动时应注意什么?

    正确答案: (1)骨骼的特点:
    ①骨骼在生长,需要较多的钙和维生素D(药物补充或多晒太阳);
    ②腕骨没有完全钙化,不可拎太重的东西;
    ③骨盆还没长结实,蹦跳时注意安全;
    ④骨头较软,骨头的无机盐与有机物各占二分之一,韧性强,硬度小,易变形,容易出现“青枝骨折”,即折而不断的现象;
    ⑤不良姿势易导致脊柱变形,要注意体姿。
    (2)在组织儿童活动时,要注意安全,不要让儿童负重,以及提拎太重的东西,从小培养儿童是坐有坐相,站有站相,保护脊柱,预防脊柱变形。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什么是移情法?

    正确答案: 移情法:强调认知一情绪系统的交互作用,综合运用认知提示、情感换位、巩固深化和情境表演等技术,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地展开儿童认知和行为的教育。特别针对儿童期特有的自我中心化思维,能明显提高儿童的移情能力和认知水平,提高其社会认知水平和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养成。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学前儿童思维活动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学前早期儿童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
    2、学前中期儿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3、学前晚期儿童开始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
    4、学前儿童对概念的掌握受其概括能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5、学前儿童的判断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
    6、学前儿童已能进行一些推理,但其水平比较低。
    7、学前儿童理解能力逐渐增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针对儿童期特有的自我中心化思维,(  )能明显提高儿童的社会认知水平和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养成。
    A

    游戏化方法

    B

    移情法

    C

    行动操练法

    D

    语言法


    正确答案: B
    解析:
    移情法强调认知情绪系统的交互作用,综合运用认知提示、情感换位、巩固深化和情境表演等技术,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地开展儿童认知和行为的教育。它特别针对儿童期特有的自我中心化思维,能明显提高儿童的移情能力和认知水平,提高其社会认知水平和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养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学前儿童移情能力发展的特点。

    正确答案: 幼儿移情能力发展的特点:
    (1)对别人心理状态的理解从简单到复杂;
    (2)从需要明显的外部线索到能理解隐蔽线索;
    (3)移情能力的水平随儿童完成任务难度而变化;
    (4)移情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可能在4~6岁。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