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古之王者有务而拘领者矣,其政好生而恶杀焉。”中“务”的含义是()。
第2题:
“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新世界,莫亟于教育”。讲这句话的是()
第3题:
翻译:“故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故为之立君上之势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
第4题:
《礼记.学记》中明确提出:“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言明教育乃是治国安邦的关键,是“化民成俗”。这体现了教育的()功能。
第5题:
既从众而圣之,亦从众而事之,是故吾从众事孔子于芝佛之院。以上这句话包含了什么意味?体现了作者的什么态度?《题孔子像于芝佛院》
第6题:
“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的教育目的观。
第7题:
“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社会本位的高等教育目的观。
第8题:
“古之王者不忍以刑穷天下之民也,是故一家之中父兄治之,一族之间宗子治之。其有不善之萌莫不自化于闺之内。”材料主要表明()
第9题:
第10题:
政治功能
经济功能
文化功能
人口功能
第11题:
水有七善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天下莫柔弱于水
江海所以能成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第12题:
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第13题:
上善若水,(),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第14题:
“立君之道,莫广于胜法;胜法之务,莫急于去奸;去奸之本,莫深于严刑。故王者以赏禁,以刑劝,求过不求善,藉刑以去刑”。这段话表明的是()。
第15题:
“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古之王者不忍以刑穷天下之民也,是故一家之中父兄治之,一族之间宗子治之。其有不善之萌莫不自化于闺之内。”材料表明()。
第16题: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这句话出自古代教育家()。
第17题: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问题:请将要翻译上文?
第18题:
在教育目的问题上,"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体现的是()思想。
第19题:
“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这反映了古代哲学家庄子的什么思想?()
第20题:
任务
服务
便帽
第21题:
第22题: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