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专家加德纳在1983年提出的,他认为逻辑和语言智力并不是智能的全部,不同的人其智力构成是不一致的,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有多种智能按照不同的构成方式组成。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对改进学生的评价有着重要的指导策略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树立新的智能观和学生观。学生评价应抛弃原来的智能观,智能不只是由逻辑和语言智力构成,它是多元的,因此对学生的评价方法应得到改善。
(2)改革课程内容,为学生智能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由于人的智能是多元的,因此在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上,要反映学生不同智力发展的要求,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对学生的评价也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来进行。
(3)倡导运用情境化学习评价方法。对学生评价应运用情境化学习评价方法,为学生设置熟悉且富有启发性的情境,激发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投身于此学习情境中,这样有利于学生的智能发展,也有利于反映出学生真实的掌握情况。
(4)设计适应各科教学的多元智能评价方案。随着智能理论的发展,需要对各学科的智能评价方案进行重新设计,使之能反映各学科的发展要求,也能准确反映学生在各学科的智能发展状况。
(5)向学生呈现评价结果,使他们可以了解到El己各种智能发展的特点。教师要将学生的智能评定结果如实的反映给学生,让学生了解自己各种智能的发展特点,让学生对优势进行发挥,对不足进行弥补,使评价真实的起到取长补短的作用,将反馈和评价结合起来,体现学生发展的要求。
更多““多元智能”理论对改进学生评价有哪些策略指导意义? ”相关问题
  • 第1题:

    主要人地关系理论有哪些?对土地利用规划的指导意义如何?


    参考答案:发展:环境决定论征服自然论人地协调论指导意义:1)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关系。2)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 第2题:

    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是什么?对学校教育有哪些指导意义?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1)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是由联结主义学习理论家提出来的,他们不仅用强化来解释学习的发生,而且用它来解释动机的产生。联结主义心理学家用S~R的公式来解释人的行为,认为动机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冲动力量,并特别重视用强化来说明动机的引起与作用。在他们看来,人的某种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的这种学习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起来的稳固联系,强化可以使人在学习过程中增加某种反应重复可能性的力量。与此相应,联结学习理论的中心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而不断的强化则可以使这种联结得到加强和巩固。按照这种观点,任何学习行为都是为了某种报偿。因此,在学习活动中,采取各种外部手段如奖赏、评分、竞赛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相应的学习行为。
    但是实际情况中,学校里的强化,既可以是外部的,也可以是内部的。前者是由教师施于学生身上的;后者是学生自我强化,如从学习结果中得到满足感和自信心,从而增强了学习动机。
    (2)强化理论的主要倾向是联结派的学习理论,这种理论过分强调引起学生行为的外部力量(外部强化),忽视甚至否定了人的学习行为的自觉性与主动性(自我强化),因而这一学习理论有较大的局限性。
    (3)强化理论对学校教育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教育上广为流行的程序教学与计算机辅助教学,其教学的心理基础,就是通过强化原则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根据该理论,教师可广泛采用奖励与惩罚的措施,来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也确实能收到一时之效果,奖励与惩罚使用不当会造成不良的后果,甚至有碍学生的人格发展,使学校演变成分数主义和升学至上。

  • 第3题:

    质量改进的策略都有哪些?分别是怎么做的?如何评价这些策略?


    递增型策略;跳跃型策略

  • 第4题:

    多元智能理论评价观带给人们的启示是:评价应全面反映教育现象和课堂教学现象的真实情况。为改进教育和课堂教学实践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 第5题:

    多元智能评价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多元智能评价的主要内容:
    第一条,评价应是长期的。
    学习档案是一种可以对学生作品长期观察的有效工具,可以鼓励学生对学习作持续的反省。
    第二条,评价是多维方式的。
    可包括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家长和教师评价;除等级或分数之外,应使用描述性的评语,兼顾认知、情意和技能的评价。
    第三条,评价为教学提供信息,让学生、家长和教师了解被评价者哪些方面表现很好,哪些方面需再加强。第四条,重视非正式评价。教师可利用简易的检验表记录学生平日的生活表现,也可举行讨论会让学生评论作品的好坏。
    第五条,学生是主动的自我评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