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题甲涉嫌犯聚众斗殴罪,在2010年8月9日被抓捕时逃跑。2014年6月5日,甲抢夺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甲所犯抢夺罪的追诉期限为5年B甲所犯聚众斗殴罪因其逃跑而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C甲所犯聚众斗殴罪的追诉期限从2010年8月9日起计算D甲所犯聚众斗殴罪的追诉期限从2014年6月5日起计算

题目
多选题
甲涉嫌犯聚众斗殴罪,在2010年8月9日被抓捕时逃跑。2014年6月5日,甲抢夺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

甲所犯抢夺罪的追诉期限为5年

B

甲所犯聚众斗殴罪因其逃跑而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C

甲所犯聚众斗殴罪的追诉期限从2010年8月9日起计算

D

甲所犯聚众斗殴罪的追诉期限从2014年6月5日起计算


相似考题
更多“多选题甲涉嫌犯聚众斗殴罪,在2010年8月9日被抓捕时逃跑。2014年6月5日,甲抢夺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甲所犯抢夺罪的追诉期限为5年B甲所犯聚众斗殴罪因其逃跑而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C甲所犯聚众斗殴罪的追诉期限从2010年8月9日起计算D甲所犯聚众斗殴罪的追诉期限从2014年6月5日起计算”相关问题
  • 第1题:

    周某1998年犯甲罪,该罪的法定最高刑为有期徒刑3年,但一时没有被发现;2000年周某又实施了乙罪,该罪法定最高刑为有期徒刑10年,后周某被抓获。则关于对周某所犯的甲、乙两罪的追诉期间,说法错误的是( )。

    A.在2002年,既可以对甲罪进行追诉,也可以对乙罪进行追诉

    B.在2006年,既可以对甲罪进行追诉,也可以对乙罪进行追诉

    C.在2008年,只能对乙罪进行追诉

    D.2015年之后,对甲、乙两罪都不能再追诉了


    正确答案:B
    解析:周某所犯甲罪,追诉时效期限应为5年,也就是到2003年;但是,2000年又实施了犯罪,甲罪的追诉时效发生中断,应当重新起算,即由2000起再经过5年。周某所犯乙罪,追诉时效应当为15年,即可到2015年。所以A、C、D项正确,B项错误。

  • 第2题: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的对犯罪分子追究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

    A.甲以威胁、殴打的方式强迫张某等人在自己承包的农场里劳动,甲犯强迫劳动罪的追诉期限从张某等人被强迫劳动之日起开始计算
    B.乙殴打王某至重伤,乙犯故意伤害罪的追诉期限从鉴定结果证明王某被伤至重伤之日起开始计算
    C.丙在李某的住处安装一枚定时炸弹,定时为3天后爆炸,丙犯爆炸罪的追诉期限从安装炸弹完毕之日开始计算
    D.丁绑架赵某后,向赵某的家人勒索赎金,丁犯绑架罪的追诉期限从丁得到赵某家人的赎金之日开始计算

    答案:A,B,D
    解析:
    对于追诉时效的起算,分继续犯、连续犯和一般犯罪。一般犯罪是指没有连续和继续状态的犯罪。一般犯罪应当从犯罪成立之日起计算,持续犯和连续犯应当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强迫劳动罪是继续犯,应从犯罪终了之日起计算。故意伤害罪、爆炸罪和绑架罪是一般犯罪,应从犯罪成立之日计算。故意伤害罪从伤害行为完毕、爆炸罪从爆炸装置安装完毕、绑架罪从被害人被绑架起视为犯罪成立。故只有C项说法正确,其他选项说法都错误,故应当选。

  • 第3题:

    张某1998年犯甲罪,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该罪一直没被发现), 2004年犯乙罪,该罪法定刑为5年以下有期徒刑。则关于甲罪与乙罪的追诉问题,说法正确的有:( )

    A.甲罪的追诉时效与乙罪的追诉时效分别是15年和10年
    B.至2019年之前,依法还可对甲罪进行追诉
    C. 2014年之前,既可以对甲罪也可以对乙罪进行追诉
    D.由于在法定的追诉期限内又犯新罪,故甲罪的追诉不受时效的限制


    答案:A,B,C
    解析:
    A、B、C
    考点:追诉时效
    讲解:根据我国《刑法》第87条的规定,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其 追诉时效应该是15年。因此,张某于1998年所犯甲罪的追诉时效应该是15年,即在2013 年之前,都可以依法对其进行追诉。但由于张某在2004年又犯了乙罪,因此,其前罪(甲 罪)的追诉时效应该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即应该从2004年重新计算15年,即在2019年之前,都可以对甲罪进行追诉。
    此外,张某于2004年所犯乙罪的法定刑为5年以下有期徒刑,根据我国《刑法》第87 条的规定,法定最高刑为5年以上不满10年有徒刑的,其追诉时效应该是10年。因此,在 2014年之前都可以对乙罪进行追诉。
    综上,甲罪的追诉时效和乙罪的追诉时效分别是15年和10年,在2019年之前,都可 以对甲罪进行追诉。由于在法定的追诉期限内又犯新罪,故甲罪的追诉时效应该从犯乙罪之 曰起计算,而非不受追诉时效的限制。前者是追诉时效的中断,后者则是追诉时效的延长。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应该是ABC。

  • 第4题:

    甲犯诈骗罪,法定刑为3年以上10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在公安机关立案以后逃避侦查,此案的追诉期限为(  )。
    A.5年
    B.10年
    C.15年
    D.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答案:D
    解析:
    解析:考查要点是追诉时效的延长。所谓追诉时效延长,是指在追诉期限内,因发生法定事由而使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责任不受追诉期限限制的制度。我国《刑法》第88条第1款规定,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第88条第2款规定,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 第5题:

    (2006年真题)楚某1997年3月5日犯甲罪,追诉期限应为10年,2002年3月5日又犯乙罪,乙罪的追诉期限也是10年.这时甲罪的追诉期限应(  ).
    A.从犯乙罪之日起计算,共计20年,即以甲罪的追诉期限10年加乙罪的追诉期限10年
    B.从犯乙罪之日起计算,共计15年,即以甲罪追诉期限剩余的5年加乙罪的追诉期限10年
    C.从犯乙罪之日起计算,还有5年
    D.从犯乙罪之日起计算,还有10年


    答案:D
    解析:
    解析:本题考查追诉时效的起算.根据《刑法》第89条第2款规定,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故D选项正确.

  • 第6题:

    甲于1998年1月犯盗窃罪(盗窃金额5000元),在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后逃亡外地,又于2004年4月犯抢劫罪。关于甲的行为说法正确的是

    A.盗窃5000元,最高法定刑为3年,经过5年不再追诉,因此已经超过追诉时效
    B.抢劫罪的基本法定刑是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追诉时效是15年
    C.盗窃罪的追诉时效自犯抢劫罪之日起中断,追诉期限到2009年4月
    D.由于甲逃避侦查,所以盗窃罪和抢劫罪均不受追诉时效限制

    答案:B
    解析:
    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但是如果在逃避侦查或审判期间,又犯新罪的,新罪仍然要受追诉时效限制:所以ACD错误。

  • 第7题:

    根据刑事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关于追诉时效延长和中断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B.只要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不予立案的,就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C.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D.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
    E.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不受任何影响

    答案:A,C,D
    解析:
    (1)选项ABC: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2)选项DE: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也就是说,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行为后,在追诉时效期限内又犯罪的,前罪的追诉时效就此中断,并从后罪成立之日起重新计算。

  • 第8题:

    关于追诉期限计算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从犯罪之日起计算
    • B、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 C、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
    • D、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仍从犯前罪之日起计算

    正确答案:A,B,C

  • 第9题:

    甲犯A罪,法定最高刑为5年有期徒刑,次年公安机关立案后,甲一直逃避处罚,到外省又犯B罪,则A罪不受追诉时效的限制,而B罪仍受追诉时效的限制。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0题:

    多选题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的对犯罪分子追究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
    A

    甲以威胁、殴打的方式强迫张某等人在自己承包的农场里劳动,甲犯强迫劳动罪的追诉期限从张某等人被强迫劳动之日起开始计算

    B

    乙殴打王某至重伤,乙犯故意伤害罪的追诉期限从鉴定结果证明王某被伤至重伤之日起开始计算

    C

    丙在李某的住处安装一枚定时炸弹,定时为3天后爆炸,丙犯爆炸罪的追诉期限从安装炸弹完毕之日开始计算

    D

    丁绑架赵某后,向赵某的家人勒索赎金,丁犯绑架罪的追诉期限从丁得到赵某家人的赎金之日开始计算


    正确答案: C,B
    解析:
    对于追诉时效的起算,分继续犯连续犯一般犯罪。一般犯罪,是指没有连续和继续状态的犯罪。一般犯罪应当从犯罪成立之日起计算,继续犯和连续犯应当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强迫劳动罪是继续犯,应从犯罪终了之日起计算。故意伤害罪、爆炸罪和绑架罪是一般犯罪,应从犯罪成立之日计算。故意伤害罪从伤害行为完毕、爆炸罪从爆炸装置安装完毕、绑架罪从被害人被绑架起视为犯罪成立。

  • 第11题:

    多选题
    2014年6月20日,甲持枪抢劫后逃至外地。同年11月8日,甲因琐事将他人殴打成重伤。对甲的抢劫犯罪(  )。
    A

    经过20年一般不再追诉

    B

    从2014年6月20日起计算追诉期限

    C

    因为甲逃避侦查,其追诉期限不受限制

    D

    如果20年后认为必须追诉的,报请公安部核准


    正确答案: C,A
    解析:
    AD两项,根据《刑法》第263条的规定,持枪抢劫的最高法定刑为死刑。《刑法》第87条规定,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①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经过5年;②法定最高刑为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经过10年;③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15年;④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20。如果20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本题中,甲持枪抢劫的法定最高刑为死刑,经过20年一般不再追诉,如果20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而非公安部。
      B项,《刑法》第89条规定,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甲在抢劫罪追诉期限内又犯故意伤害罪,故从2014年11月8日计算追诉期限。
      C项,《刑法》第88条规定,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本题中并未表明甲是在受到立案侦查之后逃走的。

  • 第12题:

    多选题
    1999年11月,甲(17周岁)因邻里纠纷,将邻居杀害后逃往外地。2004年7月,甲诈骗他人5000元现金。2014年8月,甲因扒窃3000元现金,被公安机关抓获。在讯问阶段,甲主动供述了杀人、诈骗罪行。关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2014年真题]
    A

    前罪的追诉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甲所犯三罪均在追诉期限内

    B

    对甲所犯的故意杀人罪、诈骗罪与盗窃罪应分别定罪量刑后,实行数罪并罚

    C

    甲如实供述了公安机关尚未掌握的罪行,成立自首,故对盗窃罪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

    甲审判时已满18周岁,虽可适用死刑,但鉴于其有自首表现,不应判处死刑


    正确答案: D,C
    解析:
    《刑法》第232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10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刑法》第87条第4项规定,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20年,不再追诉。如果20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所以甲所犯故意杀人罪追诉时效为20。因此,甲的故意杀人追诉期到2019年结束。在2004年,甲犯诈骗罪。《刑法》第89条第2款规定,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因此,甲所犯故意杀人罪的追诉期至2024年结束。2014年8月,甲盗窃时,尚处于其所犯故意杀人罪的追诉期内。所以,故意杀人罪的追诉期再次重新计算,延续到2034年。《刑法》第266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第87条第1项规定,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经过5年,不再追诉。诈骗5000元属于数额较大,所以其追诉期为5年,结束于2009年。
    A项,甲所犯故意杀人罪和盗窃罪时效未过,而所犯诈骗罪时效已超过
    B项,甲所犯诈骗罪的时效已超过,因此对甲应以盗窃罪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
    C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规定,犯有数罪的犯罪嫌疑人仅如实供述所犯数罪中部分犯罪的,只对如实供述部分犯罪的行为,认定为自首。因此本案中只对甲所犯故意杀人罪和诈骗罪成立自首,对于盗窃罪部分不可从轻或减轻处罚。因为诈骗罪的追诉时效已过,故不再追诉。
    D项,对未成年人不适用死刑,这里指的是犯罪时而非审判时未满18周岁。

  • 第13题:

    1999年11月,甲(17周岁)因邻里纠纷,将邻居杀害后逃往外地。2004年7月,甲诈骗他人5000元现金。2014年8月,甲因扒窃3000元现金,被公安机关抓获。在讯问阶段,甲主动供述了杀人、诈骗罪行。关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2014年)

    A.前罪的追诉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甲所犯三罪均在追诉期限内
    B.对甲所犯的故意杀人罪、诈骗罪与盗窃罪应分别定罪量刑后,实行数罪并罚
    C.甲如实供述公安机关尚未掌握的罪行,成立自首,故对盗窃罪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甲审判时已满18周岁,虽可适用死刑,但鉴于其有自首表现,不应判处死刑

    答案:A,B,C,D
    解析:
    本题考查追诉时效。 AB项,《刑法》第89条规定:“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甲于2004年7月诈骗他人现金5000元,应当适用的法定刑幅度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追诉期限为5年,到2014年8月时已过了追诉时效期限,因此,对甲的诈骗罪不应当再追究。故AB项错误,当选。
    C项,《刑法》第67条第1、2款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据此可知,甲被公安机关抓获后,如实供述了公安机关尚未掌握的其杀人、诈骗罪行,以自首论,可给予从宽处理。但对其犯的盗窃罪,甲不存在自首情节,不能按照自首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故C项错误.当选。
    D项,《刑法》第49条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审判的时候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据此可知,未成年人不适用死刑是以犯罪的时间为准。甲实施故意杀人罪时不
    18周岁,因而对其不能适用死刑。故D项错误,当选。

  • 第14题:

    关于追诉时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2015年)

    A.甲犯劫持航空器罪,即便经过30年,也可能被追诉
    B.乙于2013年1月10日挪用公款5万元用于结婚,2013年7月10日归还。对乙的追诉期限应从2013年1月10日起计算
    C.丙于2000年故意轻伤李某,直到2008年李某才报案,但公安机关未立案。2014年,丙因他事被抓。不能追诉丙故意伤害的刑事责任
    D.丁与王某共同实施合同诈骗犯罪。在合同诈骗罪的追诉期届满前,王某单独实施抢夺罪。对丁合同诈骗罪的追诉时效,应从王某犯抢夺罪之日起计算

    答案:A,C
    解析:
    本题考查追诉时效。 A项,《刑法》第87条第4项规定,犯罪经过20年后认为还必须追诉的,报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因此,甲犯劫持航空器罪,即便经过30年,只要报最高人民检察院且得到核准的,仍可以追诉甲劫持航空器犯罪的刑事责任。故A项正确,当选。
    B项,挪用公款罪的追诉时效应从挪用公款犯罪成立之日起开始计算。2013年1月10日,乙挪用公款5万元,该公款未用于非法活动与营利活动,故此时尚不构成挪用公款罪;只有超过3个月未还时,乙的挪用行为才构成挪用公款罪。故B项错误,不当选。
    C项,《刑法》第87条规定:“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丙于2000年故意轻伤李某,故意轻伤的法定最高刑为3年有期徒刑,因此,对该伤害罪行的追诉期限为5年,李某应当在2005年之前提出控告,才属于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丙的伤害罪行才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但直到2008年李某才报案,已不属于“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因此,对丙的伤害罪行,应认定追诉期限已经届满。故C项正确,当选。
    D项,对于共同犯罪,追诉期限不具有连带性,应独立计算各个共犯人的追诉期限。在合同诈骗罪的追诉期届满前,王某单独实施抢夺罪,此时仅对王某适用“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的规定,对丁不能适用该规定。故D项错误,不当选。

  • 第15题:

    张某1998年犯甲罪,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该罪一直没被发现), 2004年犯乙罪,该罪法定刑为5年以下有期徒刑。则关于甲罪与乙罪的追诉问题,说法正 确的有:( )
    A.甲罪的追诉时效与乙罪的追诉时效分别是15年和10年
    B.至2019年之前,依法还可对甲罪进行追诉
    C. 2014年之前,既可以对甲罪也可以对乙罪进行追诉
    D.由于在法定的追诉期限内又犯新罪,故曱罪的追诉不受时效的限制


    答案:A,B,C
    解析:
    根据我国《刑法》第87条的规定,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其追诉时效应该是15年。因此,张某于1998年所犯甲罪的追诉时效应该是15年,即在2013 年之前,都可以依法对其进行追诉。但由于张某在2004年又犯了乙罪,因此,其前罪(甲罪)的追诉时效应该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即应该从2004年重新计算15年,即在2019年之前,都可以对甲罪进行追诉。
    此外,张某于2004年所犯乙罪的法定刑为5年以下有期徒刑,根据我国《刑法》第87条的规定,法定最高刑为5年以上不满10年有徒刑的,其追诉时效应该是10年。因此,在 2014年之前都可以对乙罪进行追诉。
    综上,甲罪的追诉时效和乙罪的追诉时效分别是15年和10年,在2019年之前,都可以对甲罪进行追诉。由于在法定的追诉期限内又犯新罪,故甲罪的追诉时效应该从犯乙罪之日起计算,而非不受追诉时效的限制。前者是追诉时效的中断,后者则是追诉时效的延长。故本题的正确答案应该是ABC。

  • 第16题:

    周某1998年犯甲罪,该罪的法定最高刑为有期徒刑3年,但一时没有被发现;2000年周某又实施了乙罪,该罪法定最高刑为有期徒刑10年,后周某被抓获。则关于对周某所犯的甲、乙两罪的追诉期间,说法正确的有(  )。
    A.在2002年.既可以对甲罪进行追诉,也可以对乙罪进行追诉
    B.在2006年,既可以对甲罪进行追诉,也可以对乙罪进行追诉
    C.在2008年,只能对乙罪进行追诉
    D.2015年之后,对甲、乙两罪都不能再追诉了


    答案:A,C,D
    解析:
    解析:周某所犯甲罪,追诉时效期限应为5年,也就是到2003年;但是,2000年又实施了犯罪,甲罪的追诉时效发生中断,应当重新起算,即由2000年起再经过5年。周某所犯乙罪,追诉时效应当为15年,即可到2015年。所以A、C、D项正确,B项错误。

  • 第17题:

    甲犯诈骗罪,法定刑为3年以上10年以下的有期徒刑。甲在公安机关立案以后逃避侦查,则此案的追诉期限为(  )。
    A.5年
    B.10年
    C.15年
    D.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答案:D
    解析:
    参见《刑法》第88条的规定。本题考查的是时效的延长。注意,不要被题目中的数字所迷惑。本题的选项A、B、C均为干扰选项,常用来考查另一个知识点——追诉时效的期限。
    《刑法》第87条规定,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1)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经过5年;
    (2)法定最高刑为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经过10年;
    (3)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15年;
    (4)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20年;
    (5)如果20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注意,刑法中的“以上”、“以下”包括本数。如果此题去掉条件“在公安机关立案以后逃避侦查”,则应选择C。

  • 第18题:

    甲自2012年5月1日长期虐待妻子张某(法定刑为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张某到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以属于夫妻内部纠纷为由,不予立案。对甲的虐待罪

    A.追诉期限为2年
    B.追诉期限为5年
    C.不受追诉期限限制
    D.追诉期限自2012年5月1日起算

    答案:B
    解析:
    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经过5年;法定最高刑为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经过10年;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15年;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20年。如果20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虐待罪法定刑为2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最高刑不满5年有期徒刑,追诉期限为5年。A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虐待罪属于亲告罪,即自诉才受理的案件,不属于公安机关应当立案的案件,因此仍然要受到追诉期限的限制。C选项错误j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甲的虐待行为有连续状态,因此需要从虐待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追诉期间,而不是从虐待行为开始之日起计算。D选项错误

  • 第19题:

    甲组织乙等10余人与马某等人聚众斗殴,结果马某被乙打致重伤,另外3人被打致轻伤,对此案的定性正确的是()

    • A、甲和乙应定故意伤害罪,其他积极参加者定聚众斗殴罪;
    • B、乙应定故意伤害罪,甲和其他积极参加者定聚众斗殴罪,对甲应从重处罚;
    • C、甲、乙和其他积极参加者均定聚众斗殴罪,但对甲、乙应从重处罚;
    • D、甲、乙和其他积极参加者均定故意伤害罪,但对甲、乙应从重处罚;

    正确答案:A

  • 第20题:

    关于追诉期限计算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从犯罪之日起计算
    • B、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 C、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
    • D、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仍从犯前罪之日起计算

    正确答案:D

  • 第21题:

    多选题
    1999年11月,甲(17周岁)因邻里纠纷,将邻居杀害后逃往外地。2004年7月,甲诈骗他人5000元现金。2014年8月,甲因扒窃3000元现金,被公安机关抓获。在讯问阶段,甲主动供述了杀人、诈骗罪行。关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

    前罪的追诉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甲所犯三罪均在追诉期限内 

    B

    对甲所犯的故意杀人罪、诈骗罪与盗窃罪应分别定罪量刑后,实行数罪并罚 

    C

    甲如实供述了公安机关尚未掌握的罪行,成立自首,故对盗窃罪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

    甲审判时已满18周岁,虽可适用死刑,但鉴于其有自首表现,不应判处死刑


    正确答案: C,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多选题
    关于追诉时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2015年真题]
    A

    甲犯劫持航空器罪,即便经过30年,也可能被追诉

    B

    乙于2013年1月10日挪用公款5万元用于结婚,2013年7月10日归还。对乙的追诉期限应从2013年1月10日起计算

    C

    丙于2000年故意轻伤李某,直到2008年李某才报案,但公安机关未立案。2014年,丙因他事被抓。不能追诉丙故意伤害的刑事责任

    D

    丁与王某共同实施合同诈骗犯罪。在合同诈骗罪的追诉期届满前,王某单独实施抢夺罪。对丁合同诈骗罪的追诉时效,应从王某犯抢夺罪之日起计算


    正确答案: D,A
    解析:
    A项,根据《刑法》第87条第4项的规定,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追诉时效的期限为20年。如果20年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甲犯劫持航空器罪,有可能被判处死刑,因此即便经过30年,若经过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则也可以被追诉。
    B项,挪用公款经过3个月未归还的,构成挪用公款罪。因此对乙的追诉时效应从2013年4月10日起算。
    C项,根据《刑法》第87条第1项的规定,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追诉时效的期限为5年。故意伤害致人轻伤的法定最高刑是3年,因此追诉时效是5年,李某报案时已经超过追诉时效,因此不能追诉丙故意伤害的刑事责任。
    D项,《刑法》第89条第2款规定,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成立之日起计算。即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的追诉时效便中断,其追诉时效从后罪成立之日起重新计算。丁没有犯新罪,对其犯合同诈骗罪的追诉时效并未因为王某的新的犯罪行为而中断,因此不能重新计算追诉时效。

  • 第23题:

    单选题
    下列选项对追诉时效的计算叙述错误的是(  )。
    A

    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

    B

    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C

    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

    D

    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的追诉期限不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正确答案: C
    解析:
    追诉时效是指刑法所规定的司法机关对犯罪分子追究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根据刑法的规定,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