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可以证明美育是诉诸感性的句子是()
第1题:
孔子的“草上之风必偃”可以形象地说明美育的特点是()
A诉诸感性
B潜移默化
C能动性
D艺术性
第2题: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表达了孔子对世人修德的规劝
第3题:
现代汉语句子“我是中国人”中,“是”字是判断系词。下列古汉语句子中,“是”字是判断系词的有()。
第4题:
子曰:“吾未见好德如()者也。”
第5题:
下列句子中,不出自《论语》的有()
第6题:
《五代史伶官传序》的论据运用对比论证方法的有()。
第7题:
下列句子,属于疑问代词作宾语而前置的是()
第8题:
下列选项中哪一句蕴含的意义与其他句子不同()。
第9题:
夫鲁,齐晋之唇
南冥者,天池也
楚虽大,非吾族也
人固未易知,知人亦未易也
朱绂皆大夫,紫绶悉将军
第10题:
第11题:
导之以德,齐之以礼。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姜氏何厌之有?
第12题:
第13题:
下列可以证明美育是诉诸感性的句子是()
A琴瑟竽笙,所以养耳也
B岂独山水,虽一草一木,亦莫不有性情
C形象在美的领域占着统治地位
D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E名山大川,人人得而游览
第14题:
章太炎认为:“东方文明之国,辈辈大者,独吾与印度耳。言其亲也,则如肺腑,察其势也,则若辅车。”意思是印度文明程度强于中国。
第15题:
下列各句中包括宾语前置的句子是()。
第16题:
“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这句话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是()。
第17题: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是()。
第18题:
宝玉对“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
第19题: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这句话与下列哪句话含义相同。()
第20题:
琴瑟竽笙,所以养耳也
岂独山水,虽一草一木,亦莫不有性情
形象在美的领域占着统治地位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名山大川,人人得而游览
第21题:
诉诸感性
潜移默化
能动性
艺术性
第22题:
对
错
第23题:
对
错
第24题:
吾谁欺,欺天乎?
曰:“奚冠?”
王者孰谓?谓文王也。
姜氏何厌之有?
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