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为什么发出了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的感叹,请简述?
第1题:
第2题: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表达了孔子对世人修德的规劝
第3题:
“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表现了孔子对学生安慰之情。
第4题:
子曰:“吾未见好德如()者也。”
第5题: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这里的“子”指()。(《大学》)
第6题:
“乎”字也可用在被动句里引进行为的主动者,下列句子体现这一用法的是()。
第7题:
孔子日:“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孟子日:“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成败之数,视此而已。 ——选自《论毅力》 作者用孔子的两个比喻来说明什么?
第8题:
翻译: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第9题:
第10题:
老子
孔子
庄子
墨子
第11题:
琴瑟竽笙,所以养耳也
岂独山水,虽一草一木,亦莫不有性情
形象在美的领域占着统治地位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名山大川,人人得而游览
第12题:
第13题:
下列可以证明美育是诉诸感性的句子是()
A琴瑟竽笙,所以养耳也
B岂独山水,虽一草一木,亦莫不有性情
C形象在美的领域占着统治地位
D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E名山大川,人人得而游览
第14题:
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孔子拒绝了,原因有二,即:()。
第15题:
宋初在文学理论上鲜明地提出复古主张的,首推(),他在《应责》中说“吾之道,孔子、孟轲、扬雄、韩愈之道;吾之文,孔子、孟轲、扬雄、韩愈之文也”。
第16题: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其中孔子称樊迟为“小人”,意思就是说樊迟缺乏德行。
第17题:
()站在河岸上,望着滚滚不断奔流的河水发出了“逝着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的感叹。
第18题:
孔子为什么发出了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的感叹,请简述?
第19题:
孔子说“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是什么意思?
第20题:
宝玉对“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
第21题:
第22题:
对
错
第23题:
对
错
第24题:
对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