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述微生物法测定食品中叶酸原理及操作步骤。”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气相色谱方法测定植物性食品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残留原理及操作步骤。


    正确答案:原理:含氮有机化合物被色谱柱分离后在加热的碱金属片的表面产生热分解,形成氰自由基(CN-),并且从被加热的碱金属表面放出的原子状态的碱金属于(Rb)接受电子变成(CN-),这个离子进一步与氢原子结合,放出电子的碱金属(Rb)变成正离子,由收集极收集,并作为信号电流而被测定。电流信号的大小与含氮化合物的含量成正比。以峰面积及峰高比较定量。仪器:附有火焰热离子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旋转蒸发仪等。
    操作方法:
    (1)提取:称取粉碎粮食或蔬菜样品,置于具塞锥瓶中,加入无水甲醇、塞紧摇匀提取,然后过滤。将滤液转入分液漏斗中。
    (2)净化:滤液加入石油醚振摇后静置分层,将下层(甲醇氯化钠溶液)放入另一分液漏斗中,用甲醇氯化钠溶液洗涤石油醚层二次,静止分层后。
    (3)浓缩:于盛有样品净化液用二氯甲烷依次提取三次,将蒸馏瓶接上减压浓缩装置,于水浴旋转蒸发仪减压浓缩将残余物用二氯甲烷反复洗涤,然后吹氮气除尽二氯甲烷溶剂,用丙酮溶解残渣并定容,供色谱分析。
    (4)测定:吸取标准液及样品净化液注入色谱仪中,以保留时间定性。以试样的峰高或面积与标准比较定量。

  • 第2题:

    简述纸层析法测定食品中胡萝卜素原理及操作步骤。


    正确答案:样品经过皂化后,用石油醚提取食品中的胡萝卜素及其他植物色素,以石油醚为展开剂进行纸层析,胡萝卜素极性极小,移动速度最快。
    操作步骤:避光。样品处理:皂化:加脱醛乙醇、氢氧化钾溶液,回流30min,然后迅速冷却。样品用石油醚提取至无色。洗涤:将皂化后的样品提取液用水洗涤无色。将提取液盛有无水硫酸钠的小漏斗,漏入球形瓶,用少林石油醚洗净分液漏斗和无水硫酸钠层的色素,并如球形瓶内。浓缩与定溶:在蒸发器上减压近干,再氮气吹干,加石油醚定溶。纸层析:点样:取浓缩液在滤纸下点样。展开,置于饱和石油醚层析缸中。洗脱。测定:在450nm测定。

  • 第3题:

    简述滴定法测定钙(EDTA)原理及操作步骤。


    正确答案: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是一种氨羧络合剂,钙与氨羧络合剂在不通的PH值范围内能定量地形成金属络合物,在pH≥12的溶液中,以氨羧络合剂EDTA滴定,在达到当量点时,EDTA就自指示剂络合物中夺取钙离子,使溶液呈现游离指示剂的颜色(终点)。
    操作步骤:样品处理;样品消化:混合酸至透明。标定EDTA,计算出滴定度。样品及空白滴定:分别吸取样品消化液及空白,用滴定管加氢氧化钾,加钙红指示剂,用EDTA滴定,指示剂由紫红色变蓝色。

  • 第4题:

    简述2,4—二硝基苯肼发测定食品中总抗坏血酸原理及操作步骤。


    正确答案:样品中还原型抗坏血酸经活性炭氧化为脱氢抗坏血酸,再与2,4-二硝基苯肼作用生成红色的脎,在硫酸溶液中脎的总量与总抗坏血酸含量成正比,进行比色定量。分光光度计。
    操作步骤:样品制备:避光。样品加入草酸溶液定溶,过滤。氧化处理:续滤液加入酸处理过的活性炭氧化,滤去初滤液,取一定量此氧化提取液,加硫脲溶液,混匀。测定:三支试管加入一定量氧化处理后的稀释液。一个作为空白,其余加定量2,4—二硝基苯肼,37℃保温3h。空白冷却至室温,加入2,4—二硝基苯肼溶液,冷却。缓慢滴加硫酸,边加边摇动。将试管从冰水中取出,放置0.5h,空白调零,520nm测定。

  • 第5题:

    简述食品中脂肪酸的测定原理及操作步骤。


    正确答案:样品中的脂肪酸一般以甘油三酯的形式存在,经过氢氧化钾醇液的甲酯化,生成相应的脂肪酸甲酯,用气相色谱仪可分离并定量分析。仪器:气相色谱仪,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操作步骤:1、色谱柱2m×4mm填充80—100目,涂以8%或10%二乙二醇琥珀酸酯。柱温:210℃;进样器温度:280℃;监测器温度280℃。
    2、测定:样品加入石油醚和苯,轻轻摇动溶解。加入氢氧化钾—甲醇溶液,混匀。静止,加蒸馏水使石油醚苯甲酯溶液升到瓶颈上部,放置待澄清。吸取上清液,室温下充氮使之浓缩,取浓缩液用于色谱分析。

  • 第6题:

    问答题
    简述气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拟除虫菊酯原理及操作步骤。

    正确答案: 原理:样品中氯氰菊酯、氰戊菊酯和溴氰菊酯经提取、净化、浓缩后用电子捕获-气相色谱法测定。氯氰菊酯、氰戊菊酯和溴氰菊酯经色谱柱分离后进入到电子捕获检测器中,便可分别测出其含量。经放大器,把信号放大,用记录器记录下峰高或峰面积。利用被测物的峰高或峰面积与标准的峰高或峰面积比进行定量。
    操作方法:
    (1)提取:粉碎的样品,置于具塞锥形烧瓶中,加入石油醚或浸泡过液,取出上清液待过柱用。
    (2)净化:在玻璃层析柱中,底端塞以经处理的脱脂棉。以石油醚淋洗柱子,弃去淋洗液,加入样品提取液,待其下降至无水硫酸钠层时加入淋洗液淋洗,收集滤液,浓缩定容至1ml供气相色谱分析用。
    (3)测定:吸取标准液及样品净化液注入色谱仪中,以保留时间定性。以试样的峰高或面积与标准比较定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简述纸层析法测定食品中胡萝卜素原理及操作步骤。

    正确答案: 样品经过皂化后,用石油醚提取食品中的胡萝卜素及其他植物色素,以石油醚为展开剂进行纸层析,胡萝卜素极性极小,移动速度最快。
    操作步骤:避光。样品处理:皂化:加脱醛乙醇、氢氧化钾溶液,回流30min,然后迅速冷却。样品用石油醚提取至无色。洗涤:将皂化后的样品提取液用水洗涤无色。将提取液盛有无水硫酸钠的小漏斗,漏入球形瓶,用少林石油醚洗净分液漏斗和无水硫酸钠层的色素,并如球形瓶内。浓缩与定溶:在蒸发器上减压近干,再氮气吹干,加石油醚定溶。纸层析:点样:取浓缩液在滤纸下点样。展开,置于饱和石油醚层析缸中。洗脱。测定:在450nm测定。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微生物法测定食品中叶酸原理及操作步骤。

    正确答案: 在一定条件下,酪乳酸杆菌的生长繁殖与培养基中叶酸的含量呈正比,测定细菌增值量,与标准曲线比较,进行定量。仪器:恒温培养箱、高压消毒锅、酶标仪。
    操作步骤:标准曲线制作;稀释样品并加样;取出菌种,与培养基混匀。向标准曲线板和样品板加入菌种;用酶标版封膜37℃42小时培养;取出后上下倒置混匀,静置30秒,用酶标仪读读数。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维生素A及E原理及操作步骤。

    正确答案: 样品中的维生素A及E皂化提取处理后,将其从不可皂化部分提取至有机溶剂中。用高效液相色谱C18反相柱将维生素A及E分离,经紫外检测器检测,并用内标法定量测定。
    操作步骤:1、皂化:样品于皂化瓶中,加无水乙醇搅拌,颗粒物分散均匀为止。加10%抗坏血酸,苯并芘内标液,混匀。加氢氧化钾混匀,废水与回流30min皂化完全。
    2、提取:将皂化后的样品移入分液漏斗,静层,弃去水层。用水洗分液漏斗中乙醚层,至不显碱性。
    3、浓缩:将乙醚提取液经过无水硫酸钠滤至旋转蒸发瓶,待瓶中约2ml取出,用氮吹去掉乙醚,加入乙醇,混合提取。2样品分析:去样品浓缩液20ul,待绘制出色谱图后,再进行定性和定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胡萝卜素原理及操作步骤。

    正确答案: 样品中的β-胡萝卜素,用石油醚+丙酮混合液提取,经三氧化二铝纯化,然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高或峰面积定量。
    操作步骤:样品提取:淀粉类食品:样品用石油醚或石油醚+丙酮混合液振摇提取,吸取上层黄色液体并转入蒸发器中,重复提取至无色。合并提取液,于旋转蒸发器上蒸发至干。液体食品:样品加石油醚+丙酮反复提取,分层,将下层水溶液放入另一分液漏斗中再提取至无色。合并提取液与旋转蒸发器蒸干。油类食品:样品加石油醚+丙酮反复提取,上层提取液为无色,合并提取液,蒸干。纯化:将样品提取液残渣,用石油醚溶解,进行氧化铝层析。用洗脱液丙酮+石油醚洗氧化铝柱,再加入溶解样品提取液的溶液,用丙酮+石油醚洗脱β—胡萝卜素,收集于容量瓶中。样品测定:20ul进样。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食品中的游离氨基酸基本原理及操作步骤。

    正确答案: 食品中的蛋白质经盐酸水解成为游离氨基酸,经氨基酸分析仪的离子交换柱分离后,与茚三酮溶液产生颜色反应,在通过分光光度计比色测定氨基酸含量。主要仪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真空泵、恒温干燥箱、真空干燥箱。
    操作步骤:1、水解:将称号的样品放于水解管中,在水解管内加盐酸,加入心蒸馏的苯酚3-4滴,接到真空泵的抽气管上,抽真空,待压力接近0Pa时,充入高纯氮气,再抽真空充氮气,重复三次后,在充氮气状态下封口或拧紧螺丝盖,将已封口的水解管放在110的恒温干燥箱,水解22小时后,取出冷却。打开水解管,过滤水解液后,转移定溶。吸取滤液与容量瓶内,真空干燥器40—50℃干燥,残留物用少许水溶解,在干燥,反复两次,用pH2.2的缓冲液溶解。
    2、测定:准确吸取一定量混合氨基酸标准,用pH2.2的缓冲液稀释,作为上机测定的氨基酸标准,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以外标法测定样品测定液的氨基酸含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直接滴定法测定食品中还原糖的原理及操作步骤。

    正确答案: 1.原理:样品经除去蛋白质后,在加热条件下,以次甲基蓝作指示剂,直接滴定标定过的碱性酒石酸铜溶液,根据样品液消耗体积计算还原糖量。
    2.操作步骤
    (1)样品处理:取适量样品,对样品进行提取,提取液移入250mL容量瓶中,慢慢加入5mL乙酸锌溶液和5mL亚铁氰化钾溶液,加水至刻度,摇匀后静置30分钟。用干燥滤纸过滤,弃初滤液,收集滤液备用。
    (2)碱性酒石酸铜溶液的标定:准确吸取碱性酒石酸铜甲液和乙液,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水,加玻璃珠3粒。从滴定管滴加葡萄糖标准溶液,加热使其在2分钟内沸腾,准确沸腾30秒钟,趁热以每2秒1滴的速度继续滴加葡萄糖标准溶液,直至溶液蓝色刚好褪去为终点。记录消耗葡萄糖标准溶液的总体积。平行操作3次,取其平均值。
    (3)样品溶液预测:吸取碱性洒石酸铜甲液及乙液,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水加玻璃珠3粒,加热使其在2分钟内至沸,准确沸腾30秒钟,趁热以先快后慢的速度从滴定管中滴加样品溶液,滴定时要始终保持溶液呈沸腾状态。待溶液蓝色变浅时.以每2秒1滴的速度滴定,直至溶液蓝色刚好褪去为终点。记录样品溶液消耗的体积。
    (4)样品溶液测定:吸取碱性洒石酸铜甲液及乙液,置于锥形瓶中,加玻璃珠3粒,从滴定管中加入比预测时样品溶液消耗总体积少1mL的样品溶液,加热使其在2分钟内沸腾,准确沸腾30秒钟,趁热以每2秒1滴的速度继续滴加样液,直至蓝色刚好褪去为终点。记录消耗样品溶液的总体积。同法平行操作3份,取平均值。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食品中的游离氨基酸基本原理及操作步骤。


    正确答案:食品中的蛋白质经盐酸水解成为游离氨基酸,经氨基酸分析仪的离子交换柱分离后,与茚三酮溶液产生颜色反应,在通过分光光度计比色测定氨基酸含量。主要仪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真空泵、恒温干燥箱、真空干燥箱。
    操作步骤:1、水解:将称号的样品放于水解管中,在水解管内加盐酸,加入心蒸馏的苯酚3-4滴,接到真空泵的抽气管上,抽真空,待压力接近0Pa时,充入高纯氮气,再抽真空充氮气,重复三次后,在充氮气状态下封口或拧紧螺丝盖,将已封口的水解管放在110的恒温干燥箱,水解22小时后,取出冷却。打开水解管,过滤水解液后,转移定溶。吸取滤液与容量瓶内,真空干燥器40—50℃干燥,残留物用少许水溶解,在干燥,反复两次,用pH2.2的缓冲液溶解。
    2、测定:准确吸取一定量混合氨基酸标准,用pH2.2的缓冲液稀释,作为上机测定的氨基酸标准,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以外标法测定样品测定液的氨基酸含量。

  • 第14题: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低聚糖原理及操作步骤。


    正确答案:原理:以乙腈、水作流动相在碳水化合物分析柱上糖的分离顺序是先单糖后双糖,先低聚后多聚,以示差折射检测器检测。
    操作步骤:样品处理:1、固体样品加水,超声,定溶,用0.45um过滤测定。2、奶制品加无水乙醇,加热蛋白质沉淀,过滤,浓缩后定刻度。3、饮料或口服液,加水稀释定至刻度。测定。

  • 第15题:

    简述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大豆异黄酮原理及操作步骤。


    正确答案:原理:大豆异黄酮在紫外光区有特征吸收,各组分的最大吸收波长相差不大,峰的数目较少,最大吸收峰周围的干扰较少。因此,可以选用大豆异黄酮作为标准,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大豆总异黄酮含量。
    操作步骤:样品用95%乙醇溶解后,紫外分光光度法计259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按照测定的标准线方程计算含量,并计算样品的大豆总黄酮质量分数。

  • 第16题:

    简述酶水解法测定食品中淀粉的原理及操作步骤。


    正确答案:1.原理:样品经乙醚除去脂肪,乙醇除去可溶性糖类后,用盐酸水解淀粉为葡萄糖,按还原糖测定方法测定葡萄糖含量,再折算为淀粉含量。
    2.操作步骤:样品置于放有折叠滤纸的漏斗内,先用乙醚分次洗除脂肪,再用乙醇洗去可溶性糖类,将残留物移入烧杯内,并用水洗滤纸及漏斗,洗液并入烧杯内,将烧杯置沸水浴上加热,使淀粉糊化,放冷至60℃以下,加淀粉酶溶液,再55℃保温,并时时搅拌。然后取1滴此液加1滴碘溶液,应不显蓝色,若显蓝色,继续加碘溶液。加热煮沸,冷后移入容量瓶中,定制刻度,过滤,弃去初滤液。取滤液,置于锥形瓶中,加盐酸,装上回流冷凝器,在沸水浴回流1h,冷后加2滴甲基红指示液,用氢氧化钠至中性,移入容量瓶中,定溶备用。测定:吸取碱性洒石酸铜甲液及乙液,置于锥形瓶中,加玻璃珠3粒,从滴定管中加入比预测时样品溶液消耗总体积少1mL的样品溶液,加热使其在2分钟内沸腾,准确沸腾30秒钟,趁热以每2秒1滴的速度继续滴加样液,直至蓝色刚好褪去为终点。记录消耗样品溶液的总体积。同法平行操作3份,取平均值。

  • 第17题:

    简述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维生素A及E原理及操作步骤。


    正确答案:样品中的维生素A及E皂化提取处理后,将其从不可皂化部分提取至有机溶剂中。用高效液相色谱C18反相柱将维生素A及E分离,经紫外检测器检测,并用内标法定量测定。
    操作步骤:1、皂化:样品于皂化瓶中,加无水乙醇搅拌,颗粒物分散均匀为止。加10%抗坏血酸,苯并芘内标液,混匀。加氢氧化钾混匀,废水与回流30min皂化完全。
    2、提取:将皂化后的样品移入分液漏斗,静层,弃去水层。用水洗分液漏斗中乙醚层,至不显碱性。
    3、浓缩:将乙醚提取液经过无水硫酸钠滤至旋转蒸发瓶,待瓶中约2ml取出,用氮吹去掉乙醚,加入乙醇,混合提取。2样品分析:去样品浓缩液20ul,待绘制出色谱图后,再进行定性和定量。

  • 第18题:

    问答题
    简述气相色谱方法测定植物性食品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残留原理及操作步骤。

    正确答案: 原理:含氮有机化合物被色谱柱分离后在加热的碱金属片的表面产生热分解,形成氰自由基(CN-),并且从被加热的碱金属表面放出的原子状态的碱金属于(Rb)接受电子变成(CN-),这个离子进一步与氢原子结合,放出电子的碱金属(Rb)变成正离子,由收集极收集,并作为信号电流而被测定。电流信号的大小与含氮化合物的含量成正比。以峰面积及峰高比较定量。仪器:附有火焰热离子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旋转蒸发仪等。
    操作方法:
    (1)提取:称取粉碎粮食或蔬菜样品,置于具塞锥瓶中,加入无水甲醇、塞紧摇匀提取,然后过滤。将滤液转入分液漏斗中。
    (2)净化:滤液加入石油醚振摇后静置分层,将下层(甲醇氯化钠溶液)放入另一分液漏斗中,用甲醇氯化钠溶液洗涤石油醚层二次,静止分层后。
    (3)浓缩:于盛有样品净化液用二氯甲烷依次提取三次,将蒸馏瓶接上减压浓缩装置,于水浴旋转蒸发仪减压浓缩将残余物用二氯甲烷反复洗涤,然后吹氮气除尽二氯甲烷溶剂,用丙酮溶解残渣并定容,供色谱分析。
    (4)测定:吸取标准液及样品净化液注入色谱仪中,以保留时间定性。以试样的峰高或面积与标准比较定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酶水解法测定食品中淀粉的原理及操作步骤。

    正确答案: 1.原理:样品经乙醚除去脂肪,乙醇除去可溶性糖类后,用盐酸水解淀粉为葡萄糖,按还原糖测定方法测定葡萄糖含量,再折算为淀粉含量。
    2.操作步骤:样品置于放有折叠滤纸的漏斗内,先用乙醚分次洗除脂肪,再用乙醇洗去可溶性糖类,将残留物移入烧杯内,并用水洗滤纸及漏斗,洗液并入烧杯内,将烧杯置沸水浴上加热,使淀粉糊化,放冷至60℃以下,加淀粉酶溶液,再55℃保温,并时时搅拌。然后取1滴此液加1滴碘溶液,应不显蓝色,若显蓝色,继续加碘溶液。加热煮沸,冷后移入容量瓶中,定制刻度,过滤,弃去初滤液。取滤液,置于锥形瓶中,加盐酸,装上回流冷凝器,在沸水浴回流1h,冷后加2滴甲基红指示液,用氢氧化钠至中性,移入容量瓶中,定溶备用。测定:吸取碱性洒石酸铜甲液及乙液,置于锥形瓶中,加玻璃珠3粒,从滴定管中加入比预测时样品溶液消耗总体积少1mL的样品溶液,加热使其在2分钟内沸腾,准确沸腾30秒钟,趁热以每2秒1滴的速度继续滴加样液,直至蓝色刚好褪去为终点。记录消耗样品溶液的总体积。同法平行操作3份,取平均值。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写出食品中酸度的测定方法的原理及操作步骤。

    正确答案: 食品中的酒石酸.苹果酸.柠檬酸等都可用碱标准溶液直接滴定,用酚酞作指示剂,当滴定至终点(溶液呈浅红色,30s不退色)时,根据所消耗的标准碱溶液的浓度和体积,可计算出样品中总酸的含量。
    例如测定固体饮料中的总酸度,称取样品5~10g,置于研钵中,加少量无CO2蒸馏水研磨成糊状,用无CO2蒸馏水加入250mL容量瓶中充分摇动过滤。准确移取上述滤液50.00mL,加酚酞指示剂3滴,用0.1mol/LNaOH标准溶液滴至微红色30s不退色,记录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mL)。计算该固体样品的总酸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硫色素荧光法测定维生素B1原理及操作步骤。

    正确答案: 硫胺素在碱性铁氰化钾溶液中被氧化成硫色素(噻嘧色素),在紫外线下,硫色素发出荧光。在给定的条件下,以及没有其他物质干扰时,此荧光强度与硫色素量成正比,即与溶液中硫胺素量成正比。从而测定其含量。
    操作步骤:提取:样品加入盐酸溶解,高压锅水解,pH调4.5.加淀粉酶和蛋白酶,45℃过夜保温。凉至室温,定溶,过滤提取。净化:加活性人造浮石的盐基交换柱,热蒸馏冲洗3次,加酸性氯化钾,凉至室温,酸性氯化钾定溶。氧化:样品精化液加入A,B两个反映瓶。避光,氢氧化钠加入A瓶,碱性铁氰化钾加入B瓶,振摇,加入正丁醇,用力振摇。测定:荧光测定条件:365nm;发射波长435nm;激发波狭缝5nm。依次测定样品空白,A,标准空白应该强度A,样品空白B,标准荧光强度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食品中脂肪酸的测定原理及操作步骤。

    正确答案: 样品中的脂肪酸一般以甘油三酯的形式存在,经过氢氧化钾醇液的甲酯化,生成相应的脂肪酸甲酯,用气相色谱仪可分离并定量分析。仪器:气相色谱仪,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操作步骤:1、色谱柱2m×4mm填充80—100目,涂以8%或10%二乙二醇琥珀酸酯。柱温:210℃;进样器温度:280℃;监测器温度280℃。
    2、测定:样品加入石油醚和苯,轻轻摇动溶解。加入氢氧化钾—甲醇溶液,混匀。静止,加蒸馏水使石油醚苯甲酯溶液升到瓶颈上部,放置待澄清。吸取上清液,室温下充氮使之浓缩,取浓缩液用于色谱分析。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低聚糖原理及操作步骤。

    正确答案: 原理:以乙腈、水作流动相在碳水化合物分析柱上糖的分离顺序是先单糖后双糖,先低聚后多聚,以示差折射检测器检测。
    操作步骤:样品处理:1、固体样品加水,超声,定溶,用0.45um过滤测定。2、奶制品加无水乙醇,加热蛋白质沉淀,过滤,浓缩后定刻度。3、饮料或口服液,加水稀释定至刻度。测定。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