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述直接滴定法测定食品中还原糖的原理及操作步骤。”相关问题
  • 第1题:

    化学检验法是以物质的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下列检验方法不属于化学检验法的是()。

    • A、原子吸收法测定食品中钙含量
    • B、高锰酸钾滴定法测定食品中钙含量
    • C、滴定法测定食品的酸度
    • D、直接滴定法测定食品中还原糖含量

    正确答案:A

  • 第2题:

    简述气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拟除虫菊酯原理及操作步骤。


    正确答案:原理:样品中氯氰菊酯、氰戊菊酯和溴氰菊酯经提取、净化、浓缩后用电子捕获-气相色谱法测定。氯氰菊酯、氰戊菊酯和溴氰菊酯经色谱柱分离后进入到电子捕获检测器中,便可分别测出其含量。经放大器,把信号放大,用记录器记录下峰高或峰面积。利用被测物的峰高或峰面积与标准的峰高或峰面积比进行定量。
    操作方法:
    (1)提取:粉碎的样品,置于具塞锥形烧瓶中,加入石油醚或浸泡过液,取出上清液待过柱用。
    (2)净化:在玻璃层析柱中,底端塞以经处理的脱脂棉。以石油醚淋洗柱子,弃去淋洗液,加入样品提取液,待其下降至无水硫酸钠层时加入淋洗液淋洗,收集滤液,浓缩定容至1ml供气相色谱分析用。
    (3)测定:吸取标准液及样品净化液注入色谱仪中,以保留时间定性。以试样的峰高或面积与标准比较定量。

  • 第3题:

    简述高锰酸钾滴定法原理及操作步骤。


    正确答案:1.原理:将一定量的样液与一定量过量的碱性酒石酸铜溶液反应,还原糖将二价铜还原为氧化亚铜,经过滤,得到氧化亚铜沉淀,加入过量的酸性硫酸铁溶液将其氧化溶解,而三价铁盐被定量地还原为亚铁盐,用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所生成的亚铁盐,根据高锰酸钾溶液消耗量可计算出氧化亚铜的量,再从检索表中查出与氧化亚铜量相当的还原糖量,即可计算出样品中还原糖含量。
    2.操作方法(1)样品处理:乳类、乳制品及含蛋白质的冷食类:样品置于容量瓶中,加水,加碱性酒石酸铜甲液及氢氧化钠溶液,加水至刻度,混匀,静置30min,用干燥滤纸过滤,弃去初滤液,滤液备用。酒精性饮料:样品置于蒸发皿中,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至中性,在水浴上蒸发,移入容量瓶中,加水,加碱性酒石酸铜甲液及氢氧化钠溶液,加水至刻度,混匀。静置30min,用干燥滤纸过滤,弃去初滤液,滤液备用。含多量淀粉的食品:样品置于容量瓶中,加水,在45℃加热1h,冷却后加水至刻度,混匀,静置。吸取上清液于另一容量瓶中,加碱性酒石酸铜甲液及氢氧化钠溶液,加水至刻度,混匀。静置30min,用干燥滤纸过滤,弃去初滤液,滤液备用。汽水等含有二氧化碳的饮料:去样品置于蒸发皿中,在水浴上出去二氧化碳后,移入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混匀后,备用。
    (2)测定:吸取处理后的样品溶液,于烧杯内,加入碱性酒石酸铜甲液及乙液,与烧杯上盖一表面皿,加热,45min沸腾,再煮沸2min,趁热用铺好石棉坩埚抽虑,并用60℃热水洗涤烧杯及沉淀,至洗液不呈碱性为止。将坩埚放回原烧杯中,加硫酸铁溶液及水,用玻璃棒搅拌使氧化亚铜完全溶解,以高锰酸钾标准液滴定至微红色为终点。同时做空白试验。

  • 第4题:

    简述滴定法测定钙(EDTA)原理及操作步骤。


    正确答案: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是一种氨羧络合剂,钙与氨羧络合剂在不通的PH值范围内能定量地形成金属络合物,在pH≥12的溶液中,以氨羧络合剂EDTA滴定,在达到当量点时,EDTA就自指示剂络合物中夺取钙离子,使溶液呈现游离指示剂的颜色(终点)。
    操作步骤:样品处理;样品消化:混合酸至透明。标定EDTA,计算出滴定度。样品及空白滴定:分别吸取样品消化液及空白,用滴定管加氢氧化钾,加钙红指示剂,用EDTA滴定,指示剂由紫红色变蓝色。

  • 第5题:

    简述食品中脂肪酸的测定原理及操作步骤。


    正确答案:样品中的脂肪酸一般以甘油三酯的形式存在,经过氢氧化钾醇液的甲酯化,生成相应的脂肪酸甲酯,用气相色谱仪可分离并定量分析。仪器:气相色谱仪,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操作步骤:1、色谱柱2m×4mm填充80—100目,涂以8%或10%二乙二醇琥珀酸酯。柱温:210℃;进样器温度:280℃;监测器温度280℃。
    2、测定:样品加入石油醚和苯,轻轻摇动溶解。加入氢氧化钾—甲醇溶液,混匀。静止,加蒸馏水使石油醚苯甲酯溶液升到瓶颈上部,放置待澄清。吸取上清液,室温下充氮使之浓缩,取浓缩液用于色谱分析。

  • 第6题:

    问答题
    简述气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拟除虫菊酯原理及操作步骤。

    正确答案: 原理:样品中氯氰菊酯、氰戊菊酯和溴氰菊酯经提取、净化、浓缩后用电子捕获-气相色谱法测定。氯氰菊酯、氰戊菊酯和溴氰菊酯经色谱柱分离后进入到电子捕获检测器中,便可分别测出其含量。经放大器,把信号放大,用记录器记录下峰高或峰面积。利用被测物的峰高或峰面积与标准的峰高或峰面积比进行定量。
    操作方法:
    (1)提取:粉碎的样品,置于具塞锥形烧瓶中,加入石油醚或浸泡过液,取出上清液待过柱用。
    (2)净化:在玻璃层析柱中,底端塞以经处理的脱脂棉。以石油醚淋洗柱子,弃去淋洗液,加入样品提取液,待其下降至无水硫酸钠层时加入淋洗液淋洗,收集滤液,浓缩定容至1ml供气相色谱分析用。
    (3)测定:吸取标准液及样品净化液注入色谱仪中,以保留时间定性。以试样的峰高或面积与标准比较定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简述纸层析法测定食品中胡萝卜素原理及操作步骤。

    正确答案: 样品经过皂化后,用石油醚提取食品中的胡萝卜素及其他植物色素,以石油醚为展开剂进行纸层析,胡萝卜素极性极小,移动速度最快。
    操作步骤:避光。样品处理:皂化:加脱醛乙醇、氢氧化钾溶液,回流30min,然后迅速冷却。样品用石油醚提取至无色。洗涤:将皂化后的样品提取液用水洗涤无色。将提取液盛有无水硫酸钠的小漏斗,漏入球形瓶,用少林石油醚洗净分液漏斗和无水硫酸钠层的色素,并如球形瓶内。浓缩与定溶:在蒸发器上减压近干,再氮气吹干,加石油醚定溶。纸层析:点样:取浓缩液在滤纸下点样。展开,置于饱和石油醚层析缸中。洗脱。测定:在450nm测定。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填空题
    在直接滴定法测定食品还原糖含量时,影响测定结果的主要操作因素有()、()、()、()。

    正确答案: 反应液碱度,热源强度,煮沸时间,滴定速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滴定法测定钙(EDTA)原理及操作步骤。

    正确答案: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是一种氨羧络合剂,钙与氨羧络合剂在不通的PH值范围内能定量地形成金属络合物,在pH≥12的溶液中,以氨羧络合剂EDTA滴定,在达到当量点时,EDTA就自指示剂络合物中夺取钙离子,使溶液呈现游离指示剂的颜色(终点)。
    操作步骤:样品处理;样品消化:混合酸至透明。标定EDTA,计算出滴定度。样品及空白滴定:分别吸取样品消化液及空白,用滴定管加氢氧化钾,加钙红指示剂,用EDTA滴定,指示剂由紫红色变蓝色。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直接滴定法测定食品还原糖含量时,对样品液进行预滴定的目的是什么?

    正确答案: 样品溶液预测的目的:一是本法对样品溶液中还原糖浓度有一定要求(0.1%左右),测定时样品溶液的消耗体积应与标定葡萄糖标准溶液时消耗的体积相近,通过预测可了解样品溶液浓度是否合适,浓度过大或过小应加以调整,使预测时消耗样液量在10mL左右;二是通过预测可知道样液大概消耗量,以便在正式测定时,预先加入比实际用量少1mL左右的样液,只留下1mL左右样液在续滴定时加入,以保证在1分钟内完成续滴定工作,提高测定的准确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影响直接滴定法测定食品还原糖结果的主要操作因素有哪些?为什么要严格控制这些实验条件?

    正确答案: 影响测定结果的主要操作因素是反应液碱度、热源强度、煮沸时间和滴定速度。葡萄糖和氧化亚铜之间反应的摩尔比例关系不是严格定量随反应条件而变化,为了保证测定的准确性必须控制反应条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直接滴定法测定食品中还原糖的原理及操作步骤。

    正确答案: 1.原理:样品经除去蛋白质后,在加热条件下,以次甲基蓝作指示剂,直接滴定标定过的碱性酒石酸铜溶液,根据样品液消耗体积计算还原糖量。
    2.操作步骤
    (1)样品处理:取适量样品,对样品进行提取,提取液移入250mL容量瓶中,慢慢加入5mL乙酸锌溶液和5mL亚铁氰化钾溶液,加水至刻度,摇匀后静置30分钟。用干燥滤纸过滤,弃初滤液,收集滤液备用。
    (2)碱性酒石酸铜溶液的标定:准确吸取碱性酒石酸铜甲液和乙液,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水,加玻璃珠3粒。从滴定管滴加葡萄糖标准溶液,加热使其在2分钟内沸腾,准确沸腾30秒钟,趁热以每2秒1滴的速度继续滴加葡萄糖标准溶液,直至溶液蓝色刚好褪去为终点。记录消耗葡萄糖标准溶液的总体积。平行操作3次,取其平均值。
    (3)样品溶液预测:吸取碱性洒石酸铜甲液及乙液,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水加玻璃珠3粒,加热使其在2分钟内至沸,准确沸腾30秒钟,趁热以先快后慢的速度从滴定管中滴加样品溶液,滴定时要始终保持溶液呈沸腾状态。待溶液蓝色变浅时.以每2秒1滴的速度滴定,直至溶液蓝色刚好褪去为终点。记录样品溶液消耗的体积。
    (4)样品溶液测定:吸取碱性洒石酸铜甲液及乙液,置于锥形瓶中,加玻璃珠3粒,从滴定管中加入比预测时样品溶液消耗总体积少1mL的样品溶液,加热使其在2分钟内沸腾,准确沸腾30秒钟,趁热以每2秒1滴的速度继续滴加样液,直至蓝色刚好褪去为终点。记录消耗样品溶液的总体积。同法平行操作3份,取平均值。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可用直接滴定法测定还原糖含量的食品有()。

    • A、酱油
    • B、牛乳
    • C、酸梅汤
    • D、雪碧

    正确答案:B,D

  • 第14题:

    简述气相色谱方法测定植物性食品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残留原理及操作步骤。


    正确答案:原理:含氮有机化合物被色谱柱分离后在加热的碱金属片的表面产生热分解,形成氰自由基(CN-),并且从被加热的碱金属表面放出的原子状态的碱金属于(Rb)接受电子变成(CN-),这个离子进一步与氢原子结合,放出电子的碱金属(Rb)变成正离子,由收集极收集,并作为信号电流而被测定。电流信号的大小与含氮化合物的含量成正比。以峰面积及峰高比较定量。仪器:附有火焰热离子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旋转蒸发仪等。
    操作方法:
    (1)提取:称取粉碎粮食或蔬菜样品,置于具塞锥瓶中,加入无水甲醇、塞紧摇匀提取,然后过滤。将滤液转入分液漏斗中。
    (2)净化:滤液加入石油醚振摇后静置分层,将下层(甲醇氯化钠溶液)放入另一分液漏斗中,用甲醇氯化钠溶液洗涤石油醚层二次,静止分层后。
    (3)浓缩:于盛有样品净化液用二氯甲烷依次提取三次,将蒸馏瓶接上减压浓缩装置,于水浴旋转蒸发仪减压浓缩将残余物用二氯甲烷反复洗涤,然后吹氮气除尽二氯甲烷溶剂,用丙酮溶解残渣并定容,供色谱分析。
    (4)测定:吸取标准液及样品净化液注入色谱仪中,以保留时间定性。以试样的峰高或面积与标准比较定量。

  • 第15题:

    简述纸层析法测定食品中胡萝卜素原理及操作步骤。


    正确答案:样品经过皂化后,用石油醚提取食品中的胡萝卜素及其他植物色素,以石油醚为展开剂进行纸层析,胡萝卜素极性极小,移动速度最快。
    操作步骤:避光。样品处理:皂化:加脱醛乙醇、氢氧化钾溶液,回流30min,然后迅速冷却。样品用石油醚提取至无色。洗涤:将皂化后的样品提取液用水洗涤无色。将提取液盛有无水硫酸钠的小漏斗,漏入球形瓶,用少林石油醚洗净分液漏斗和无水硫酸钠层的色素,并如球形瓶内。浓缩与定溶:在蒸发器上减压近干,再氮气吹干,加石油醚定溶。纸层析:点样:取浓缩液在滤纸下点样。展开,置于饱和石油醚层析缸中。洗脱。测定:在450nm测定。

  • 第16题:

    简述酶水解法测定食品中淀粉的原理及操作步骤。


    正确答案:1.原理:样品经乙醚除去脂肪,乙醇除去可溶性糖类后,用盐酸水解淀粉为葡萄糖,按还原糖测定方法测定葡萄糖含量,再折算为淀粉含量。
    2.操作步骤:样品置于放有折叠滤纸的漏斗内,先用乙醚分次洗除脂肪,再用乙醇洗去可溶性糖类,将残留物移入烧杯内,并用水洗滤纸及漏斗,洗液并入烧杯内,将烧杯置沸水浴上加热,使淀粉糊化,放冷至60℃以下,加淀粉酶溶液,再55℃保温,并时时搅拌。然后取1滴此液加1滴碘溶液,应不显蓝色,若显蓝色,继续加碘溶液。加热煮沸,冷后移入容量瓶中,定制刻度,过滤,弃去初滤液。取滤液,置于锥形瓶中,加盐酸,装上回流冷凝器,在沸水浴回流1h,冷后加2滴甲基红指示液,用氢氧化钠至中性,移入容量瓶中,定溶备用。测定:吸取碱性洒石酸铜甲液及乙液,置于锥形瓶中,加玻璃珠3粒,从滴定管中加入比预测时样品溶液消耗总体积少1mL的样品溶液,加热使其在2分钟内沸腾,准确沸腾30秒钟,趁热以每2秒1滴的速度继续滴加样液,直至蓝色刚好褪去为终点。记录消耗样品溶液的总体积。同法平行操作3份,取平均值。

  • 第17题:

    简述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维生素A及E原理及操作步骤。


    正确答案:样品中的维生素A及E皂化提取处理后,将其从不可皂化部分提取至有机溶剂中。用高效液相色谱C18反相柱将维生素A及E分离,经紫外检测器检测,并用内标法定量测定。
    操作步骤:1、皂化:样品于皂化瓶中,加无水乙醇搅拌,颗粒物分散均匀为止。加10%抗坏血酸,苯并芘内标液,混匀。加氢氧化钾混匀,废水与回流30min皂化完全。
    2、提取:将皂化后的样品移入分液漏斗,静层,弃去水层。用水洗分液漏斗中乙醚层,至不显碱性。
    3、浓缩:将乙醚提取液经过无水硫酸钠滤至旋转蒸发瓶,待瓶中约2ml取出,用氮吹去掉乙醚,加入乙醇,混合提取。2样品分析:去样品浓缩液20ul,待绘制出色谱图后,再进行定性和定量。

  • 第18题:

    问答题
    简述气相色谱方法测定植物性食品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残留原理及操作步骤。

    正确答案: 原理:含氮有机化合物被色谱柱分离后在加热的碱金属片的表面产生热分解,形成氰自由基(CN-),并且从被加热的碱金属表面放出的原子状态的碱金属于(Rb)接受电子变成(CN-),这个离子进一步与氢原子结合,放出电子的碱金属(Rb)变成正离子,由收集极收集,并作为信号电流而被测定。电流信号的大小与含氮化合物的含量成正比。以峰面积及峰高比较定量。仪器:附有火焰热离子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旋转蒸发仪等。
    操作方法:
    (1)提取:称取粉碎粮食或蔬菜样品,置于具塞锥瓶中,加入无水甲醇、塞紧摇匀提取,然后过滤。将滤液转入分液漏斗中。
    (2)净化:滤液加入石油醚振摇后静置分层,将下层(甲醇氯化钠溶液)放入另一分液漏斗中,用甲醇氯化钠溶液洗涤石油醚层二次,静止分层后。
    (3)浓缩:于盛有样品净化液用二氯甲烷依次提取三次,将蒸馏瓶接上减压浓缩装置,于水浴旋转蒸发仪减压浓缩将残余物用二氯甲烷反复洗涤,然后吹氮气除尽二氯甲烷溶剂,用丙酮溶解残渣并定容,供色谱分析。
    (4)测定:吸取标准液及样品净化液注入色谱仪中,以保留时间定性。以试样的峰高或面积与标准比较定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酶水解法测定食品中淀粉的原理及操作步骤。

    正确答案: 1.原理:样品经乙醚除去脂肪,乙醇除去可溶性糖类后,用盐酸水解淀粉为葡萄糖,按还原糖测定方法测定葡萄糖含量,再折算为淀粉含量。
    2.操作步骤:样品置于放有折叠滤纸的漏斗内,先用乙醚分次洗除脂肪,再用乙醇洗去可溶性糖类,将残留物移入烧杯内,并用水洗滤纸及漏斗,洗液并入烧杯内,将烧杯置沸水浴上加热,使淀粉糊化,放冷至60℃以下,加淀粉酶溶液,再55℃保温,并时时搅拌。然后取1滴此液加1滴碘溶液,应不显蓝色,若显蓝色,继续加碘溶液。加热煮沸,冷后移入容量瓶中,定制刻度,过滤,弃去初滤液。取滤液,置于锥形瓶中,加盐酸,装上回流冷凝器,在沸水浴回流1h,冷后加2滴甲基红指示液,用氢氧化钠至中性,移入容量瓶中,定溶备用。测定:吸取碱性洒石酸铜甲液及乙液,置于锥形瓶中,加玻璃珠3粒,从滴定管中加入比预测时样品溶液消耗总体积少1mL的样品溶液,加热使其在2分钟内沸腾,准确沸腾30秒钟,趁热以每2秒1滴的速度继续滴加样液,直至蓝色刚好褪去为终点。记录消耗样品溶液的总体积。同法平行操作3份,取平均值。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微生物法测定食品中叶酸原理及操作步骤。

    正确答案: 在一定条件下,酪乳酸杆菌的生长繁殖与培养基中叶酸的含量呈正比,测定细菌增值量,与标准曲线比较,进行定量。仪器:恒温培养箱、高压消毒锅、酶标仪。
    操作步骤:标准曲线制作;稀释样品并加样;取出菌种,与培养基混匀。向标准曲线板和样品板加入菌种;用酶标版封膜37℃42小时培养;取出后上下倒置混匀,静置30秒,用酶标仪读读数。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维生素A及E原理及操作步骤。

    正确答案: 样品中的维生素A及E皂化提取处理后,将其从不可皂化部分提取至有机溶剂中。用高效液相色谱C18反相柱将维生素A及E分离,经紫外检测器检测,并用内标法定量测定。
    操作步骤:1、皂化:样品于皂化瓶中,加无水乙醇搅拌,颗粒物分散均匀为止。加10%抗坏血酸,苯并芘内标液,混匀。加氢氧化钾混匀,废水与回流30min皂化完全。
    2、提取:将皂化后的样品移入分液漏斗,静层,弃去水层。用水洗分液漏斗中乙醚层,至不显碱性。
    3、浓缩:将乙醚提取液经过无水硫酸钠滤至旋转蒸发瓶,待瓶中约2ml取出,用氮吹去掉乙醚,加入乙醇,混合提取。2样品分析:去样品浓缩液20ul,待绘制出色谱图后,再进行定性和定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直接滴定法测定还原糖的原理,操作要点及特点?

    正确答案: (1)原理:在沸腾条件下,用还原糖溶液滴定一定量的费林试剂,将费林试剂中的二价铜还原为一价铜,以亚甲基蓝为指示剂,稍为过量的还原糖立即使蓝色的氧化型亚甲基蓝还原为无色的还原型亚甲基蓝。这一特性可以用于糖的定性定量分析。
    (2)操作要点:①样品处理;②碱性酒石酸铜溶液的标定;③样品溶液预测;④样品溶液测定。
    (3)特点:试剂用量少,操作和计算都比较简便、快速,滴定终点明显。适用于各类食品中还原糖的测定。但测定酱油、深色果汁等样品时,因色素干扰。滴定终点常模糊不清,影响准确性。本法是国家标准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直接滴定法测还原糖的原理。

    正确答案: 将一定量的碱性酒石酸铜甲、乙液等量混合,立即生成天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这种沉淀很快与酒石酸钾钠反应,生成深蓝色的可溶性酒石酸钾钠铜络合物。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