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原理及操作步骤。

题目

简述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原理及操作步骤。


相似考题
更多“简述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原理及操作步骤。”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钙原理及操作步骤。


    正确答案:样品经湿消化后,导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中,经火焰原子化后,吸收422.7nm的共振线,其吸收量与含量呈正比,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
    操作步骤:样品处理;样品消化:混合酸至透明。测定。

  • 第2题:

    简述火焰—原子吸收测定镉原理及操作步骤。


    正确答案:原理:样品经处理后,在酸性溶液中镉离子与碘离子形成络合物,并经4-甲基戊酮-2萃取分离,导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中,原子化后,吸收228.8nm共振线,其吸收量与镉含量成正比,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
    操作方法:(1)样品处理:谷类、蔬菜、瓜果及豆类:粉碎,禽、蛋、水产品及乳制品:取可食部分充分混匀,样品置于瓷坩埚中炭化,然后移入马弗炉中,500℃以下灰化约16h.取与处理样品相同量的混合酸和盐酸按同一操作方法做试剂空白试验。
    (2)萃取分离:于样品溶液、试剂空白液及镉标准溶液中各加碘化钾溶液,混匀,再各加4-甲基戊酮-2振摇,静置分层。弃去下层水相,将4-甲基戊酮-2层经脱脂棉滤至具塞试管中,备用。
    (3)测定:将有机相导入火焰进行测定,以镉含量对应浓度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比较。

  • 第3题:

    简述纸层析法测定食品中胡萝卜素原理及操作步骤。


    正确答案:样品经过皂化后,用石油醚提取食品中的胡萝卜素及其他植物色素,以石油醚为展开剂进行纸层析,胡萝卜素极性极小,移动速度最快。
    操作步骤:避光。样品处理:皂化:加脱醛乙醇、氢氧化钾溶液,回流30min,然后迅速冷却。样品用石油醚提取至无色。洗涤:将皂化后的样品提取液用水洗涤无色。将提取液盛有无水硫酸钠的小漏斗,漏入球形瓶,用少林石油醚洗净分液漏斗和无水硫酸钠层的色素,并如球形瓶内。浓缩与定溶:在蒸发器上减压近干,再氮气吹干,加石油醚定溶。纸层析:点样:取浓缩液在滤纸下点样。展开,置于饱和石油醚层析缸中。洗脱。测定:在450nm测定。

  • 第4题:

    简述滴定法测定钙(EDTA)原理及操作步骤。


    正确答案: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是一种氨羧络合剂,钙与氨羧络合剂在不通的PH值范围内能定量地形成金属络合物,在pH≥12的溶液中,以氨羧络合剂EDTA滴定,在达到当量点时,EDTA就自指示剂络合物中夺取钙离子,使溶液呈现游离指示剂的颜色(终点)。
    操作步骤:样品处理;样品消化:混合酸至透明。标定EDTA,计算出滴定度。样品及空白滴定:分别吸取样品消化液及空白,用滴定管加氢氧化钾,加钙红指示剂,用EDTA滴定,指示剂由紫红色变蓝色。

  • 第5题:

    简述硫色素荧光法测定维生素B1原理及操作步骤。


    正确答案:硫胺素在碱性铁氰化钾溶液中被氧化成硫色素(噻嘧色素),在紫外线下,硫色素发出荧光。在给定的条件下,以及没有其他物质干扰时,此荧光强度与硫色素量成正比,即与溶液中硫胺素量成正比。从而测定其含量。
    操作步骤:提取:样品加入盐酸溶解,高压锅水解,pH调4.5.加淀粉酶和蛋白酶,45℃过夜保温。凉至室温,定溶,过滤提取。净化:加活性人造浮石的盐基交换柱,热蒸馏冲洗3次,加酸性氯化钾,凉至室温,酸性氯化钾定溶。氧化:样品精化液加入A,B两个反映瓶。避光,氢氧化钠加入A瓶,碱性铁氰化钾加入B瓶,振摇,加入正丁醇,用力振摇。测定:荧光测定条件:365nm;发射波长435nm;激发波狭缝5nm。依次测定样品空白,A,标准空白应该强度A,样品空白B,标准荧光强度B。

  • 第6题:

    简述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a的主要操作步骤。


    正确答案: (1)在抽滤器上装好乙酸纤维滤膜,对定量体积水样进行抽滤。
    (2)取出滤膜,在冰箱内低温干燥6~8h,放入组织研磨器中,加入少量碳酸镁粉末及2~3m190%丙酮,充分研磨,提取叶绿素a,离心分离,将上清液倒入5m1或10ml容量瓶中。
    (3)再用2~3m190%丙酮继续研磨提取,上清液转入容量瓶中,重复1~2次,用90%丙酮定容。
    (4)用1cm比色皿,分别测定上清液在750nm、663nm、645nm和630nm的吸光度,并以90%丙酮作空白吸光度测定,对样品吸光度进行校正。

  • 第7题:

    简述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维生素A及E原理及操作步骤。


    正确答案:样品中的维生素A及E皂化提取处理后,将其从不可皂化部分提取至有机溶剂中。用高效液相色谱C18反相柱将维生素A及E分离,经紫外检测器检测,并用内标法定量测定。
    操作步骤:1、皂化:样品于皂化瓶中,加无水乙醇搅拌,颗粒物分散均匀为止。加10%抗坏血酸,苯并芘内标液,混匀。加氢氧化钾混匀,废水与回流30min皂化完全。
    2、提取:将皂化后的样品移入分液漏斗,静层,弃去水层。用水洗分液漏斗中乙醚层,至不显碱性。
    3、浓缩:将乙醚提取液经过无水硫酸钠滤至旋转蒸发瓶,待瓶中约2ml取出,用氮吹去掉乙醚,加入乙醇,混合提取。2样品分析:去样品浓缩液20ul,待绘制出色谱图后,再进行定性和定量。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钙原理及操作步骤。

    正确答案: 样品经湿消化后,导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中,经火焰原子化后,吸收422.7nm的共振线,其吸收量与含量呈正比,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
    操作步骤:样品处理;样品消化:混合酸至透明。测定。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a的主要操作步骤。

    正确答案: (1)在抽滤器上装好乙酸纤维滤膜,对定量体积水样进行抽滤。
    (2)取出滤膜,在冰箱内低温干燥6~8h,放入组织研磨器中,加入少量碳酸镁粉末及2~3m190%丙酮,充分研磨,提取叶绿素a,离心分离,将上清液倒入5m1或10ml容量瓶中。
    (3)再用2~3m190%丙酮继续研磨提取,上清液转入容量瓶中,重复1~2次,用90%丙酮定容。
    (4)用1cm比色皿,分别测定上清液在750nm、663nm、645nm和630nm的吸光度,并以90%丙酮作空白吸光度测定,对样品吸光度进行校正。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食醋总酸的测定原理及操作步骤。

    正确答案: 原理:食醋中主要成分是醋酸,含有其他少量的有机酸,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时,被中和而生成盐类,以酸度计测定PH8.2终点。结果以醋酸表示含量。
    操作方法:样品于烧杯中,加水稀释,插入酸度计的指示电极和参比电极,开动磁力搅拌器,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酸度计指示PH8.2,记录用去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毫升数,算出食醋的总酸含量。同时做试剂空白试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气相色谱发测定甲醇原理及操作步骤。

    正确答案: 原理:利用不同醇类在氢火焰中的化学电离反应节进行检测,根据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定性,以峰高与标准比较定量。
    操作方法:分别吸取0.5ul样品及标准使用液注入色谱仪,制得色谱图。以各级保留时间与各标准品的保留时间对照定性。分别记录各组分峰高或峰面积与相应的标准比较定量。
    说明:①本法最低检出浓度为:甲醇0.008g/100ml;杂醇油(以异丁醇计)0.01g/100ml。②与分光光度法想比较,后者嗦测得的甲醇值较气相色谱法的结果高。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大豆异黄酮原理及操作步骤。

    正确答案: 原理:大豆异黄酮在紫外光区有特征吸收,各组分的最大吸收波长相差不大,峰的数目较少,最大吸收峰周围的干扰较少。因此,可以选用大豆异黄酮作为标准,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大豆总异黄酮含量。
    操作步骤:样品用95%乙醇溶解后,紫外分光光度法计259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按照测定的标准线方程计算含量,并计算样品的大豆总黄酮质量分数。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食醋总酸的测定原理及操作步骤。


    正确答案:原理:食醋中主要成分是醋酸,含有其他少量的有机酸,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时,被中和而生成盐类,以酸度计测定PH8.2终点。结果以醋酸表示含量。
    操作方法:样品于烧杯中,加水稀释,插入酸度计的指示电极和参比电极,开动磁力搅拌器,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酸度计指示PH8.2,记录用去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毫升数,算出食醋的总酸含量。同时做试剂空白试验。

  • 第14题:

    简述原子吸收测定铁、锌、铜、锰、镁原理及操作步骤。


    正确答案:原理:样品湿法消化处理后,导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中,经原子化,铁、镁、锰、铜、锌分别在波长248.3nm、285.2nm、279.5nm、324.8nm、213.8nm处,对铁、镁、锰、铜、锌空心阴极灯发射的谱线有特异吸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其吸收值与它们的含量成正比,与标准系列比较后能求出食品中被测元素的含量。
    操作步骤:样品制备:鲜样洗净。干粉类密封保存。样品消化。测定。

  • 第15题:

    简述羟基价测定方法原理及操作步骤。


    正确答案:原理:羰基化合物金额2,4—二硝基苯肼的反应产物,在碱性溶液中形成褐红色或酒红色,在440nm下测定吸光度,计算羰基价。仪器:分光光度计
    操作方法:称取样品,置于具塞试管中,加入三苯膦溶液样品,室温暗处放置30min,加三氯乙酸溶液及2,4—二硝基苯肼溶液,仔细振摇混匀,在60℃水浴中加热30min,冷却后,沿试管壁慢慢加入氢氧化钾—乙醇溶液,使成为两液层,塞好。剧烈振摇混匀,放置10min。以1cm比色杯,用不含三苯膦的试剂空白调节零点,含三苯膦的试剂空白管和羊皮你分别于波长440nm处吸光度。

  • 第16题:

    简述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大豆异黄酮原理及操作步骤。


    正确答案:原理:大豆异黄酮在紫外光区有特征吸收,各组分的最大吸收波长相差不大,峰的数目较少,最大吸收峰周围的干扰较少。因此,可以选用大豆异黄酮作为标准,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大豆总异黄酮含量。
    操作步骤:样品用95%乙醇溶解后,紫外分光光度法计259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按照测定的标准线方程计算含量,并计算样品的大豆总黄酮质量分数。

  • 第17题:

    简述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总磷的原理。


    正确答案: 在中性条件下用过硫酸钾(或用硝酸—高氯酸)使试样消解,将各种形式的磷全部氧化为正磷酸盐,在酸性介质中,正磷酸盐与钼酸铵反应,在锑盐存在下生成磷钼杂多酸后,立即被抗坏血酸还原,生成蓝色的络合物。

  • 第18题:

    简述2,4—二硝基苯肼发测定食品中总抗坏血酸原理及操作步骤。


    正确答案:样品中还原型抗坏血酸经活性炭氧化为脱氢抗坏血酸,再与2,4-二硝基苯肼作用生成红色的脎,在硫酸溶液中脎的总量与总抗坏血酸含量成正比,进行比色定量。分光光度计。
    操作步骤:样品制备:避光。样品加入草酸溶液定溶,过滤。氧化处理:续滤液加入酸处理过的活性炭氧化,滤去初滤液,取一定量此氧化提取液,加硫脲溶液,混匀。测定:三支试管加入一定量氧化处理后的稀释液。一个作为空白,其余加定量2,4—二硝基苯肼,37℃保温3h。空白冷却至室温,加入2,4—二硝基苯肼溶液,冷却。缓慢滴加硫酸,边加边摇动。将试管从冰水中取出,放置0.5h,空白调零,520nm测定。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原理及操作步骤。

    正确答案: 原理:黄酮类化合物是指2个苯环通过碳链相互联结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的总称。黄酮类化合物中的3-羟基、4-羟基、5-羟基、4-碳基或邻二位酚羟基,在碱性条件下可以与铝盐进行络合反应生成红色的络合物。其呈色强度与溶液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成正比。
    操作步骤:固体样品:滤纸包紧,70%乙醇浸润,80℃回流,至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完全。抽提液冷却后,抽压过滤。去除乙醇。氯仿分次萃取,收集水溶液定溶。称取预处理的聚酰胺树脂粉末,湿法装柱,水饱和。吸取一定量水溶液,层析柱吸附,用70%乙醇洗脱,至无色。析出也用洗脱机定溶后测定。绘制曲线。测定。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品红—亚硫酸分光光度法原理及操作步骤。

    正确答案: 原理:甲醇经氧化成甲醛后,与品红—亚硫酸作用生成蓝紫色化合物,根据颜色深浅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最低检出浓度为0.02g/100ml。
    操作方法:根据样品中乙醇浓度吸取适量蒸馏后的酒样或原料和甲醇标准使用液置于具塞比色管中。并加入无甲醇的乙醇谁溶液。与样品及标准管中加入高锰酸钾—磷酸溶液,混匀,放置10min后加入草酸—硫酸溶液,混匀使之褪色,再各加入品红—亚硫酸溶液,混匀,20—30℃静置30min,以零管调节零点,于波长590nm处测量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比较定量。
    说明:①甲醇显色反应的灵敏度与溶液中乙醇浓度相关,乙醇浓度过低或过度,均会导致显色灵敏度下降。②试验酸度不足时,可能造成假阳性;酸度过高时会降低显色的灵敏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豆异黄酮原理及操作步骤。

    正确答案: 原理:用85%乙醇作为溶剂,提取样品中的染料木黄铜和黄豆苷元,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在紫外检测器260nm条件下检测其峰面积,以染料木黄酮和黄豆苷元两项含量之和计算大豆异黄酮含量。
    操作步骤:样品80%乙醇超声提取,3000rpm离心,取上清液过滤。测定。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原子吸收测定铁、锌、铜、锰、镁原理及操作步骤。

    正确答案: 原理:样品湿法消化处理后,导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中,经原子化,铁、镁、锰、铜、锌分别在波长248.3nm、285.2nm、279.5nm、324.8nm、213.8nm处,对铁、镁、锰、铜、锌空心阴极灯发射的谱线有特异吸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其吸收值与它们的含量成正比,与标准系列比较后能求出食品中被测元素的含量。
    操作步骤:样品制备:鲜样洗净。干粉类密封保存。样品消化。测定。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2,4—二硝基苯肼发测定食品中总抗坏血酸原理及操作步骤。

    正确答案: 样品中还原型抗坏血酸经活性炭氧化为脱氢抗坏血酸,再与2,4-二硝基苯肼作用生成红色的脎,在硫酸溶液中脎的总量与总抗坏血酸含量成正比,进行比色定量。分光光度计。
    操作步骤:样品制备:避光。样品加入草酸溶液定溶,过滤。氧化处理:续滤液加入酸处理过的活性炭氧化,滤去初滤液,取一定量此氧化提取液,加硫脲溶液,混匀。测定:三支试管加入一定量氧化处理后的稀释液。一个作为空白,其余加定量2,4—二硝基苯肼,37℃保温3h。空白冷却至室温,加入2,4—二硝基苯肼溶液,冷却。缓慢滴加硫酸,边加边摇动。将试管从冰水中取出,放置0.5h,空白调零,520nm测定。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