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述如何进行培养基的质量控制。”相关问题
  • 第1题:

    质量控制实验室应当对实验室的()进行质量检查。

    • A、容量分析用玻璃仪器
    • B、试剂和试液
    • C、对照品
    • D、培养基

    正确答案:A,B,C,D

  • 第2题:

    渗透检测操作应如何进行质量控制?


    正确答案: 在渗透时间内,渗透剂必须润湿覆盖被检部位。工件及渗透剂温度应保持在10~50℃之间。
    渗透时间应根据渗透剂的种类、被检工件材质及用途、缺陷的性质及细微程度来确定,应确保规定的渗透时间。

  • 第3题:

    简述作为一名质检员如何控制产品质量。


    正确答案:以工艺流程,操作规程以及三级文件的规定和要求为依据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监督、检查,达到控制产品质量从而降低成本的目的。

  • 第4题:

    简述如何进行需求变更控制。


    正确答案: 需求开发是一个获取、明确并定义需求的过程,但需求并不是在需求开发结束之后就会恒定不变的。
    为了解决需求变化给项目带来的影响,需要正确地处理需求变化,首先要认识到在很多情况下,需求的变化是正当和不可避免的:
    ①问题发生了改变。软件被创建的目的在于解决用户的问题,可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形势可能会发生变化,导致用户的问题也发生了变化。原来的问题可能因为各种原因不解白破,或者用户将原来的主要问题降为次要问题,而将原来的次要问题升级为主要问题等。所有这些都意味着软件的需求应该发生变化,否则创建的软件将会减小甚至失去服务用户的作用。
    ②环境发生了改变。软件是通过与其周围环境进行交互的方式来解决用户的问题的。如果软件的环境发生了改变(例如法律变化、业务变化等),那么即使用户的问题依旧,软件的需求也应该发生改变。否则,最终的软件将不能像设想的那样有效地解决用户的问题,因为旧有的模式已经无法和新的环境形成有效互动。
    ③需求基线存在缺陷。需求开发的理想结果当然是建立一个完全无缺陷的需求基线,但这是不可能达到的目标。因为需求工程的复杂性,需求开发得到的需求基线总是或多或少的会遗留下一些缺陷。当这些缺陷在开发或者使用中暴露出来时,必须予以及时解决。
    ④用户变动。在开发和使用中,软件产品的用户可能发生的人员更替,这时新的用户就可能会提出和原有用户不同的要求。在维护期间和比较长的开发周期中往往会发生这类变更。
    ⑤用户对软件的认识变化。随着对软件开发和使用的直接参与,用户会对软件领域有越来越多的了解,这时他们也往往会提出越来越多、越来越具体的需求,其中就夹杂着对原有需求的修改要求。在一个全新的领域或者为一个没有软件经验的企业开发软件时,这种情况非常常见。
    ⑥相关产品的出现。在产品开发的过程中,可能会有竞争产品、类似产品或者需要交互的其他产品等相关产品出现,这时往往需要开发者根据相关产品的新鲜知识,变更原有的软件需求和开发计划。

  • 第5题:

    请简述如何进行苗木的质量评价?


    正确答案:根据冠幅饱满程度、树干外观。

  • 第6题:

    简述氧传感器控制电路如何进行空燃比的控制。


    正确答案:在装有三元催化转换器的汽车上,装有氧传感器检测废气中的氧浓度,氧传感器信号输送给ECU后,用来对空燃比进行反馈控制,即电控燃油喷射控制系统的闭环控制。

  • 第7题:

    如何进行乳酸菌饮料的质量控制


    正确答案: 1.饮料中活菌数的控制:乳酸菌活性饮料要求每毫升饮料中含活的乳酸菌100万以上。
    2.沉淀:①均质②稳定剂③添加蔗糖④有机酸的添加⑤发酵乳的搅拌温度
    3.脂肪上浮
    4.果蔬料的质量控制
    5.杂菌污染
    主要杂菌:酵母菌、霉菌。

  • 第8题:

    问答题
    用青海弧菌Q67进行发光菌急性毒性测定时,简述如何对测试结果进行质量控制。

    正确答案: (1)样品两次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应≤15%,重复测定时应采取第一次测定时使用的发光菌液,即两次测定应采用相同的菌液。
    (2)苯酚标准曲线按一元一次线性回归方程进行计算,其抑关率(I)与苯酚浓度C.之间应符合I=a+bC,回归方程应符合统计学检验要求(P<0.90),并且EC50值应在100~200mg/L之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如何进行需求变更控制。

    正确答案: 需求开发是一个获取、明确并定义需求的过程,但需求并不是在需求开发结束之后就会恒定不变的。
    为了解决需求变化给项目带来的影响,需要正确地处理需求变化,首先要认识到在很多情况下,需求的变化是正当和不可避免的:
    ①问题发生了改变。软件被创建的目的在于解决用户的问题,可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形势可能会发生变化,导致用户的问题也发生了变化。原来的问题可能因为各种原因不解白破,或者用户将原来的主要问题降为次要问题,而将原来的次要问题升级为主要问题等。所有这些都意味着软件的需求应该发生变化,否则创建的软件将会减小甚至失去服务用户的作用。
    ②环境发生了改变。软件是通过与其周围环境进行交互的方式来解决用户的问题的。如果软件的环境发生了改变(例如法律变化、业务变化等),那么即使用户的问题依旧,软件的需求也应该发生改变。否则,最终的软件将不能像设想的那样有效地解决用户的问题,因为旧有的模式已经无法和新的环境形成有效互动。
    ③需求基线存在缺陷。需求开发的理想结果当然是建立一个完全无缺陷的需求基线,但这是不可能达到的目标。因为需求工程的复杂性,需求开发得到的需求基线总是或多或少的会遗留下一些缺陷。当这些缺陷在开发或者使用中暴露出来时,必须予以及时解决。
    ④用户变动。在开发和使用中,软件产品的用户可能发生的人员更替,这时新的用户就可能会提出和原有用户不同的要求。在维护期间和比较长的开发周期中往往会发生这类变更。
    ⑤用户对软件的认识变化。随着对软件开发和使用的直接参与,用户会对软件领域有越来越多的了解,这时他们也往往会提出越来越多、越来越具体的需求,其中就夹杂着对原有需求的修改要求。在一个全新的领域或者为一个没有软件经验的企业开发软件时,这种情况非常常见。
    ⑥相关产品的出现。在产品开发的过程中,可能会有竞争产品、类似产品或者需要交互的其他产品等相关产品出现,这时往往需要开发者根据相关产品的新鲜知识,变更原有的软件需求和开发计划。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培养基中pH的具体控制方法。

    正确答案: 1.可以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加入酸或碱或流加某些营养物质调节培养基的pH,但更应在配制培养基时考虑所用营养物质的组成成分,使其pH值适合该微生物生长或合成代谢产物的需要。
    2.还要注意有些营养物质被利用后培养基的pH变化情况。
    3.控制pH最常用的方法是在培养基中添加具有一定缓冲能力的物质作为营养物,如以磷酸盐作为磷的成分;或者避免使用容易产生生理酸性或碱性使培养基pH波动太大的物质。
    4.避免产生微生物不能利用的物质或形成沉淀
    葡萄糖与铵盐或氨基酸的氨基在灭菌高温下作用形成深褐色物质。这种物质不被微生物利用。因此这两类营养物不宜直接配在一起进行灭菌,而应采用分开灭菌后再加入发酵罐内。
    硫酸铵中的SO42-与钙盐易形成难溶的硫酸钙,因此二者也不宜直接配成培养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如何对铜合金熔炼质量进行控制?

    正确答案: 气体含量的检查、弯角及断口检查、成分分析、温度检测与控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如何进行培养基的质量控制。

    正确答案: 培养基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每批培养基在使用前,需经无菌检验。可将培养基在37℃温箱内培养24h,证明无菌,同时再用已知菌种检查在此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符合后方可使用。
    (2)对每批培养基要做阳性和阴性对照培养检查试验。
    (3)配制每批培养基都要做好记录,包括配制日期和批次,培养基名称、成分、pH值,灭菌条件,配制方法,配制人员等;配好的培养基不宜久放,以少量勤配为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如何控制动物细胞培养基的质量? 


    正确答案:培养用水质:必须按照GMP要求进行制备,除去普通水中的各类元素、有毒或有害物质及微生物和热源,达到纯水标准。
    缓冲液:H2CO3/NaCHO3;NaH2PO4/Na2HPO4;恒定pH。
    平衡盐溶液:BBS,由NaCl、无机盐和葡萄糖、缓冲剂、指示剂组成。满足细胞对盐离子、碳营养要求;pH和渗透压要求;直观观察pH。
    磷酸盐缓冲液:PBS,KCl、KH2PO4、NaCl、NaHPO4。培养物、器皿的洗涤液。 氨基酸配置:50倍浓缩液。使用L型氨基酸,对于DL混合型氨基酸,使用量应该加倍。谷氨酰胺不稳定,需单独配置(100倍浓缩液,-20℃保存)。

  • 第14题:

    如何对死因监测进行质量控制?


    正确答案: 1.建立死因监测质量控制工作体系:制订完善质量控制工作制度、标准流程、评价指标体系,规范质量控制工作,确保死因诊断准确和死亡案例报告完整。
    2.网络报告资料质量控制:通过网络对死因监测数据进行及时审核,对各报告地区存在的问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通报,督促改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现场质量控制:开展漏报调查、现场督导检查与考核评价、专项培训等。

  • 第15题:

    施工中如何进行质量控制,并进行过程检验、验收?


    正确答案: 1)工程采用的主要材料、半成品、成品、构配件、器具和设备应按相关专业质量标准进行进场检验和使用前复验。现场验收和复验结果应经监理工程师检查认可。凡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监理工程师应按规定进行平行检测或见证取样检测,并确认合格。
    2)各分项工程应按本规范进行质量控制,各分项工程完成后应进行自检、交接检验,并形成文件,经监理工程师检查签认后,方可进行下分项工程施工。

  • 第16题:

    培养基的质量控制包括哪些方面?


    正确答案:(1)操作卡:各微生物室应具备标准的培养基操作卡,内容包括培养基的成分,配制及注意事项。
    (2)培养基的质量要求:①配制记录:应注明培养基原料的开封日期、储存条件、有效期、有否受潮结块等。在配制每批培养基时应作配制记录,内容包括培养基的名称、数量、配方、灭菌、分装、贴标签、配制日期、有效期等;②培养基外观的检查:观察颜色和透明度是否正常,液体培养基是否澄清,固体培养基是否干裂及细菌生长,pH是否在规定的±O.2之内;③无菌试验:凡以无菌手续分装的培养基均应在35℃培养24h,无菌生长者方可使用;④性能试验:对所制备的各种培养基须用适当的标准菌株进行预测,符合要求者方可使用。

  • 第17题:

    如何进行培养基的高压湿热灭菌?


    正确答案:把已装入了培养基的培养容器放入铁丝篮里,上盖几张报纸吸湿,开始加热前注水至吃水线,接通电源升温后,先排净锅内冷空气,在121℃,0.11M帕下灭菌15-20分钟,灭菌结束后,切断电源,让锅内气压自然下降,带压力表指针回零后,再打开放气阀排出剩气,开盖取培养基。不要过早开阀放气,以免引起培养基沸腾外溢。

  • 第18题:

    简述培养基中pH的具体控制方法。


    正确答案: 1.可以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加入酸或碱或流加某些营养物质调节培养基的pH,但更应在配制培养基时考虑所用营养物质的组成成分,使其pH值适合该微生物生长或合成代谢产物的需要。
    2.还要注意有些营养物质被利用后培养基的pH变化情况。
    3.控制pH最常用的方法是在培养基中添加具有一定缓冲能力的物质作为营养物,如以磷酸盐作为磷的成分;或者避免使用容易产生生理酸性或碱性使培养基pH波动太大的物质。
    4.避免产生微生物不能利用的物质或形成沉淀
    葡萄糖与铵盐或氨基酸的氨基在灭菌高温下作用形成深褐色物质。这种物质不被微生物利用。因此这两类营养物不宜直接配在一起进行灭菌,而应采用分开灭菌后再加入发酵罐内。
    硫酸铵中的SO42-与钙盐易形成难溶的硫酸钙,因此二者也不宜直接配成培养基。

  • 第19题:

    如何研制生产用培养基?影响培养基的质量主要因素是什么,如何控制?


    正确答案: 1)根据前人的经验和确定培养基成份时必须考虑的问题来初步确定可能的培养基成份;
    2)通过单因子实验最终确定最为适宜的培养基成分;
    3)采用一些合理的实验设计方法对培养基各成分之间的配比(复配)进行优化,确定最适浓度。
    影响培养基的质量主要因素:培养基的组分(包括这些组分的来源和加工方法)、配比、缓冲能力、粘度、消毒是否彻底、消毒后营养物质破坏的程度以及原料终杂质的含量等。
    如何控制:参照前人所使用的较适合于某一些菌种的经验配方,再结合所用菌种和产品的特性,采用摇瓶、玻璃罐等小型发酵设备,对碳源、氮源、无机盐和前体等进行逐个单因子试验,观察这些因子对菌体生长和产物合成量的影响。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如何进行品牌质量的动态管理。

    正确答案: 在确定了品牌质量起点之后,还要决定随着时间的变化,如何管理器品牌质量。
    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的品牌质量管理有三种选择:一是提高品牌质量,以取得较高的收益率和市场占有率。二是维持品牌质量。三是逐渐降低品牌质量,以获取更广大的市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打桩质量如何进行控制?

    正确答案: 打桩的质量控制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能否满足贯入度及桩尖标高或入土深度要求,二是桩的位置偏差是否在允许范围之内。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如何研制生产用培养基?影响培养基的质量主要因素是什么,如何控制?

    正确答案: 1)根据前人的经验和确定培养基成份时必须考虑的问题来初步确定可能的培养基成份;
    2)通过单因子实验最终确定最为适宜的培养基成分;
    3)采用一些合理的实验设计方法对培养基各成分之间的配比(复配)进行优化,确定最适浓度。
    影响培养基的质量主要因素:培养基的组分(包括这些组分的来源和加工方法)、配比、缓冲能力、粘度、消毒是否彻底、消毒后营养物质破坏的程度以及原料终杂质的含量等。
    如何控制:参照前人所使用的较适合于某一些菌种的经验配方,再结合所用菌种和产品的特性,采用摇瓶、玻璃罐等小型发酵设备,对碳源、氮源、无机盐和前体等进行逐个单因子试验,观察这些因子对菌体生长和产物合成量的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如何控制动物细胞培养基的质量?

    正确答案: 培养用水质:必须按照GMP要求进行制备,除去普通水中的各类元素、有毒或有害物质及微生物和热源,达到纯水标准。
    缓冲液:H2CO3/NaCHO3;NaH2PO4/Na2HPO4;恒定pH。
    平衡盐溶液:BBS,由NaCl、无机盐和葡萄糖、缓冲剂、指示剂组成。满足细胞对盐离子、碳营养要求;pH和渗透压要求;直观观察pH。
    磷酸盐缓冲液:PBS,KCl、KH2PO4、NaCl、NaHPO4。培养物、器皿的洗涤液。 氨基酸配置:50倍浓缩液。使用L型氨基酸,对于DL混合型氨基酸,使用量应该加倍。谷氨酰胺不稳定,需单独配置(100倍浓缩液,-20℃保存)。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