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述在实际操作中如何控制好重碱结晶质量?”相关问题
  • 第1题:

    在质量控制中,如何判断失控?


    正确答案:对失控的判断标准有许多不同主张。目前,采用最广泛的原则是当质量控制血清的检测结果超出X±3SD范围时,即判断为失控。因为按统计学的原理,由随机误差引起结果超出X±3SD范围的可能性小于0.3%。对于几十次测定而言,实际上是不可能发生的,一旦发生则提示可能存在非随机误差或特殊情况。

  • 第2题:

    下列选项中,不会导致重碱结晶细的是()。

    • A、反应区长时间上移
    • B、出碱温度过低
    • C、进气浓度低
    • D、氨盐水浊度大

    正确答案:A

  • 第3题:

    滤过损失表示的是()。

    • A、进入母液中的重碱的多少
    • B、转化率的高低
    • C、重碱煅烧率的好坏
    • D、重碱结晶的好坏

    正确答案:A

  • 第4题:

    调整好工艺技术条件可以有效降低汽耗提高蒸发效率,在实际操作中应控制好哪些工艺条件?


    正确答案: 生产气压的控制;
    真空度的调节;
    蒸发器液面的控制;
    浓度的控制;
    水冷器温度的控制;
    凝结水和不凝性气体的排除。

  • 第5题:

    制碱塔内,在结晶过程中,为制的大颗粒的结晶,过饱和度应控制在()内。

    • A、稳定区
    • B、介稳区
    • C、不稳区
    • D、冷却段

    正确答案:B

  • 第6题:

    如何控制好萃取效果,并且不会将碱带入精馏系统?


    正确答案: A.严格控制好萃取塔塔顶的界面液位。
    B.严格控制好萃取塔的进出物料。
    C.按照进料和浓碱质量比控制浓碱的进入量。

  • 第7题:

    理论上将,若要得到好的结晶质量,那么在碳化塔的操作中应严控指标,使出碱液结晶的平均粒度在()μm以上。

    • A、60
    • B、70
    • C、80
    • D、90

    正确答案:C

  • 第8题:

    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实现规定的醇烯比? 


    正确答案: 保持醇烯比的稳定,对于MTBE的产量、质量和催化剂寿命都是非常重要的。在装置建成达到开车条件时,要先对C4进料和甲醇组成进行分析,然后依据定好的醇烯比确定甲醇进料量。
    甲醇进料量=(混合C4进料量×混合C4中异丁烯质量含量/56)×32×醇烯比
    计算出甲醇进料量以后,可以用质量流量计或高精度的涡轮流量计计量控制C4、甲醇进料量。也可以设在线分析色谱仪控制醇烯比,只是费用较高。

  • 第9题:

    简述在电子控制悬架中,如何控制车身的侧倾。


    正确答案:在电子控制悬架中,电子控制单元根据车速传感器信号和转角传感器信号,判断汽车转向时侧向力的大小和方向,以控制车身的侧倾。

  • 第10题:

    钢筋保护层是怎样计算的?实际操作中如何控制?


    正确答案:如果图纸上以净字表示即为箍筋外至模板的距离。如果图纸笼统的写5厘米,即是主筋中心至模板的距离,应该以5cm减去半个主筋尺寸,再减去一个箍筋直径,即得保护层厚,应用特制的垫块来控制。

  • 第11题:

    在重结晶过程中,必须注意哪几点才能使产品的产率高、质量好?


    正确答案: 1.正确选择溶剂;
    2.溶剂的加入量要适当;
    3.活性炭脱色时,一是加入量要适当,二是切忌在沸腾时加入活性炭;
    4.吸滤瓶和布氏漏斗必需充分预热;
    5.滤液应自然冷却,待有晶体析出后再适当加快冷速度,以确保晶形完整;
    6.最后抽滤时要尽可能将溶剂除去,并用母液洗涤有残留产品的烧杯。

  • 第12题:

    问答题
    结晶离心分离操作对硫铵质量有何影响?应如何控制?

    正确答案: ①离心机的的操作对硫铵游离酸、水分含量影响特别显著。为稳定离心机操作,在结晶槽内一定要有足够的垫层,进入离心机的硫铵浆,以结晶浓度65%左右为宜,浓度过大过小都不利于生产操作和稳定产品质量。
    ②离心机洗水量及温度对硫铵质量也有显著影响。一般洗水量为硫铵产量的10%~12%。当洗水量在12%以下时,硫铵游离酸随洗量增加而直线下降,之后,则下降缓慢。当水分增至12%以上时,离心机后水分要急剧增加。同时,洗水量过多也会破坏饱和器内水平衡。同时,用热水洗涤,有利于从结晶表面上洗去油类杂质并能防止离心机筛网堵塞。当水温超过60℃时,硫铵游离酸急剧下降。因此,一般洗水温度保持60℃以上是必要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碳化结晶细对滤过工序的影响不包括()。

    • A、重碱烧成率低
    • B、重碱盐份高
    • C、重碱虑过损失小
    • D、氯差大

    正确答案:D

  • 第14题:

    出碱液(),说明结晶质量好。

    • A、转化率高
    • B、固定氨高
    • C、沉降时间长
    • D、沉降量多,沉降时间短

    正确答案:D

  • 第15题:

    下列选项中不会导致滤过洗水用量少的是()。

    • A、出碱液放量小
    • B、重碱结晶质量细
    • C、各滤碱机负荷均衡
    • D、重碱结晶颗粒大

    正确答案:B

  • 第16题:

    重碱在碳酸化塔内结晶可以认为是形成()过饱和度。

    • A、温度
    • B、浓度
    • C、压力
    • D、湿度

    正确答案:B

  • 第17题:

    磁滑轮在实际操作中,调节分离隔板能控制产品的产率和质量。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8题:

    在实际操作中,若制碱塔中部堵,则会导致()。

    • A、碱口喷气
    • B、塔压高
    • C、温度高
    • D、冒塔

    正确答案:D

  • 第19题:

    在生产过程中,当出碱液一定时,若重碱(),说明结晶质量好。

    • A、转化率高
    • B、洗水用量少
    • C、沉降时间短
    • D、沉降量多

    正确答案:B

  • 第20题:

    请简述如何控制好稀镁的含硝量?


    正确答案: 提高操作能力,保持加热器温度在设定值,并及时调整配料比和浓镁浓度,保持负压的稳定性,适当降低回流酸量与回流量温度,要保持加热器的液面高于管束100~200mm,及时分析并调整各参数。

  • 第21题:

    简述结晶过程,工业上应如何控制结晶过程的成核速率。


    正确答案: ①首先是产生晶核;
    ②晶核在良好的环境中长大。
    (1)维持稳定的过饱和度,防止结晶器在局部范围内产生过饱和度的波动;
    (2)限制晶体的生长速率,即不以盲目提高过饱和度的方法,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3)尽可能减低晶体的机械碰撞能量及几率,长桨叶、慢搅拌是常用的方法;
    (4)对溶液进行加热,过滤等预处理,以消除溶液中可能成为晶核的微粒;
    (5)使符合要求的晶粒得以及时排出,而不使其在器内继续参与循环;
    (6)将含有过量细晶的母液取出后加热或稀释,使细晶溶解(细消),然后送回结晶器;
    (7)调节原料溶液的pH值或加入某些具有选择性的添加剂以改变成核速率。

  • 第22题:

    冻结食品在冻藏过程中,通常由于冰结晶的成长导致食品的质量下降,试用你学过的知识解释冰结晶形成的原因?冰结晶的成长及其产生的危害?如何防止冰结晶的成长?


    正确答案: (1)冰结晶形成原因:
    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蒸汽压差的存在。蒸汽压差的存在原因:
    ①冻结食品中残留的水溶液的蒸汽压差大于冰结晶的水蒸汽压;
    ②冰结晶中的粒子大小不同,其水蒸气压不同小冰晶的表面张力大,其水蒸汽压要比大冰晶的水蒸汽压大,水蒸汽压总是从蒸汽压高的一方向蒸汽压低的一方移动,因而小冰晶的水蒸汽压不断移向大冰结晶的表面,并凝结在它的表面,使冰结晶越长越大,小冰晶逐渐消失,但是这样的水蒸气移动速度是及其缓慢的,所以只有在冻结食品长期贮藏时才需要考虑此问题;
    ③主要原因是冻结食品的表面与中心部位之间有温度差,从而产生蒸汽压差。由于温度的波动使得食品表面的温度高于食品中心部位的温度,从而表面的水蒸气压高于中心部位的水蒸气压,在蒸汽压差的作用下,水蒸气从表面向中心扩散,促使中心部位微细的冰结晶生长、变大,这种现象持续发生,就会使食品快速冻结生成的微细冰结晶变成缓慢冻结时的大冰结晶,给细胞组织造成破坏。
    采用快速冻结方法的冻结食品。当储蓄过程中有温度变化时,细胞间隙中的冰结晶成长就更为明显。
    (2)冰结晶成长的危害:
    ①细胞受到机械损伤;②蛋白质变性;③解冻后液计流失增加; ④食品的风味和营养价值发生下降等。 (3)如何防止冰结晶的成长:
    ①采用降温快速冻结方式,让食品中90%水分在冻结过程中来不及移动,就形成极微细大小均匀的冰晶。同时冻结温度低,提高了食品的冻结率,使食品中的残留的液相水少,从而减少冻结贮藏中冰结晶的长大。
    ②冻藏温度尽量低,少变动,特别是要避免高于-18℃以上的温度变化。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结晶过程,工业上应如何控制结晶过程的成核速率。

    正确答案: ①首先是产生晶核;
    ②晶核在良好的环境中长大。
    (1)维持稳定的过饱和度,防止结晶器在局部范围内产生过饱和度的波动;
    (2)限制晶体的生长速率,即不以盲目提高过饱和度的方法,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3)尽可能减低晶体的机械碰撞能量及几率,长桨叶、慢搅拌是常用的方法;
    (4)对溶液进行加热,过滤等预处理,以消除溶液中可能成为晶核的微粒;
    (5)使符合要求的晶粒得以及时排出,而不使其在器内继续参与循环;
    (6)将含有过量细晶的母液取出后加热或稀释,使细晶溶解(细消),然后送回结晶器;
    (7)调节原料溶液的pH值或加入某些具有选择性的添加剂以改变成核速率。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