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样品两次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应≤15%,重复测定时应采取第一次测定时使用的发光菌液,即两次测定应采用相同的菌液。
(2)苯酚标准曲线按一元一次线性回归方程进行计算,其抑关率(I)与苯酚浓度C.之间应符合I=a+bC,回归方程应符合统计学检验要求(P<0.90),并且EC50值应在100~200mg/L之间。
更多“用青海弧菌Q67进行发光菌急性毒性测定时,简述如何对测试结果进行”相关问题
  • 第1题:

    根据《水质急性毒性的测定发光细菌法》(GB/T15441-1995)的要求,简述如何对发光菌冻干粉复苏后进行质量检验。


    正确答案: 冻干粉复苏2min后即可发光,稀释成工作液后每毫升菌液不低于1.6万个细胞(5m1测试管)或2万个细胞(2m1测试管)(均为稀释平板法测定)。在毒性测试仪上测出的初始发光量应在600~1900mV之间,低于600mV允许将倍率调至“×2”挡,高于1900mV允许将倍率调至“×O.5”挡。仍达不到标准需更换冻干粉。

  • 第2题:

    进行淡水型发光菌急性毒性试验时,苯酚溶液的保存和氯化汞溶液相同。


    正确答案:错误

  • 第3题:

    测量审核是一个参加者对被测物品(材料或制品)进行实际测试,其测试结果与参考值进行比较的活动。


    正确答案:正确

  • 第4题:

    如何对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过程进行质量监控和管理?()

    • A、对风险评估发现的漏洞进行确认
    • B、针对风险评估的过程文档和结果报告进行监控和审查
    • C、对风险评估的信息系统进行安全调查
    • D、对风险控制测措施有有效性进行测试

    正确答案:B

  • 第5题:

    用例行测试的各种命令对()进行定时、延时测试,打印输出结果应正确良好。

    • A、用户线和用户电路。
    • B、中继线和中继电路。
    • C、公用设备。
    • D、信号链路。
    • E、交换网络。

    正确答案:A,B,C,D,E

  • 第6题:

    青海弧菌Q67冻干粉剂,封存于安碚瓶中,在-18℃以下可有效保存()个月而不致失活。

    • A、2
    • B、4
    • C、6
    • D、8

    正确答案:C

  • 第7题:

    进行淡水型发光菌急性毒性试验时,毒性测定最迟应在采样后6h内进行,否则应在2~522下保存样品,但不得超过()h。

    • A、12
    • B、24
    • C、36
    • D、48

    正确答案:A

  • 第8题:

    判断题
    根据《水质急性毒性的测定发光细菌法》(GB/T15441-1995),用发光菌测定样品的毒性非常简便,冻干粉经复苏后即可用于进行样品的测定。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冻干粉经复苏后,需经质量检验后方可用于进行样品的测定。

  • 第9题:

    判断题
    进行淡水型发光菌急性毒性试验时,影响发光强度大小除样品的毒性外,还和温度、样品与发光菌的作用时间有关。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用青海弧菌Q67进行发光菌急性毒性测定时,简述如何对样品进行预处理。

    正确答案: (1)水样的预处理:若样品含有不溶性悬浮物,必须静置后取上清液。有色样品必须稀释至基本无色或使颜色尽量减淡才可用于测试。测试前加入乳糖使其浓度达10%。
    (2)化学品的预处理:化学品需配制成水溶液,测试前加入乳糖使其浓度达10%。
    (3)固体废物或污泥样品的预处理:按固体废物:水=1∶5的比例,加入三角烧瓶中,在摇床上振摇8~10h,静止10~14h,取上清液,按水样方法进行。污泥应尽可能去除水分再称重,否则需先测定其含水率,然后扣除水分后按固体废物的处理方法进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判断题
    在进行发光菌急性毒性试验中,对含有固体悬浮物的样品须离心或过滤去除,以免干扰测定。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青海弧菌Q67冻干粉剂,封存于安碚瓶中,在-18℃以下可有效保存()个月而不致失活。
    A

    2

    B

    4

    C

    6

    D

    8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根据《水质急性毒性的测定发光细菌法》(GB/T15441-1995)进行发光菌急性毒性试验时,如何设置样品试验浓度组。


    正确答案: (1)探测试验:先按对数系列将样品液稀释成5个浓度:100%、10%、1%、0.1%、0.01%,探测相对发光度落在哪一个浓度范围内。
    (2)正式试验:在所落在的浓度范围内再增配6~9个浓度,增配的浓度应倍比稀释,也可通过查对数表,按等对数间距原则自行确定。

  • 第14题:

    在进行超声回弹综合法测定时,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 A、测区布置在构件的两个相邻面上
    • B、用砂轮片处理测试面上的蜂窝、麻面部位
    • C、每一测区先进行超声测试再进行回弹测试
    • D、不同测区的回弹值和声速值不得混用

    正确答案:A,D

  • 第15题:

    港水密度测定时,如何进行正确的测读?


    正确答案:测读时应水平观测,以密度计杆上最高的水线或以玻璃量筒的筒壁与密度计三点成一线的水平面的读数为实际密度值。我国生产的密度计,均设计以密度计杆上最高水线为其实际密度值。

  • 第16题:

    设备调测,应按设备清单进行(),且()进行测试,功能性能符合要求。要求对每项指标进行测试并提供详细的测试结果记录。


    正确答案:清点;联机

  • 第17题:

    进行淡水型发光菌急性毒性试验时,冻干粉复苏液在复苏数分钟后,在暗室中肉眼应见绿色荧光,否则就不能使用。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8题:

    进行淡水型发光菌急性毒性试验时,影响发光强度大小除样品的毒性外,还和温度、样品与发光菌的作用时间有关。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9题:

    问答题
    用青海弧菌Q67进行发光菌急性毒性测定时,简述如何对测试结果进行质量控制。

    正确答案: (1)样品两次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应≤15%,重复测定时应采取第一次测定时使用的发光菌液,即两次测定应采用相同的菌液。
    (2)苯酚标准曲线按一元一次线性回归方程进行计算,其抑关率(I)与苯酚浓度C.之间应符合I=a+bC,回归方程应符合统计学检验要求(P<0.90),并且EC50值应在100~200mg/L之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根据《水质急性毒性的测定发光细菌法》(GB/T15441-1995)的要求,简述如何对发光菌冻干粉复苏后进行质量检验。

    正确答案: 冻干粉复苏2min后即可发光,稀释成工作液后每毫升菌液不低于1.6万个细胞(5m1测试管)或2万个细胞(2m1测试管)(均为稀释平板法测定)。在毒性测试仪上测出的初始发光量应在600~1900mV之间,低于600mV允许将倍率调至“×2”挡,高于1900mV允许将倍率调至“×O.5”挡。仍达不到标准需更换冻干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判断题
    进行淡水型发光菌急性毒性试验时,冻干粉复苏液在复苏数分钟后,在暗室中肉眼应见绿色荧光,否则就不能使用。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根据《水质急性毒性的测定发光细菌法》(GB/T15441-1995)进行发光菌急性毒性试验时,如何设置样品试验浓度组。

    正确答案: (1)探测试验:先按对数系列将样品液稀释成5个浓度:100%、10%、1%、0.1%、0.01%,探测相对发光度落在哪一个浓度范围内。
    (2)正式试验:在所落在的浓度范围内再增配6~9个浓度,增配的浓度应倍比稀释,也可通过查对数表,按等对数间距原则自行确定。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如何对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过程进行质量监控和管理?()
    A

    对风险评估发现的漏洞进行确认

    B

    针对风险评估的过程文档和结果报告进行监控和审查

    C

    对风险评估的信息系统进行安全调查

    D

    对风险控制测措施有有效性进行测试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