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D、“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朱光潜文学的趣味语文阅读答案朱光潜 文学的趣味 文学的趣味朱光潜 孔子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仿佛以为知、好、乐是三层事,一层深一层;其实在文艺方面,第一难关是知,能知就能好,能好就能乐。知、好、乐三种心理活动融为一体,就是观赏,而观赏所凭的就是趣味。很多人在文艺趣味上有欠缺,大半由于在知上有欠缺。 有些人根本不知,当然不会感到趣味,看到任何好的作品都如蠢牛听琴,不起作用。这是精神上的残废。犯这种毛病的人失去大部分生命的意味。 有些人知得不正确,于是趣味低劣,缺乏鉴别力,只以需要刺激或麻醉,取恶劣作品疗饥过瘾,以为这就是观赏文学。这是精神上的中毒,可以使完全的精神受腐化。 有些人知得不周全,趣味就难免窄狭,像上文所说的,囿于某一派别的传统习尚,不能自拔。这是精神上的短视,“坐井观天,诬天藐小”。 要诊治这三种流行的毛病,唯一的方剂是扩大眼界,加深知解。一切价值都由比较得来,生长在平原,你说一个小山坡最高,你可以受谅解,但是你错误。“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那“天下”也只是孔子所能见到的天下。要把山估量得精准,你必需把世界名山都游历过,测量过。讨论文学也是如此,你玩索的作品愈多,种类愈简单,风格愈纷歧,你的比较资料愈丰富,透视愈正确,你的鉴别力(这就是趣味)也就愈牢靠。 人类心理都有几分惰性,常以先入为主,想获得一种新趣味,往往须战胜一种很坚韧的抵抗力。很多旧文学家不能观赏新文学作品,就由于这个道理。就我个人的阅历来说,起初习文言文,后来改习语体文,颇费过一番冲突与挣扎。在才置信语体文时,对文言文颇有些反感,后来多经摸索,觉得文言文仍有它的不行磨灭的价值。专就学文言文说,我起初学“桐城派”古文,跟着古文家们骂六朝文的绮靡,后来稍致力于六朝人的著作,才觉得六朝文也有为唐宋所不行及处。在诗方面,我从唐诗入手,觉宋诗索然无味,后来读宋人作品较多,才发觉宋诗也特有一种风味。我学外国文学的阅历也大致相同,往往从笃嗜甲派不了解乙派,到了解乙派而对甲派重新估定价值。我因而想到培育文学趣味好比开疆辟土,须渐渐把原来非我全部的制服为我全部。英国诗人华兹华斯说道:“一个诗人不仅要制造作品,还要能观赏那种作品的趣味。”我想不仅如此,读者也须时常制造他的趣味。生生不息的趣味才是活的趣味,像死水一般静止的趣味必定陈腐。活的趣味时时刻刻在发见新境界,死的趣味老是囿在一个窄狭的圈子里。这道理可以适用于个人的文学修养,也可以适用于全民族的文学演进史。(节选自谈美谈文学) 1.阅读全文,提取整合文段信息,完成下列填空。(4分) 本文第段从孔子的名言谈起,指出很多人在文艺趣味上有欠缺。第段列举 ,第段提出 ,从第段起就文艺观赏问题,提出一系列重要的论断。 2.“精神上的残废”“精神上的中毒”“精神上的短视”具体指什么?请简要概括。(6分) (1)精神上的残废: (2)精神上的中毒: (3)精神上的短视: 3.第段说“很多旧文学家不能观赏新文学作品”,为什么不能观赏呢?(3分) 答: 4.文中多处引用名言名句,请举一个例子说说它的具体作用。(2分) 答: 参考答案: 1.文艺观赏的三种毛病 诊治的方法(每个空格2分) 2.(1)根本不知,感受不到趣味。 (2)趣味低劣,缺乏鉴赏力。 (3)知得不全,趣味狭窄。(每个小题2分) 3.由于这些旧文学家都有几分惰性,常先入为主,不能战胜一种很坚韧的抵抗力,所以不能观赏。(意思对即可)(3分) 4.(2分) 答案示例1:第1段引用孔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话,引出了文艺观赏的不同见解。 答案示例2:第5段引用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话,说明讨论文学也像估量山的大小一样,比较资料愈丰富,透视愈正确,鉴别力也就愈牢靠的道理。 答案示例3:第6段引用华兹华斯“一个诗人不仅要制造作品,还要能观赏那种作品的趣味”的话,引出不光是,包括读者也须时常制造文学趣味,使趣味广泛而鲜活。 (2分,答出名言得1分,说出具体作用得1分,言之成理即可。)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体现了美育的()
A形象性
B愉悦性
C独创性
D逻辑性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明了创造力在人的认识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
A对
B错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体现了()的重要作用。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体现了()的重要作用。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体现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