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1)王充对东汉盛行的复古模拟之风十分不满,他批判了“俗儒好长古而短今”的倾向,鲜明地提出反对复古因循,主张独创的进步文学观点。
(2)强调写作应自抒胸臆,表现自己的个性,提倡写作应具有独创性,反对矫情伪饰、模拟雷同。一是指出事物各有自己的个性,实际上是充分肯定美的多样性,因此不必、也不应追求同一,事物失去个性,则失去存在的价值;二是指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厚古薄今、拟古复古是没有道理的,因此他反对复古,提倡独创。
(3)提倡“作而不述”,对“述而不作”的传统观念大胆地挑战,对学术界和文学创作具有解放思想的意义。他还强调:在内容与形式二者应是“外内表里,自相副称”评议文辞方面的运用应浅白易懂,反对文章著作艰深古奥,因为艰深古奥和崇古贱今、“述而不作”密切相关的。这些主张在文论史上都有其积极的意义。
更多“试述王充的复古与创新观。”相关问题
  • 第1题:

    路德的宗教思想是“复古”还是“创新”?


    正确答案: 复古:
    1.路德的宗教信仰继续格守“三位一体”、“原祖原罪”、“基督救赎”、“灵魂不灭”等基督教的基本教义
    2希望恢复保罗时代的教会组织:“每一个城市应该从公众中推选一位博学而虔诚的人,委以牧师的职务,由公众供给他生活费,他结婚与否可听其自便。他应该有几个祭司或执事做助手,结婚与否也可以自便,他们应帮助他传道、主持圣礼以治理公众,如同希腊教会一直实行的那样。
    创新:突出强调以下信条:
    1.“唯信称义”。这是路德宗的主要理论和基本信条。路德认为教会不是指教堂、教皇、主教、修士这些表面的东西,关键在于有无真正的信仰。他认为灵魂称义不因任何行为,仅由于信仰。人们仅凭信仰圣经、信仰基督就可以成为无罪的、得救的、高尚的人。
    2.信仰的最高准则不是教皇而是圣经。针对中世纪天主教会制造的“教皇无谬”、“教皇至高无上”的说教,路德提出“无论是传教士、神父,或是教皇,和其他基督教徒并无不同之处,并非自成团体,或是高于其他教徒之上的.教皇和主教都不能代表基督,唯有圣经才是上帝的启示,因而是信仰的最高准则。他的思想反映了市民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平等的思想,同时动摇了罗马教廷神权统治的理论基础,具有极其强烈的革命性。
    3.建立民族的、平等的廉俭的教会。路德反对罗马教皇控制德国教会,力主断绝同罗马教廷的所有联系,而建立德意志本民族的教会,用民族语言进行祈祷;主张在时间和金钱上厉行节约,废除教会的繁绍仪礼;还大胆地提出政教分离的设想,罗马教廷只管信仰上的事,至于财产、金钱、生命等事务应由政府处理,皇权应该名副其实。
    4.反对“禁欲主义”和“蒙昧主义”,提倡改良教育和法律,提高社会道德水平,他还主张教士结婚。
    总结:路德的宗教思想对16世纪的罗马天主教会是个巨大的革命,对后人的影响也极为
    巨大。其实质在于以资产阶级的人文主义世界观改造封建神学,将人文主义精神应用于宗教领域。这是一场资产阶级冲击封建制度而首先表现在神学理论方面的斗争。在整个中世纪的漫漫长夜中,路德的宗教思想是耀眼的火炬。从此,新教迭起,对西欧历史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进步作用。
    但他的宗教思想并不彻底,1520年,他进一步提出用暴力反抗罗马教廷的主张,但仅过一个月,路德就放弃了暴力革命思想,表示不愿靠暴力和流血来维护福音。他讲信仰得救,但却不敢把信仰解释成理性。他反对罗马教廷,但依靠的却是诸侯。他的宗教是在敬上帝的基础上实行一些改革的宗教,其革命性远不如稍后的卡尔文教。路德的这种两面性反映了早期资产阶级的本性。

  • 第2题:

    东汉唯物主义思想家的代表()对正统法律思想神学观进行了批判。

    • A、王充
    • B、桓谭
    • C、何晏
    • D、王弼

    正确答案:A

  • 第3题:

    试述王充对“文为世用”的看法。


    正确答案: 他认为有“真”方有美,而“真美”又是和“善”分不开的,只有高度真实的文章和著作才有可能有补于世,虚妄之作则价值。强调写作不是为了炫耀文辞之美,而是要达到“劝善惩恶”的目的。他主张美与善两者的统一,更侧重强调文章须有用和实诚。要求在以内容为主导的前提下,使形式和内容相统一。可见要求的是善的内容与美的形式的统一。主要有两层意思,其一是劝善惩恶,教化人民。其二,“为世用”就是要为统治者歌功颂德。

  • 第4题:

    ()在儒家传统“亲爱为孝”观的基础上提出了“自然亲爱为孝”观。

    • A、王弼
    • B、王充
    • C、董仲舒
    • D、郭象

    正确答案:A

  • 第5题:

    王充《论衡》一书突出地体现了()的文艺观和美学观。


    正确答案:真善美相结合

  • 第6题:

    试述宋初的复古思潮。


    正确答案: (1)复古守正、以求出新,是宋初文学发展的一种趋势。
    (2)不同的作家对从学韩到弃韩这一宋初时代课题的认识、接受和参与的途径是不一样的。
    (3)柳开是最初对北宋复古革新思潮有所觉醒的儒者代表。在他身上既显示了“文”“道”之间与生俱来的联系,同时也预示了两者本质上的某些对立和最终必然的分裂。
    (4)田锡更具备文人气质,他在文学思想上接受韩、柳的影响,代表了五代文气习染较深的文学文士对改革文风的自觉。
    (5)穆修在搜求韩、柳文集方面功不可没,于古文传承起到了积极作用。
    (6)复古思潮在北宋初期并未成为主潮,仅处于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少数几个作家先驱自觉的阶段。

  • 第7题:

    问答题
    试述王充关于教育的作用和教育目的的思想。

    正确答案: 王充关于教育作用和教育目的的思想,包括两个方面:
    (1)重视教育作用。王充重视教育对于人性发展的作用。他认为人性之所可变善,重要在于教育。
    (2)重视培养目标。王充针对东汉当时文职官员中,文吏与儒生更受重视的情况,把人才划分为四个层次,他说:“故夫能说一经者为儒生;博览古今者为通人;采掇传书,以上书奏记者为文人;能精思著文,连接篇章者为鸿儒。故儒生过俗人,通人胜儒生,文人逾通人,鸿儒超文人。”他的培养目标最理想的是鸿儒。
    王充这种培养目标的思想,是对当时经学教育不满的反映。他一贯主张人才不仅应具有广博的知识,而更为重要的是,应具有独立思考的创造精神和学以致用的能力。这种思想是很可贵的,也是很有见地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如何理解王充的“世用”的文学价值观?

    正确答案: (1)提倡文“为世用”是王充论述文学的社会作用的重要内容。原文见于《自纪》篇。
    (2)所谓文“为世用”,就是要求文学必须有益于世,必须对社会产生好的作用。
    (3)具体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第一,就是劝善惩恶,教化人民;第二,文学作品不仅具有教育作用,而且还有认识作用。
    (4)此说还包括文学要为君王歌功颂德的内容在内。虽事出有因,但亦不无弊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谈谈王充的文艺美学观。

    正确答案: 王充的文艺美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提倡真实,反对虚妄。王充虽然对艺术真实有所了解,但还未将科学真实和艺术真实完全区别开来。
    二是增善消恶,有补世用。王充认为“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世用者,一章无补。”
    三是反对复古,提倡独创。他在《超奇》篇把文人分为几类,而最推崇“鸿儒”,认为他们有独立见解,能创造性地写作文章,他们才是“超奇”之才等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在儒家传统“亲爱为孝”观的基础上提出了“自然亲爱为孝”观。
    A

    王弼

    B

    王充

    C

    董仲舒

    D

    郭象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试述宋初的复古思潮。

    正确答案: (1)复古守正、以求出新,是宋初文学发展的一种趋势。
    (2)不同的作家对从学韩到弃韩这一宋初时代课题的认识、接受和参与的途径是不一样的。
    (3)柳开是最初对北宋复古革新思潮有所觉醒的儒者代表。在他身上既显示了“文”“道”之间与生俱来的联系,同时也预示了两者本质上的某些对立和最终必然的分裂。
    (4)田锡更具备文人气质,他在文学思想上接受韩、柳的影响,代表了五代文气习染较深的文学文士对改革文风的自觉。
    (5)穆修在搜求韩、柳文集方面功不可没,于古文传承起到了积极作用。
    (6)复古思潮在北宋初期并未成为主潮,仅处于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少数几个作家先驱自觉的阶段。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将学说与文辞合一,即是学者之文与文人之文的合一,是近于复古的文学观。
    A

    王韬

    B

    梁启超

    C

    章太炎

    D

    章士钊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如何理解王充的“世用”的文学价值观?


    正确答案: (1)提倡文“为世用”是王充论述文学的社会作用的重要内容。原文见于《自纪》篇。
    (2)所谓文“为世用”,就是要求文学必须有益于世,必须对社会产生好的作用。
    (3)具体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第一,就是劝善惩恶,教化人民;第二,文学作品不仅具有教育作用,而且还有认识作用。
    (4)此说还包括文学要为君王歌功颂德的内容在内。虽事出有因,但亦不无弊端。

  • 第14题:

    王充对学习问题的论述有()

    • A、学以求知
    • B、勤学不舍
    • C、立异创新
    • D、学为世用

    正确答案:A,B,C,D

  • 第15题:

    ()将学说与文辞合一,即是学者之文与文人之文的合一,是近于复古的文学观。

    • A、王韬
    • B、梁启超
    • C、章太炎
    • D、章士钊

    正确答案:C

  • 第16题:

    试述王实甫《西厢记》在元杂剧体制上的创新。


    正确答案: 《西厢记》对当时的一本四折一楔子的杂剧体制,进行了大胆的革新尝试,以多本杂剧连演一个故事,长达五本二十折加五个楔子。在每一本第四折的末尾,既有“题目正名”,标志着故事情节到了一个转折性的段落;又有很特别的[丝络娘煞尾]一曲,起着上联下启沟通前后两本的作用。剧本也不受一入主唱到底的限制,出现几个角色分唱的形式,这在当时是一个突破性的壮举。体制上的创新,丰富了艺术表现力,为更细腻地塑造人物性格,更完美地安排戏剧冲突。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 第17题:

    谈谈王充的文艺美学观。


    正确答案: 王充的文艺美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提倡真实,反对虚妄。王充虽然对艺术真实有所了解,但还未将科学真实和艺术真实完全区别开来。
    二是增善消恶,有补世用。王充认为“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世用者,一章无补。”
    三是反对复古,提倡独创。他在《超奇》篇把文人分为几类,而最推崇“鸿儒”,认为他们有独立见解,能创造性地写作文章,他们才是“超奇”之才等等。

  • 第18题:

    从朴素唯物主义观出发,比较正确揭示人性与教育和环境的关系的人是()

    • A、董仲舒
    • B、王充
    • C、贾谊
    • D、文翁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问答题
    试述王充对“文为世用”的看法。

    正确答案: 他认为有“真”方有美,而“真美”又是和“善”分不开的,只有高度真实的文章和著作才有可能有补于世,虚妄之作则价值。强调写作不是为了炫耀文辞之美,而是要达到“劝善惩恶”的目的。他主张美与善两者的统一,更侧重强调文章须有用和实诚。要求在以内容为主导的前提下,使形式和内容相统一。可见要求的是善的内容与美的形式的统一。主要有两层意思,其一是劝善惩恶,教化人民。其二,“为世用”就是要为统治者歌功颂德。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多选题
    两汉时期卓越的唯物论者和无神论者王充著作《论衡》的哲学思想包括()
    A

    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B

    无神论

    C

    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D

    反对复古注意的历史观


    正确答案: A,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试述王充对于文章和学术著作“真美”的推崇。

    正确答案: (1)王充认为,一切文章和著作的内容不但应有美的形式,而且内容必须是真实的,坚决反对荒诞不经的虚妄之作。
    (2)他说的“真”,是指文章著作内容必须与所反映的对象即客观生活的真实一致。有时他用“事实”之“实”来表示,指的是人类认识的真理性;有时他用 “是非”之“是”来表述。
    (3)他认为文学是通过主体意识来反映客观现实的,创作时作者的主观认识和体会,必须符合真理。他所说的“真实”,是指描写事物的真实性与认识的真理性的结合,包含了创作过程中主客体统一的因素。
    (4)他对“虚美”的批判是有针对性和战斗性的。也表明了他对文学创作中的虚构、夸张有所认识。指出艺术夸张不应把它与生活真实完全等同。但他把一些实话如女娲补天等视为虚妄,暴露了他对艺术的本质尚缺乏深刻的认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试述王充的复古与创新观。

    正确答案: (1)王充对东汉盛行的复古模拟之风十分不满,他批判了“俗儒好长古而短今”的倾向,鲜明地提出反对复古因循,主张独创的进步文学观点。
    (2)强调写作应自抒胸臆,表现自己的个性,提倡写作应具有独创性,反对矫情伪饰、模拟雷同。一是指出事物各有自己的个性,实际上是充分肯定美的多样性,因此不必、也不应追求同一,事物失去个性,则失去存在的价值;二是指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厚古薄今、拟古复古是没有道理的,因此他反对复古,提倡独创。
    (3)提倡“作而不述”,对“述而不作”的传统观念大胆地挑战,对学术界和文学创作具有解放思想的意义。他还强调:在内容与形式二者应是“外内表里,自相副称”评议文辞方面的运用应浅白易懂,反对文章著作艰深古奥,因为艰深古奥和崇古贱今、“述而不作”密切相关的。这些主张在文论史上都有其积极的意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填空题
    王充《论衡》一书突出地体现了()的文艺观和美学观。

    正确答案: 真善美相结合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