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临近考试,妈妈禁止小军上网玩游戏,小军为此大发脾气。对小军行为认识正确的是?() ①小军应该正确对待妈妈的教育 ②小军合理发泄了自己的情绪 ③妈妈的行为是关爱小军的表现 ④妈妈应该积极地与小军沟通 ⑤小军应尊重父母,克服消极的逆反心理
第2题:
社会工作者在对小学三年级学生小军开展的个案辅导中发现,小军手臂及面部有多处淤青,并且步态不正常,此时社会工作者首先应该()。
第3题:
初二学生小军脾气暴躁,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和同学打架。学校社会工作者小陈先和小军进行了两次面谈,然后与小军的父亲取得联系,期望登门家访,上述工作过程中,小陈主要关注的社会环境构成要素是()。
第4题:
社会工作者在对小学三年级学生小军进行个案辅导时,发现小军身上有多处淤青,并且步态不正常,此时,社会工作者首先应该做的是()。
第5题:
家庭
社区
朋辈群体
文化
第6题:
家庭
社区
朋辈群体
文化
第7题:
教育者
计划者
中间人
治疗者
第8题:
建议警方对小军采取强制戒毒措施
协助小军申请救助,以缓解其经济压力
培养小军成为同伴辅导员,参与社区演讲
为小军提供个案辅导,进一步激发他的改变动机
第9题:
生理脱毒
基本生活保障
就业
法制教育
第10题:
发生
应对
解决
恢复
第11题:
生理脱毒
基本生存条件的保障
就业
正常家庭生活的需要
第12题:
帮助小军建立正向朋辈关系
对小军进行课业辅导并与其谈心
促进母子相互沟通、关心和鼓励
与阿红丈夫协商,每周末与孩子通话
联系学校老师,共同探讨小军的教育问题
第13题:
阿红是外来务工人员,独自带着刚上小学的孩子小军,阿红丈夫在另一城市打工,因为工作忙,很少与家人联系。近期,阿红接到学校老师的电话反应,小军不合群,经常逃课,违反校规。阿红对小军进行严厉管教,却没有任何效果,小军的问题让阿红很焦虑,于是向社会工作者小黄求助。小黄预估后,拟通过构建社会支持网络帮助小军,小黄应采用的策略有()
第14题:
最近小军的父母离婚了,他突然对学习以及学校活动失去兴趣,成绩急剧下降,经常躲在自己房间,不出家门,精神萎靡不振,觉得生活毫无意义。经老师推荐,小军来找社会工作者寻求帮助。按照危机介入模式,小军的危机处于()阶段。
第15题:
小军,15岁。其父工作繁忙,与小军很少交流;其母对小军要求严格,事事包办、处处操心。期中考试时,小军的成绩降到了班级后几名,被母亲狠狠地训斥了一顿。父亲回家后,母亲又把矛头指向父亲,继而引起夫妻间的激烈争吵。小军觉得再也待不下去,第二天就离家出走了。两天后,父母在同学家里找到了小军,但小军对父母不理不睬,拒绝回家。母亲焦急万分,遂向社会工作者求助。社会工作者与小军的母亲进行了第一次面谈,主要对话内容如下:母亲:“辛辛苦苦养他这么大,现在他却离家出走,我实在伤心透了。请你帮帮我,尽快劝我儿子回家吧。”社会工作者:“我很能理解你现在的心情,也愿意帮助你,我们是否可以商量一下具体该做些什么呢?”母亲:“这是我儿子同学家的地址,你赶紧去劝劝他吧。”社会工作者:“我听了你的讲述,觉得儿子的问题也与你平时的态度有关吧,能不能一起探讨一下呢?”母亲:“我怎么会有问题?我对儿子倾注了这么多心血!要怪就怪我丈夫,一天到晚不在家,回家就骂儿子,一点也帮不了我,要谈你就找我丈夫去谈吧。”社会工作者:“那你今天来找我,最希望的就是让我帮你说服儿子回家?”母亲:“是的,请你尽快帮我吧,我实在走投无路了。”社会工作者:“好的,我明白了你的需要,我会马上找他的。”接案面谈就此结束。 问题:结合本案例,指出社会工作者在上述接案面谈中没有完成的主要任务有哪些,并说明理由。
第16题:
小军因吸毒被强制戒毒结束后,矫正社会工作者小张跟进了小军的个案。接案时小张了解到小军为非婚生子女,母亲改嫁后一直无人管他,小张对小军的需要进行了评估。此时,小军最需要满足的是()要求。
第17题:
第18题:
教育者
计划者
中间人
治疗者
第19题:
第20题:
帮助小军建立正向的朋辈关系
对小军进行课业辅导并与其谈心
促进母子相互沟通、关心和鼓励
与阿红丈夫协商,每周末与孩子通话
联系学校老师,共同探讨小军教育问题
第21题:
向公安机关或儿童权益保护机构报告
立即通知小军的监护人到场
辨别小军是否受到虐待的危险
继续按计划进行个案辅导
第22题:
按小军的指示把模具摆放到沙盘中
向小军母亲解释小军每个摆放行为的象征意义
将小军喜欢的模具玩偶作为配合治疗的奖励送给他
守护和陪伴在小军旁边观察记录,让小军自己和沙盘交流
第23题:
接纳
保密
尊重
知情同意
自我决定
第24题:
危机
解组
恢复
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