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述《学记》的主要教学原则。 ”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学记》“长善救失”的教育原则。


    答案:
    解析:
    《学记》认为:“学者有四失, 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 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 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师要 掌握学生的心理差异,认识到它的两重性, 即“多、寡、易、止,虽各有失,而多者便于博,寡者易于专,易者勇于行,止者安其序,亦各有善焉,救其失,则善长矣”。

  • 第2题:

    简述《学记》在教学思想上的贡献。


    答案:
    解析: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它是先秦时期儒家教育和教学活动的理论总结,它主要论述教育的具体实施,偏重于说明教学过程的各种关系。其作者一般被认为是思孟学派,甚至可以具体到孟子的学生乐正克。《学记》的贡献主要是较为系统地阐述了教育的作用和目的、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的原则与方法等几大部分。(1)教育作用与教育目的。《学记》把教育的作用和目的概括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化民成俗”(治国第一要务是兴办学校,推行教育,教化人民群众遵守社会秩序,养成良好风俗)。《学记》将教育与政治高度结合起来,使教育成为政治的手段,尽管也说明了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但人的发展是服从于政治与社会的发展的。因此,教育与人的关系只是一个中介。(2)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①学制与学年。《学记》把大学教育定为两段、九年。七年为一段,谓之“小成”;九年合格后,谓之“大成”。②视学与考试。其中,一、三、五、七、九,都有考试,分别是:“视离经辨志…t视敬业乐群”“视博习亲师”“论学取友…‘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体现国家对教育的重视。(3)教育教学的原则可归纳为:“豫、时、孙、摩…‘长善救失…‘启发诱导…‘藏息相辅”。①“禁于未发之谓豫”——预防性原则。②“当其可之谓时”——及时施教原则。③“不陵节而施之谓孙”——循序渐进原则。④“相观而善之谓摩”——学习观摩原则。⑤“长善救失”——教师要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帮助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⑥“启发诱导”——教师引导学生,但又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走;督促勉励,又不勉强、压抑;打开学生的思路,但又不提供现成的答案。⑦“藏息相辅”——既有有计划的正课学习,又有课外活动和自习,有张有弛,让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劳逸结合。

  • 第3题:

    论述《学记》中的教育教学原则主张。


    正确答案: 《学记》在具体分析教学中成功与失败的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一套教育教学的原则方法,这是《学记》的精华之所在。
    1、教学相长
    《学记》明确地指出了“教”与“学”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认为“教”与“学”是不断深入发展的统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教学相长”不只意味着“教”与“学”两方面的关系,还意味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的相互促进的关系。特别在今天推进“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来说,更应提倡“教学相长”的精神。
    2、藏息相辅
    大学的教学制度是:按规定的时间进行正课教学,课后进行课外练习实践。因为课外不练习好调弦,课内就完成不了乐教的任务;课外不练习好声乐歌咏,课内就完成不了《诗》教的任务;课外不学好洒扫应对进退等礼节,课内就完成不了礼教的任务。就是说,不强调课外实际训练等实践的重要性,就完成不了正课教学任务。所以善于学习的人,务使做到:在掌握了已学的知识之后,进而进修未学的知识;在休息的时候就尽心游乐。这样才能巩固所学,从而亲近师长,乐于交友,恪守信念,日后即使离开了师友,学业和政治上也不会走回头路。《学记》认为课外实践活动是课内学习的继续和补充,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课外实践活动(包括课外作业在内)并不是消极的,而是为了更有效地学习。
    3、预时孙摩
    预(豫),即在事情未发生之前,要注意加以预防,心中有数,防患于未燃,这就叫做预防不良倾向产生的教育原则。时,即抓住适当时机,及时地进行教育,把握最佳学习时机,因势利导,便会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这就叫及时的教育原则。孙(逊),即孟子讲的学习如流水,“盈科而后进”,反对“揠苗助长”,亦即不越级,要按照次序地进行教育,这就叫做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摩,即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颜渊》),这就叫做互相观摩、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的原则。
    如果等到不良行为发生了才去禁止,积习已深,就不容易矫正;如果错过了时机,学习感到吃力,就不容易取得成就;如果不按顺序,教材漫无系统,就不容易受到教学效果。如果独自关起门来学习,没有朋友帮助,就不容易增进知识。如果交友不慎,就会违背师长的教诲,如果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就会荒废了学业。这六点是导致教学失败的根本因素。
    4、长善救失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学习的人有四种过失容易犯,教导的老师一定要知道。人在学习的时候,或有贪多而不求甚解的毛病,或有得少为足的毛病(知道一些就满足了),或有认为太容易,生起轻忽,不认真学习的毛病,或有自我设限,不求进步的毛病。这四种心理都不相同,必须先明白这些心理,然后才能挽救这些缺失。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增长优点挽救过失的
    5、启发诱导
    “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引导而不牵着走,就能处理好教与学之间的矛盾关系;激励而不强制使之顺从,学习起来必然感到安易;启发而又有所含蓄,就可以让学生去独立思考。处理好教与学的矛盾关系,师生关系融洽,学习安易,又能独立思考,这就是善于诱导的结果。

  • 第4题:

    《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

    • 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 B、启发性教学原则
    • 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 D、巩固性教学原则

    正确答案:A

  • 第5题:

    问答题
    简述《学记》的主要教学原则。

    正确答案: A.教学相长。教与学是教学过程的两个方面,教与学是紧密相联,互相促进的。’’教学相长”深刻地揭示了教与学之间的辩证关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学’’因“教’’而日进,“教”因“学’’而益深。
    B.専师重道。«学记»明确提出了’’师严而道専’’的思想。一方面要高度评价教师的作用,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另一方面又对教师提出严格的要求,既要有渊博的知识和崇高的道德修养,又要熟练掌握教育、教学的理论和技能技巧。但它在强调尊师严师的同时,并不否认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C.藏息相辅。«学记»认为正课学习与课外练习必须兼顾,相互补充,相互促进。课外练习包括各项课外活动和课外作业,是正课学习的继续和补充,可以深化课内学习的内容和提高对课内学习的兴趣。但是课外练习应当适量,并能与正课学习有机配合,学习与休息兼顾,使学生乐学而亲师。
    D.豫、时、孙、摩。豫就是预防,指在不良行为和习惯发生、形成之前,教育措施就走在前头,把它消灭在萌芽状态;时就是及时,要善于抓住适当的时机,及时施教;孙就是顺序,也就是通常说的循序渐进,掌握知识也必须遵循客观规律,这就要求教学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摩就是相互观摩,同学之间取长补短。
    E.启发诱导。启发式教学的核心就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主动性,而要做到这一点,主要靠教师正确的指导思想、丰富的教育经验和高超的教学艺术。教师要做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和开而弗达。
    F.长善救失。长善救失要求教师要懂得教育的辩证法,坚持正面教育,重视因材施教,善于因势利导,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将缺点转化为优点。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6题:

    问答题
    试述《学记》中关于教育教学原则的主张。

    正确答案: ①教学相长。教与学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②尊师重道。“师严而道尊”。
    ③藏息相辅。正课学习与课外学习兼顾,相互补充 。
    ④豫时孙摩。豫:预防性原则;时:及时施教的原则;孙:循序渐进的原则; 摩:学习观摩的原则。
    ⑤启发诱导。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
    ⑥长善救失。坚持正面教育,善于因势利导,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单选题
    《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
    A

    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B

    启发性教学原则

    C

    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D

    巩固性教学原则


    正确答案: A
    解析: 不陵节而施之谓孙:不超过学的人的接受能力而进行(教育),叫做合乎顺序。指教育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故选A。

  • 第8题:

    简述学记的教育教学原则。


    答案:
    解析:
    一、教学相长的原则 二、预防性原则 三、《学记》主张及时施教 四、循序渐进原则 五、观摩性原则 六、启发性原则 七、长善救失原则 八、藏息相辅原则

  • 第9题:

    《学记》中“喻”的教学原则,就是要使学生明白通晓为目的。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0题:

    简述《学记》中的教学思想


    正确答案:(1)主张启发式教学。
    (2)强调教学要循序渐进。

  • 第11题:

    简述《学记》的主要教学原则。


    正确答案:A.教学相长。教与学是教学过程的两个方面,教与学是紧密相联,互相促进的。’’教学相长”深刻地揭示了教与学之间的辩证关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学’’因“教’’而日进,“教”因“学’’而益深。
    B.専师重道。«学记»明确提出了’’师严而道専’’的思想。一方面要高度评价教师的作用,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另一方面又对教师提出严格的要求,既要有渊博的知识和崇高的道德修养,又要熟练掌握教育、教学的理论和技能技巧。但它在强调尊师严师的同时,并不否认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C.藏息相辅。«学记»认为正课学习与课外练习必须兼顾,相互补充,相互促进。课外练习包括各项课外活动和课外作业,是正课学习的继续和补充,可以深化课内学习的内容和提高对课内学习的兴趣。但是课外练习应当适量,并能与正课学习有机配合,学习与休息兼顾,使学生乐学而亲师。
    D.豫、时、孙、摩。豫就是预防,指在不良行为和习惯发生、形成之前,教育措施就走在前头,把它消灭在萌芽状态;时就是及时,要善于抓住适当的时机,及时施教;孙就是顺序,也就是通常说的循序渐进,掌握知识也必须遵循客观规律,这就要求教学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摩就是相互观摩,同学之间取长补短。
    E.启发诱导。启发式教学的核心就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主动性,而要做到这一点,主要靠教师正确的指导思想、丰富的教育经验和高超的教学艺术。教师要做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和开而弗达。
    F.长善救失。长善救失要求教师要懂得教育的辩证法,坚持正面教育,重视因材施教,善于因势利导,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将缺点转化为优点。

  • 第12题:

    问答题
    论述《学记》中的教育教学原则主张。

    正确答案: 《学记》在具体分析教学中成功与失败的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一套教育教学的原则方法,这是《学记》的精华之所在。
    1、教学相长
    《学记》明确地指出了“教”与“学”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认为“教”与“学”是不断深入发展的统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教学相长”不只意味着“教”与“学”两方面的关系,还意味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的相互促进的关系。特别在今天推进“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来说,更应提倡“教学相长”的精神。
    2、藏息相辅
    大学的教学制度是:按规定的时间进行正课教学,课后进行课外练习实践。因为课外不练习好调弦,课内就完成不了乐教的任务;课外不练习好声乐歌咏,课内就完成不了《诗》教的任务;课外不学好洒扫应对进退等礼节,课内就完成不了礼教的任务。就是说,不强调课外实际训练等实践的重要性,就完成不了正课教学任务。所以善于学习的人,务使做到:在掌握了已学的知识之后,进而进修未学的知识;在休息的时候就尽心游乐。这样才能巩固所学,从而亲近师长,乐于交友,恪守信念,日后即使离开了师友,学业和政治上也不会走回头路。《学记》认为课外实践活动是课内学习的继续和补充,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课外实践活动(包括课外作业在内)并不是消极的,而是为了更有效地学习。
    3、预时孙摩
    预(豫),即在事情未发生之前,要注意加以预防,心中有数,防患于未燃,这就叫做预防不良倾向产生的教育原则。时,即抓住适当时机,及时地进行教育,把握最佳学习时机,因势利导,便会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这就叫及时的教育原则。孙(逊),即孟子讲的学习如流水,“盈科而后进”,反对“揠苗助长”,亦即不越级,要按照次序地进行教育,这就叫做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摩,即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颜渊》),这就叫做互相观摩、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的原则。
    如果等到不良行为发生了才去禁止,积习已深,就不容易矫正;如果错过了时机,学习感到吃力,就不容易取得成就;如果不按顺序,教材漫无系统,就不容易受到教学效果。如果独自关起门来学习,没有朋友帮助,就不容易增进知识。如果交友不慎,就会违背师长的教诲,如果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就会荒废了学业。这六点是导致教学失败的根本因素。
    4、长善救失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学习的人有四种过失容易犯,教导的老师一定要知道。人在学习的时候,或有贪多而不求甚解的毛病,或有得少为足的毛病(知道一些就满足了),或有认为太容易,生起轻忽,不认真学习的毛病,或有自我设限,不求进步的毛病。这四种心理都不相同,必须先明白这些心理,然后才能挽救这些缺失。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增长优点挽救过失的
    5、启发诱导
    “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引导而不牵着走,就能处理好教与学之间的矛盾关系;激励而不强制使之顺从,学习起来必然感到安易;启发而又有所含蓄,就可以让学生去独立思考。处理好教与学的矛盾关系,师生关系融洽,学习安易,又能独立思考,这就是善于诱导的结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填空题
    《学记》中提出的“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指的是教学中的——原则。《学记》中所说的“学不躐等”体现了教学中的____原则。

    正确答案: 教学相长循序渐进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