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男性,38岁,头昏、乏力伴面色苍白半年。体检:面色、眼睑、口唇、甲床颜色苍白。血象:血红蛋白79g/L,白细胞5.5×10/L,血小板110×10/L。骨髓象:幼红细胞增生活跃,粒细胞和巨核细胞正常。评估病人贫血时较为可靠的检查部位是 A.面颊皮肤及上颚黏膜 B.耳廓皮肤及口腔黏膜 C.手掌皮肤及眼睑结膜 D.手背皮肤及鼻腔黏膜 E.颈部皮肤及黏膜

题目
病人男性,38岁,头昏、乏力伴面色苍白半年。体检:面色、眼睑、口唇、甲床颜色苍白。血象:血红蛋白79g/L,白细胞5.5×10/L,血小板110×10/L。骨髓象:幼红细胞增生活跃,粒细胞和巨核细胞正常。

评估病人贫血时较为可靠的检查部位是
A.面颊皮肤及上颚黏膜
B.耳廓皮肤及口腔黏膜
C.手掌皮肤及眼睑结膜
D.手背皮肤及鼻腔黏膜
E.颈部皮肤及黏膜

相似考题
更多“病人男性,38岁,头昏、乏力伴面色苍白半年。体检:面色、眼睑、口唇、甲床颜色苍白。血象:血红蛋白79g/L,白细胞5.5×10/L,血小板110×10/L。骨髓象:幼红细胞增生活跃,粒细胞和巨核细胞正常。”相关问题
  • 第1题:

    男性,56岁。头晕、面色苍白4月。脾肋下1指。血象:白细胞3.1×10/L,Hb58g/L,血小板32×10/L。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中+晚幼红细胞66%,见有巨幼变,原始细胞2%。疑诊MDS-RA。

    试验性叶酸、维生素B治疗多少天无效可排除巨幼细胞贫血
    A.10天
    B.7天
    C.3天
    D.21天左右
    E.30天

    答案:D
    解析:
    MDS患者的细胞病态造血可见巨幼变,易与巨幼细胞贫血相混淆,诊断MDS时一定要排除巨幼细胞贫血。

  • 第2题:

    某男性患者,38岁,头昏、乏力伴面色苍白半年。体检:面色、眼睑、口唇、甲床颜色苍白。血象:血红蛋白79g/L,白细胞5.5×10 /L,血小板110×10 /L。骨髓象:幼红细胞增生活跃,粒细胞和巨核细胞正常。
    病人最不可能出现的临床表现是

    A.皮肤粗糙无光泽
    B.疲乏无力、记忆力减退
    C.活动后气促心悸
    D.睾丸无痛性肿大
    E.食欲缺乏、恶心呕吐

    答案:D
    解析:

  • 第3题:

    病人女性,37岁,头昏乏力伴面色苍白一个月,2天前突然出现高热,经抗炎治疗无效,为进一步诊察收入院。体检:T38.8℃,P92次/分,R21次/分,BP115/75mmHg;查体面色苍白,浅表淋巴结肿大,胸骨轻压痛,肺叩诊清音,左下肺少许湿啰音,腹平软,肝脾未触及。血象:血红蛋白78g/L,网织红细胞0.6%,白细胞5.5×10/L,原幼细胞 30%,血小板65×10/L。骨髓象:幼红细胞增生活跃,正常的巨核细胞和幼红细胞减少。

    病人发病初期的主要护理问题可能是
    A.发热
    B.潜在并发症:感染
    C.疲乏
    D.潜在并发症:出血
    E.疼痛

    答案:C
    解析:
    1.病人目前血红蛋白下降明显,骨髓象幼红细胞增生,且在一个月前出现头昏乏力、面色苍白,说明病人在发病初期贫血的问题较严重,与贫血对应的护理问题只有选项C。

    2.病人病情加重,白细胞下降到0.9×10/L,而当白细胞<1×10/L时,应考虑保护性隔离,因此A选项为正确答案。

  • 第4题:

    患者,男性,21岁。因头晕、乏力、面色苍白10个月,牙龈出血伴皮肤出血点3周入院。化验:血红蛋白62g/L,白细胞3.4×10/L,血小板32×10/L,骨髓涂片诊断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对该患者进行骨髓活检,典型的病理改变是

    A.骨髓增生低下,可见局灶性增生
    B.不同部位骨髓象一致
    C.骨髓纤维组织增生
    D.巨核细胞数正常
    E.骨髓大部分被脂肪组织所代替

    答案:A
    解析:

  • 第5题:

    病人男性,38岁,头昏、乏力伴面色苍白半年。体检:面色、眼睑、口唇、甲床颜色苍白。血象:血红蛋白79g/L,白细胞5.5×10/L,血小板110×10/L。骨髓象:幼红细胞增生活跃,粒细胞和巨核细胞正常。

    病人最不可能出现的临床表现是
    A.皮肤粗糙无光泽
    B.疲乏无力、记忆力减退
    C.活动后气促心悸
    D.睾丸无痛性肿大
    E.食欲缺乏、恶心呕吐

    答案:D
    解析:
    苍白是贫血时皮肤、黏膜的主要表现。贫血时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进行有效血容量重新分配,相对次要脏器如皮肤、黏膜则供血减少;另外,由于单位容积血液内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减少,也会引起皮肤、黏膜颜色变淡。手掌皮肤及眼睑结膜为评估病人贫血时较为可靠的检查部位。

  • 第6题:

    男性.56岁。头晕、面色苍白4月。脾肋下1指。血象:白细胞3.1×109/L,Hb58g/L,血小板32×109/L。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中+晚幼红细胞66%,见有巨幼变,原始细胞2%。疑诊MDS-RA。试验性叶酸、维生素B治疗多少天无效可排除巨幼细胞贫血()

    • A、10天
    • B、7天
    • C、3天
    • D、21天左右
    • E、30天

    正确答案:D

  • 第7题:

    患者,女性,31岁。头晕、乏力伴面色苍白六个月。体检:贫血貌。血象:血红蛋白76g/L,白细胞5.1×10/L,血小板94×10/L,骨髓象表现为幼红细胞增生活跃,粒细胞和巨核细胞正常,血清铁减少,总铁结合力增高,血清铁蛋白降低。患者最早出现的异常实验室检查可能是()

    • A、血清铁降低
    • B、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
    • C、血清总铁结合力增高
    • D、血清铁蛋白降低
    • E、血红素降低

    正确答案:D

  • 第8题:

    某老年男性患者,头昏乏力1年半,伴四肢麻木。体检:贫血貌,巩膜无黄染,肝脾肋下未及。血常规:血红蛋白65g/L,红细胞1.8×1012/L,白细胞3.0×109/L,血小板80×109/L,网织红细胞0.006。骨髓象:红系增生活跃伴巨幼样改变,巨核细胞全片1只。你考虑可能的诊断是()

    • A、再生障碍性贫血
    • B、巨幼细胞性贫血
    • C、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 D、脾功能亢进
    • E、上述都不是

    正确答案:B

  • 第9题:

    单选题
    患者女性,31岁。头晕、乏力,伴面色苍白六个月。查体:贫血貌,血象:血红蛋白76g/L,白细胞5.1×109/L,血小板94×109/L,骨髓象表现为幼红细胞增生活跃,粒细胞和巨核细胞正常,血清铁减少,总铁结合力增高,血清铁蛋白降低。患者最早出现的异常实验室检查可能是()
    A

    血清铁降低

    B

    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

    C

    血清总铁结合力增高

    D

    血清铁蛋白降低

    E

    血红素降低


    正确答案: B
    解析: 铁蛋白具有强大的结合铁和贮备铁的能力,以维持体内铁的供应和血红蛋白相对稳定性,是铁的贮存形式,其含量变化可作为判断是否缺铁或铁负荷过量的指标。因此当人体缺铁后首先出现血清铁蛋白下降,进而才会出现贫血。

  • 第10题:

    单选题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A

    男性,50岁。面色苍白,脾脏显著肿大,外周血中可见泪滴样红细胞和幼稚粒系、红系细胞,骨髓干抽,骨髓活检见广泛纤维组织增生

    B

    男性,35岁。牙龈出血及鼻出血,脾脏轻度肿大,外周血小板显著增多,骨髓涂片显示巨核细胞显著增多,血小板成堆分布

    C

    男性,38岁。乏力;外周血白细胞计数20×10/L,血小板计数400×10/L,血红蛋白100g/L,粒细胞占95%。多为中、晚幼粒,ph1染色体阳性;骨髓主要为粒系细胞,以中、晚幼粒细胞为主

    D

    男性,40岁。头晕,失眠,面色潮红,指端麻木,脾脏轻度肿大,外周血红细胞6×10/L(血红蛋白200g/L),白细胞和血小板增多

    E

    女性,35岁。乏力伴全血减少半年,脾轻度肿大,骨髓检查三系细胞增生活跃,未见幼稚细胞增多及淋巴细胞增多


    正确答案: D
    解析: 1.骨髓纤维化简称髓纤,是一种因骨髓造血组织中胶原增生,其纤维组织严重地影响造血功能所引起的一种骨髓增生性疾病,原发性髓纤又称“骨髓硬化症”、“原因不明的髓样化生”。本病具有不同程度的骨髓纤维组织增生,以及主要发生在脾,其次在肝和淋巴结内的髓外造血,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幼粒-幼红细胞性贫血,并有较多的泪滴状红细胞,骨髓穿刺常出现干抽,脾常明显肿大,并具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硬化。
    2.慢粒是一种骨髓增殖性疾病,其特点是粒系(包括已成熟的和幼稚阶段的粒细胞)产生过多。在疾病早期,这些细胞尚具有分化的能力,且骨髓功能是正常的。本病常于数年内保持稳定,最后转变为恶性程度更高的疾病。本病患者以年龄在30~40岁间居多,20岁以下者罕见。Ph1染色体见于90%以上慢粒病人。Ph1染色体被认为是慢粒多能干细胞的肿瘤性标志。

  • 第11题:

    单选题
    患者,男性,21岁。因头晕、乏力、面色苍白10个月,牙龈出血伴皮肤出血点3周入院。化验:血红蛋白62g/L,白细胞3.4×109/L,血小板32×109/L,骨髓涂片诊断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对该患者进行骨髓活检,典型的病理改变是()。
    A

    不同部位骨髓象一致

    B

    骨髓增生低下,可见局灶性增生

    C

    骨髓大部分被脂肪组织所代替

    D

    巨核细胞数正常

    E

    骨髓纤维组织增生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男性.56岁。头晕、面色苍白4月。脾肋下1指。血象:白细胞3.1×109/L,Hb58g/L,血小板32×109/L。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中+晚幼红细胞66%,见有巨幼变,原始细胞2%。疑诊MDS-RA。试验性叶酸、维生素B治疗多少天无效可排除巨幼细胞贫血()
    A

    10天

    B

    7天

    C

    3天

    D

    21天左右

    E

    30天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男性,20岁,头昏乏力2年,时有鼻出血、牙龈出血。体检:贫血貌,肝、脾不肿大。检验:红细胞1.8"×10/L,血红蛋白50g/L,白细胞3.0×10/L,血小板27×10/L,网织红细胞0.5%。拟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涂片哪项不符合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

    A.骨髓有核细胞增生低下
    B.粒红比例正常
    C.骨髓有局部造血灶,伴巨核细胞增生活跃
    D.淋巴细胞、浆细胞、网状细胞增多
    E.白细胞、红细胞形态正常

    答案:C
    解析:
    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减退,造血细胞减少(特别是巨核细胞减少)。

  • 第14题:

    病人女性,37岁,头昏乏力伴面色苍白一个月,2天前突然出现高热,经抗炎治疗无效,为进一步诊察收入院。体检:T38.8℃,P92次/分,R21次/分,BP115/75mmHg;查体面色苍白,浅表淋巴结肿大,胸骨轻压痛,肺叩诊清音,左下肺少许湿啰音,腹平软,肝脾未触及。血象:血红蛋白78g/L,网织红细胞0.6%,白细胞5.5×10/L,原幼细胞 30%,血小板65×10/L。骨髓象:幼红细胞增生活跃,正常的巨核细胞和幼红细胞减少。

    随着疾病的进展,病人白细胞逐渐下降,最低为0.9×10/L,此时主要的护理措施应该是
    A.限制探视人员,考虑保护性隔离
    B.刷牙时勿用普通牙刷,选择软毛牙刷
    C.饮食以进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为主
    D.每日用湿棉签清洁鼻腔
    E.绝对卧床休息

    答案:A
    解析:
    1.病人目前血红蛋白下降明显,骨髓象幼红细胞增生,且在一个月前出现头昏乏力、面色苍白,说明病人在发病初期贫血的问题较严重,与贫血对应的护理问题只有选项C。

    2.病人病情加重,白细胞下降到0.9×10/L,而当白细胞<1×10/L时,应考虑保护性隔离,因此A选项为正确答案。

  • 第15题:

    病人女性,37岁,头昏乏力伴面色苍白一个月,2天前突然出现高热,经抗炎治疗无效,为进一步诊察收入院。体检:T38.8℃,P92次/分,R21次/分,BP115/75mmHg;查体面色苍白,浅表淋巴结肿大,胸骨轻压痛,肺叩诊清音,左下肺少许湿啰音,腹平软,肝脾未触及。血象:血红蛋白78g/L,网织红细胞0.6%,白细胞5.5×10/L,原幼细胞 30%,血小板65×10/L。骨髓象:幼红细胞增生活跃,正常的巨核细胞和幼红细胞减少。

    在疾病急性期该病人进行化学药物治疗,此时为减轻药物对局部皮肤的刺激,应选择的给药方式是
    A.外周静脉头皮针滴注
    B.外周静脉留置针滴注
    C.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D.动脉穿刺滴注
    E.静脉滴注

    答案:C
    解析:
    1.病人目前血红蛋白下降明显,骨髓象幼红细胞增生,且在一个月前出现头昏乏力、面色苍白,说明病人在发病初期贫血的问题较严重,与贫血对应的护理问题只有选项C。

    2.病人病情加重,白细胞下降到0.9×10/L,而当白细胞<1×10/L时,应考虑保护性隔离,因此A选项为正确答案。

  • 第16题:

    男性,70岁,头昏苍白半年,发热伴皮肤瘀斑瘀点1周。体检:体温39℃,贫血貌,胸骨压痛(-)。HGB56g/L,WBC21.2×10/L,PLT40×10/L。尿常规隐血(-)。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原始细胞0.08,红系出现有核细胞和巨大红细胞,粒系分叶过多,见淋巴样小巨核细胞

    分型应是
    A.CMML
    B.RAEB-T
    C.RAEB
    D.RA
    E.RAS

    答案:C
    解析:

  • 第17题:

    男性.56岁。头晕、面色苍白4月。脾肋下1指。血象:白细胞3.1×109/L,Hb58g/L,血小板32×109/L。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中+晚幼红细胞66%,见有巨幼变,原始细胞2%。疑诊MDS-RA。最需排除下列哪种疾病()

    • A、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 B、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 C、巨幼细胞贫血
    • 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 E、急性白血病

    正确答案:C

  • 第18题:

    病人女性,31岁,头晕、乏力伴面色苍白六个月。体检:贫血貌。血象:血红蛋白76g/L,白细胞5.1×109/L,血小板94×109/L,骨髓象表现为幼红细胞增生活跃,粒细胞和巨核细胞正常,血清铁减少,总铁结合力增高,血清铁蛋白降低。病人最早出现的异常实验室检查可能是()

    • A、血清铁降低
    • B、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
    • C、血清总铁结合力增高
    • D、血清铁蛋白降低
    • E、血红素降低

    正确答案:D

  • 第19题:

    男性,20岁,头昏乏力2年,时有鼻出血、牙龈出血。体检:贫血貌,肝、脾不肿大。检验:红细胞1.8×1012/L,血红蛋白50g/L,白细胞3.0×109/L,血小板27×109/L,网织红细胞0.5%。拟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涂片哪项不符合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

    • A、骨髓有核细胞增生低下
    • B、粒红比例正常
    • C、骨髓有局部造血灶,伴巨核细胞增生活跃
    • D、淋巴细胞、浆细胞、网状细胞增多
    • E、白细胞、红细胞形态正常

    正确答案:C

  • 第20题:

    男性,62岁,近1个月来面色苍白,有时鼻出血,来院就诊。查血红蛋白50g/L,红细胞1.6×10/L,白细胞4.5×10/L,血小板30×10/L,网织红细胞0.001。骨髓象示粒2红=3.5:1,原始细胞及巨核细胞减少,该患者诊断为()

    • A、缺铁性贫血
    • B、再生障碍性贫血
    • C、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 D、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 E、巨幼细胞性贫血

    正确答案:B

  • 第21题:

    单选题
    可能为骨髓纤维化症的是()
    A

    男性,50岁。面色苍白,脾脏显著肿大,外周血中可见泪滴样红细胞和幼稚粒系、红系细胞,骨髓干抽,骨髓活检见广泛纤维组织增生

    B

    男性,35岁。牙龈出血及鼻出血,脾脏轻度肿大,外周血小板显著增多,骨髓涂片显示巨核细胞显著增多,血小板成堆分布

    C

    男性,38岁。乏力;外周血白细胞计数20×10/L,血小板计数400×10/L,血红蛋白100g/L,粒细胞占95%。多为中、晚幼粒,ph1染色体阳性;骨髓主要为粒系细胞,以中、晚幼粒细胞为主

    D

    男性,40岁。头晕,失眠,面色潮红,指端麻木,脾脏轻度肿大,外周血红细胞6×10/L(血红蛋白200g/L),白细胞和血小板增多

    E

    女性,35岁。乏力伴全血减少半年,脾轻度肿大,骨髓检查三系细胞增生活跃,未见幼稚细胞增多及淋巴细胞增多


    正确答案: C
    解析: 1.骨髓纤维化简称髓纤,是一种因骨髓造血组织中胶原增生,其纤维组织严重地影响造血功能所引起的一种骨髓增生性疾病,原发性髓纤又称“骨髓硬化症”、“原因不明的髓样化生”。本病具有不同程度的骨髓纤维组织增生,以及主要发生在脾,其次在肝和淋巴结内的髓外造血,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幼粒-幼红细胞性贫血,并有较多的泪滴状红细胞,骨髓穿刺常出现干抽,脾常明显肿大,并具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硬化。
    2.慢粒是一种骨髓增殖性疾病,其特点是粒系(包括已成熟的和幼稚阶段的粒细胞)产生过多。在疾病早期,这些细胞尚具有分化的能力,且骨髓功能是正常的。本病常于数年内保持稳定,最后转变为恶性程度更高的疾病。本病患者以年龄在30~40岁间居多,20岁以下者罕见。Ph1染色体见于90%以上慢粒病人。Ph1染色体被认为是慢粒多能干细胞的肿瘤性标志。

  • 第22题:

    单选题
    某女性患者,30岁头晕,乏力,面色苍白一年于入院,体检:除贫血面容外,余无特殊;血象:血红蛋白70g/L,红细胞2.8×1012/L,白细胞4.6×109/L,血小板98×109/L,网织红细胞0.6%,尿常规:蛋白微量,骨髓象:幼红细胞系统增生,巨核细胞不少,血非蛋白氮正常;肝功能正常,血清铁增高,总铁结合力增高,血清铁蛋白,血沉降低,本病可能的诊断是()
    A

    肾性贫血

    B

    再生障碍性贫血

    C

    缺铁性贫血

    D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E

    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患者,女性,31岁。头晕、乏力伴面色苍白六个月。体检:贫血貌。血象:血红蛋白76g/L,白细胞5.1×109/L,血小板94×109/L,骨髓象表现为幼红细胞增生活跃,粒细胞和巨核细胞正常,血清铁减少,总铁结合力增高,血清铁蛋白降低。患者最早出现的异常实验室检查可能是()
    A

    血清铁降低

    B

    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

    C

    血清总铁结合力增高

    D

    血清铁蛋白降低

    E

    血红素降低


    正确答案: B
    解析: 铁蛋白具有强大的结合铁和贮备铁的能力,以维持体内铁的供应和血红蛋白相对稳定性,是铁的贮存形式,其含量变化可作为判断是否缺铁或铁负荷过量的指标。因此当人体缺铁后首先出现血清铁蛋白下降,进而才会出现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