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
译文:
第1题: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第2题:
翻译: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第3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 客有吹洞箫者,依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这里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各举一例。
第4题:
翻译: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第5题:
翻译: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
第6题:
第7题:
第8题:
第9题:
丝线
绳子
第10题:
月出于东山之上
扣舷而歌之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倚歌”在句中是什么意思?
第14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 客有吹洞箫者,依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作者是从几个方面描写箫声的?
第15题: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嫋嫋,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轼《前赤壁赋》缕的意思是()。
第16题:
阅读《前赤壁赋》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箫声描写中注入了怎样的情感基调?与文章的下文有何联系?
第17题:
第18题:
第19题:
第20题:
第21题:
第22题: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