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坡人制造的陶器有粗沙陶、细沙陶和()。
现代比较重要而著名的陶器产区有:江苏宜兴的紫砂陶器,广东石湾的陶雕、陶器,()界首的釉陶,山东淄博的绛色陶,云南建水的本色陶等等。
享有“天下神品”之誉的是()。
中国陶瓷对世界产生影响的名品是()。
云南云南省省 2022 年中考化学年中考化学真真题题一、一、单选题单选题1“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陶、清有紫陶”。云南建水人早在 3500 多年前就攀握了制陶技术。下列陶瓷制作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镇浆制泥B拉坯造型C高温烧制D磨光上釉【答案】C【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解析】【解答】A.镇浆制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拉坯造型,只是物质形状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高温烧制,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磨光上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答案为:C。【分析】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2.下列杯子使用的主要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A不锈钢水杯B玻璃水杯C陶瓷水杯【答案】DD塑料水杯【知识点】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解析】【解答】A.不锈钢水杯是一种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不符合题意;B.玻璃水杯的材料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不符合题意;C.陶瓷水杯的材料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不符合题意;D.塑料水杯的材料是一种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3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AO2BSiO2【答案】BCH2SiO3DNa2SiO3【知识点】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解析】【解答】A.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不符合题意;B.二氧化硅是由 Si、O 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符合题意;C.H2SiO3 是由 H、Si、O 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不符合题意;D.Na2SiO3 是由 Na、Si、O 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氧化物的概念,进行分析。4.下列关于“端午时节粽飘香”这一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A分子之间有间隔B分子的质量很小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的体积很小【答案】C【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解析】【解答】“端午时节粽飘香”这一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是分子在不断运动,人们才能闻到香味。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分子在不断运动,进行分析。5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生成的能供给动植物呼吸的气体是(AN2BO2CCO2【答案】B)DNe【知识点】氧气的用途【解析】【解答】A.氮气不支持呼吸,故不符合题意;B.氧气支持呼吸,能供给动植物呼吸,故符合题意;C.二氧化碳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但不支持呼吸,故不符合题意;D.氖气是一种稀有气体,不支持呼吸,不能供给动植物呼吸,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氧气的用途,进行分析。6辣椒具有温中散寒,除湿开胃的功效。下表是某辣椒的主要营养成分信息,其中含量最高的营养素是()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每 100g 含1.4g0.3g3.7g63.0mgA蛋白质B脂肪C糖类D维生素【答案】C【知识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解析】【解答】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营养素由高到低依次是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7.幼儿及青少年缺钙会患佝偻病。因此,每日必须摄入足够量的钙。这里的“钙”指的是(A原子B分子C元素D单质【答案】C)【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解析】【解答】这里的“钙”不是以分子、原子、单质的形式存在,而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答案为:C。【分析】宏观上,元素组成物质。8合理使用化肥对“发展粮食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化肥属于复合肥的是(AKNO3BK2SO4CCO(NH2)2DCa(H2PO4)2【答案】A)【知识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解析】【解答】A.KNO3 含有氮、钾元素其中两种,属于复合肥,故符合题意;B.K2SO4 属于钾肥,故不符合题意;C.CO(NH2)2 属于氮肥,故不符合题意;D.Ca(H2PO4)2 属于磷肥,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在一种化学肥料中,同时含有 N、P、K 等主要营养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成分的肥料,称为复合肥料。9下列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A碘酒溶液B生理盐水C过氧化氢溶液D葡萄糖注射液【答案】A【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解析】【解答】A.碘酒溶液中碘单质是溶质,酒精是溶剂,故 A 符合题意;B.生理盐水中,氯化钠是溶质,水是溶剂,故 B 不符合题意;C.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是溶质,水是溶剂,故 C 不符合题意;D.葡萄糖注射液中,葡萄糖是溶质,水是溶剂,故 D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水是常见物质的溶剂。但是碘酒溶液中碘单质是溶质,酒精是溶剂。10.下列灭火方法错误的是()A森林起火一一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B油锅起火一一用锅盖盖灭C图书馆内图书起火一一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D汽油着火一一用水浇灭【答案】D【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解析】【解答】A.森林起火时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能够防止火势的蔓延,最终实现灭火,故正确,不符合题意;B.油锅起火时,利用隔绝氧气的原理,用锅盖盖灭,故正确,不符合题意;C.图书馆内图书起火时,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后二氧化碳挥发,不会污毁图书等,故正确,不符合题意;D.汽油的密度比水小,且不溶于水,汽油着火用水浇,会导致汽油浮在水的上面继续燃烧,造成火势蔓延,故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方法,进行分析。11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振荡试管B添加酒精C稀释浓硫酸D测定溶液的 pH【答案】B【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溶液的酸碱度测定;稀释浓硫酸【解析】【解答】A.通过运用手腕的力量,使试管底部左右振荡,故正确,不符合题意;B.不能向燃烧的酒精灯内加注酒精,容易引发失火,符合题意;C.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慢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正确,不符合题意;D.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 pH 试纸上,从而测量溶液 pH 值,故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A、根据正确振荡试管的操作,进行分析。B、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注意事项,进行分析。C、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D、根据测定溶液 pH 值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12天宫课堂中,宇航员通过实验呈现了“奥运五环”,实验中使用了指示剂一一溴百里酚蓝,溴百里酚蓝溶液在不同环境中的显色情况如下:溶液中性溶液碱性溶液酸性溶液颜色绿色蓝色黄色下列溶液能使绿色溴百里酚蓝溶液变为黄色的是()A氯化钠溶液B醋酸溶液C氢氧化钾溶液D碳酸钠溶液【答案】B【知识点】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解析】【解答】A.氯化钠溶液呈中性,遇到溴百里酚蓝溶液显绿色,故 A 不符合题意;B.醋酸溶液呈酸性,遇到溴百里酚蓝溶液显黄色,故 B 符合题意;C.氢氧化钾溶液呈碱性,遇到溴百里酚蓝溶液显蓝色,故 C 不符合题意;D.碳酸钠溶液呈碱性,遇到溴百里酚蓝溶液显蓝色,故 D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表格中的信息,结合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13.浩瀚的大海美丽而富饶,钠元素是其中含量较高的元素。下图为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有关钠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核外有 3 个电子层B质子数为 11C易失电子形成阳离子D“+”表示钠原子带正电【答案】D【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解析】【解答】A.根据图示可知,钠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故正确,不符合题意;B.原子核内有 11 个质子,故正确,不符合题意;C.该原子易失去 1 个电子,形成阳离子,故正确,不符合题意;D.“+”表示质子带正电,故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原子结构示意图是表示原子核电荷数和电子层排布的图示形式。小圈和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核和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的电子数。14铑被用于汽车催化转化器,使氮氧化物转化成无害气体。铑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铑的原子序数为 45B铑的元素符号为 RhC铑是一种金属元素D一个铑原子的质量为 102.9g【答案】D【知识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解析】【解答】A.通过图示可知铑的原子序数为 45,故正确,不符合题意;B.通过图示可知铑的元素符号为 Rh,故正确,不符合题意;C.铑元素名称偏旁为金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正确,不符合题意;D.通过图示可知铑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02.9,故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在元素周期表一格中信息可知,左上角的数表示原子序数,右上角的字母表示元素符号,汉字下面是的数字表示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15.云南文山有“中国三七之乡”的美誉。本草纲目记载:“三七近时始出,南人军中,用为金疮要药,云有奇功”。三七中止血的活性成分主要是田七氨酸(C5H8N2O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田七氨酸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B田七氨酸中含 N2O5 分子C田七氨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D田七氨酸中碳、氢、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5:8:2:5【答案】A【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解析】【解答】A.由化学式可知,田七氨酸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是一种含碳化合物,符合有机物的特点,属于有机物,故符合题意;B.由化学式可知,田七氨酸由田七氨酸分子构成,一个田七氨酸分子中含有 5 个碳原子、8 个氢原子、2 个氮原子和 5 个氧原子,故不符合题意;C、田七氨酸中碳、氢、氮、氧元素的质量比=(125):(18):(142):(165)=15:2:7:20,则田七氨 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不符合题意;D、田七氨酸中碳、氢、氮、氧元素的质量比=(125):(18):(142):(165)=15:2:7:20,故不符合 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A、根据有机物的概念,进行分析。B、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该原子的个数。C、在化学式中,元素的质量比中比值大的,其此元素的质量分数越大。D、在化学式中,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乘积之比。16人工光合固碳装置通过电化学手段将二氧化碳还原为甲酸(HCOOH)。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有关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A从反应价值看:可减少 CO2 的排放 B从守恒关系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C从价态变化看: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通电D从表示方法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O2+2H2O _2HCOOH+O2_【答案】C【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解析】【解答】A.该反应中二氧化碳是反应物被消耗,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 A 正确,不符合题意;B.根据质量守恒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故 B 正确,不符合题意;通电C.该反应、是 2CO2+2H2O _2HCOOH+O2,该反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从-2 价变成了零价,发生了改变,故 C_错误,符合题意;通电D.根据模型可判断该反应是:2CO2+2H2O _2HCOOH+O2,故 D 正确,不符合题意;_故答案为:C。【分析】首先要对模型图进行观察,分析物质的微观构成、物质的类别,再找出物质之间的微粒数目关系,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再对题中各问加以分析解答。17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其对应实验目的的是()ABCD测定空气中氧气探究 CO2 不支持燃探究酸与指示剂作用配制 100g10%的氯化钠溶的含量烧,密度比空气大液(p 水=lg/mL)AABBCCDD【答案】A【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解析】【解答】A.该装置中的橡皮管处没有弹簧夹,红磷与装置中的空气中的氧气燃烧时放出热量,瓶中的气体受热体积膨胀,部分气体沿导管经烧杯中的水排到空气中,实验后发现进入瓶中的水的体积会大于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即实验结果偏大,故错误,符合题意;B.将二氧化碳像倒水一样慢慢倒入放有两支高低不同的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观察到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 CO2 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
细泥陶
粗泥陶
软泥陶
荣昌素烧陶
云南建水紫陶
宜兴紫砂陶
广西钦州坭兴陶
江苏宜兴紫砂陶、荣昌素烧陶、云南建水紫陶、广西钦州坭兴陶
河南洛阳唐三彩、山东淄博绛色陶、广东石湾陶盟、湖南铜官绿釉陶
四川崇宁雕镂釉陶、安徽界首三彩釉陶、甘肃天水本色陶、黑龙江绥棱刻花黑陶
江苏宜兴紫砂陶、荣昌素烧陶、河南洛阳唐三彩、山东淄博绛色陶
江苏宜兴紫砂陶、荣昌素烧陶、云南建水紫陶、广西钦州坭兴陶
河南洛阳唐三彩、山东淄博绛色陶、广东石湾陶盟、湖南铜官绿釉陶
四川崇宁雕镂釉陶、安徽界首三彩釉陶、甘肃天水本色陶、黑龙江绥棱刻花黑陶
江苏宜兴紫砂陶、荣昌素烧陶、河南洛阳唐三彩、山东淄博绛色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