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1500 ~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是 从1500年以前的地区孤立主义到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的过渡时期。”不能佐证这专观点一的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欧洲国家的对外扩张
C.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
D.英国确立了殖民霸权
《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这一描写反映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宗法制
课时训练(二)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一、选择题1.2019青岛史记记载:“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s)氏。”材料反映的史实标志着()A.世袭制的确立B.郡县制的确立C.华夏族的形成D.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是这样描述中国“第一个王朝”的:“兴起于黄河流域北部,那时,中国人已经学会织造丝帛,发明了他们独特的文字系统,掌握了制造美观的陶器和青铜器的技术”依材料推断,他描述的中国“第一个王朝”应是()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3.2019宜昌以下历史事件中发生于商周时期并被长篇小说封神演义用作故事创作背景的是()A.武王伐纣B.黄巾起义C.安史之乱D.陈桥驿兵变4.右图是位于北京的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中青铜器克罍(li)的铭文拓片,其大意为:周王对太保说,我非常满意你的供奉,命你的儿子克做燕地的君侯。该铭文拓片可直接用于研究()A.禅让制B.郡县制C.分封制D.世袭制5.2019菏泽周朝“虽历时很久,却未能建立稳固的中央政府。周朝有许多诸侯国,它们无视周名义上的最高领主地位,彼此征战不休”。这一局面的出现是由于()A.禅让制的推行B.世袭制的出现C.分封制的实行D.郡县制的推广6.2019长沙旷世珍宝“何尊”上的青铜铭文记载,武王灭商后告祭于天:“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意为:我将中国作为统治区域,亲自统治那里的民众)。这是“中国”二字作为词组首次出现。下列关于何尊的相关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当时中国实行分封制B.当时中国的统治区域包括今新疆地区C.何尊上的文字被称为铜文D.何尊属于农业生产工具7.左传成公十三年云:“国之大事, 在祀与戎。”“国之大事”最早以文字形式记载在下列哪种材料上()A.鹿皮和虎皮B.龟甲和兽骨C.青铜器D.羊皮8.2019重庆A卷青铜器反映了我国古代高度发达的文明。后母戊大方鼎(又称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它铸造于()A.商朝B.西周C.秦朝D.汉朝9.2019福建下图中所示的“古文字”是()A.甲骨文B.小篆C.契丹文D.西夏文10.史记楚世家记载:“(楚庄王)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材料主要反映出当时()A.尊王攘夷,大国争霸 B.迁都频繁,异姓反叛 C.周室衰微,诸侯崛起 D.列国争战,诸侯兼并 11.2019青岛“东周时期,王室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休,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明确地、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引发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主要原因是()A.各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B.都江堰的修建C.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并进一步推广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2.2019广东对下图所示秦国的有关信息理解正确的是()A.商鞅变法成效显著B.分封制基本瓦解C.诸侯混战破坏经济D.改革图强成为风潮13.汉书记载:“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这反映了商鞅变法中的()A.推行县制B.重农抑商,奖励耕织C.废井田,开阡陌D.奖励军功,按功授爵14.2019邵阳“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该材料反映的是()A.李悝变法B.吴起变法C.商鞅变法D.孝文帝改革15.2019烟台诗人岑参在石犀中说:“江水初荡潏(y),蜀人几为鱼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李太守”的主要贡献是()A.治理黄河B.修筑都江堰C.奖励耕战D.发明水排16.2019衢州下图牌匾中的书法内容是我国历史上某一位思想家提出的观点。他是()A.孔子B.墨子C.孙子D.老子17.2019重庆B卷下图所示是纪念邮票孔子周游列国。孔子带着弟子周游各诸侯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所宣传的内容可能是()A.“仁者爱人”“以德治国”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以法治国,全面加强君权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18.2019宿迁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有力地促进了当时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下列“诸子百家”及其思想对应正确的是()A.孟子民贵君轻B.韩非“兼爱”“非攻”C.墨子“无为而治”D.庄子以“法”治国二、非选择题19.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读经学史“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1) 这种“家天下”的局面是从谁开始?“传子”说明夏朝实现权力更替的制度是什么?考古研史纣王在殷都“以酒为池”“悬肉为林”“施用酷刑”,和后妃、大臣嬉戏游乐。在殷都附近建造巨桥、粮仓和高大的鹿台,用来堆积从全国掠夺来的粮食和财宝。(2) 商朝灭亡的时间是哪一年?为什么武王要讨伐商纣王?今人议史(3)请你简要分析一下,夏、商这两个王朝的灭亡能给我们什么启示?20.原创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司母戊鼎含铜84.77%、锡11.64%、铅2.79%。观察铸鼎痕迹:鼎身与四足为整体铸造,鼎身共使用8块陶范,每鼎足各使用3块陶范,器底及器内各使用4块陶范。鼎耳则是在鼎身铸成之后再装范浇铸而成。在塑造泥模、翻制陶范、合范灌注等过程中,同时配备大型熔炉,需要二三百人同时操作才能完成。材料二(1)根据材料一中叙述的司母戊鼎的制作过程,概括商朝青铜器生产所具有的特点。(至少列出两点)司母戊鼎的制作工艺是什么?(2)材料二中图一是利簋内的铭文,共4行33字,内容如下: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右史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依据所学知识判断,利簋是什么类型的青铜器?它的铭文记载了什么内容?(3)请用一句话评价图二毛公鼎在已发现青铜器中的地位。(4)图三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该文字最原始的造字方法是什么?它记载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至少列出三点)21.2019桂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命蜀守李冰壅(注:堵塞)江水作坝,穿二江以通船,灌三郡之田亩,使四川沃野千里,号为陆海。史记河渠书材料二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战国策秦策三材料三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研究出台配套政策,指导各地明确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延包的具体办法,确保政策衔接平稳过渡。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不搞私有化,坚持农地农用、防止非农化中央一号文件(2019年1月3日)(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壅江水”所修建的水利工程的名称,并根据材料概括其作用。(不能照抄原文)(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商君”所指代的历史人物。列举“决裂阡陌,教民耕战”的农业措施。(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不搞私有化”、最早实现“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措施。写出“土地承包”最早出现的地点及相应的制度。(4)结合上述材料,请你从中总结农业发展的经验。22.春秋战国时期是学术思想空前活跃的时期,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计划以“思辨传承”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周以后的王朝,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的分封制:这种帝国结构尽管遇尔也有失误,却一直持续到1912年最后一个王朝被撞翻时才告终。斯塔夫里阿诺斯笔下“帝国结构”的核心部分应该是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周以后的王朝,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的分封制:这种帝国结构尽管遇尔也有失误,却一直持续到1912年最后一个王朝被撞翻时才告终。斯塔夫里阿诺斯笔下“帝国结构”的核心部分应该是
《史记•夏本纪》“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位,是为夏后帝启”(注:材料中的禹、启、益均为人名)。从材料中得出的信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