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第2题:
成语卞和献玉所献的玉石后被制成什么?
第3题:
宋之鄙人得璞玉献之子罕,子罕不受。鄙人曰:“此宝也,宜为君子器,不宜为细人用。”子罕曰:“尔以玉为宝,我以不受子之玉为宝。” “子罕不受玉”启示我们广大政府官员应()。
第4题:
说出“我以不贪为宝”的人物是()
第5题:
《论语》“子罕篇”开头云:“子罕言利”,指出正确项:()
第6题:
有人把一块美玉献给子罕,子罕不收。献玉者说:“我把玉给工匠看了,他们认为是宝物,所以才献给你。”子罕回答:“你把玉当作宝,我把不贪当作宝。你把玉给我,那么你失去了玉,我失去了不贪的德,大家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不如我们各自保有自己的宝物。”子罕拒玉的历史典故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事物的价值的变化是因为其属性和功能具有不确定性 ②事物是否具有价值,取决于人们的价值判断 ③人们的立场和需要不同,其价值选择就不同 ④价值观对人的行为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第7题:
子罕是人名
子罕姓罕,子是敬称
子罕是指儿子名罕
子罕不是一个词
第8题:
青子
玉儿
燕子的妈妈
柳树
第9题:
君子慎独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一丝一缕,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
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
第10题:
①②
①③
②④
③④
第11题:
第12题:
黄金
珠宝
粮食
廉洁
第13题:
有人把一块关玉献给子罕,子罕不交。似玉者说:我把玉给工匠看了,他们认为是宝物,所以才献给你。子罕回答:“你把玉当作宝.我把不贪当作宝。你把玉给我,那么你失去了玉,我失去了不贪的德,大家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不如我们各自保有自己的宝物。”子罕拒玉的历史典故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事物的价值是变化的因为其属性和功能具有不确定性 ②事物是否具有价值,取决于人们的价值判断 ③人们的立场和需要不同,其价值选择就不同 ④价值观对人的行为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第14题:
《稻草人》中燕子受伤后,是()把它捧在手心,替他擦去背上的血。
第15题:
学术界倾向于把玉和玉石分开,玉专指硬玉和软玉;而玉石则用作统称,包括玉和那些外观似玉的由矿物集合体组成的贵美石
第16题:
春秋时期宋子罕认为对官员来说最重要的宝物是()。
第17题: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论语·子罕》
第18题:
宋之鄙人得璞玉献之子罕,子罕不受。鄙人曰:“此宝也,宜为君子器,不宜为细人用。”子罕曰:“尔以玉为宝,我以不受子之玉为宝。”读《韩非子•喻老》的记载,从认识论的角度看,两人对玉的看法的不同说明了()。
第19题:
第20题:
对
错
第21题:
①②
①③
②④
③④
第22题:
吴起
韩非
子罕
申不害
第23题:
青子
玉儿
燕子的妈妈
柳树
第24题:
先占
混合
加工
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