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结合作品说明“宝黛初会”时宝玉有一个摔玉的举动,他为什么摔玉?这表明了他怎样的性格特征?
第2题:
宋之鄙人得璞玉献之子罕,子罕不受。鄙人曰:“此宝也,宜为君子器,不宜为细人用。”子罕曰:“尔以玉为宝,我以不受子之玉为宝。” “子罕不受玉”启示我们广大政府官员应()。
第3题:
《宝黛吵架>中的“金玉相对”所指的人物关系是()
第4题: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第5题:
《红楼梦》中宝黛初会便发生摔玉的风波,宝玉说:“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都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简要说说“通灵宝玉”的来历。
第6题:
宋之鄙人得璞玉献之子罕,子罕不受。鄙人曰:“此宝也,宜为君子器,不宜为细人用。”子罕曰:“尔以玉为宝,我以不受子之玉为宝。”读《韩非子•喻老》的记载,从认识论的角度看,两人对玉的看法的不同说明了()。
第7题:
宝玉与黛玉
宝玉与金钏
宝玉与湘云
宝玉与宝钗
第8题:
第9题:
鸳鸯
平儿
紫鹃
晴雯
第10题:
君子慎独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一丝一缕,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
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
第11题:
①②
①③
②④
③④
第12题:
第13题:
“我这一辈子,别说是宝玉,就是‘宝金’‘宝银’‘宝天王’‘宝皇帝’,横竖不嫁人就完了!”说这话的人是谁?()
第14题:
《宝黛吵架》中,说“不是冤家不聚头”的是()
第15题:
宝黛初见,宝玉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可当他知道黛玉无玉时,便摘下自己的玉狠命的往地上摔,说:这玉连人的高下都不识,还说“通灵”不“通灵”呢。吓得众人一拥去抢拾,贾母哄他才作罢。
第16题:
《红楼梦》中“宝黛初会”时宝玉有一个摔玉的举动,他摔玉的原因是什么?表明了他怎样的性格特征?
第17题:
有人把一块美玉献给子罕,子罕不收。献玉者说:“我把玉给工匠看了,他们认为是宝物,所以才献给你。”子罕回答:“你把玉当作宝,我把不贪当作宝。你把玉给我,那么你失去了玉,我失去了不贪的德,大家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不如我们各自保有自己的宝物。”子罕拒玉的历史典故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事物的价值的变化是因为其属性和功能具有不确定性 ②事物是否具有价值,取决于人们的价值判断 ③人们的立场和需要不同,其价值选择就不同 ④价值观对人的行为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第18题:
宝玉问病
张道士提亲
宝玉砸玉
黛玉铰玉穗子
第19题:
张道士为宝玉“提亲”之事
宝玉与宝钗“金玉相对”之事
宝玉要砸碎“通灵宝玉”之事
黛玉要剪掉玉上“穗子”之事
薛蟠生日“摆酒唱戏”之事
第20题:
宝玉
黛玉
袭人
紫鹃
第21题:
第22题:
①②
①③
②④
③④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