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诸佛法身遍满虚空,故并无所住之界限,惟如释迦牟尼佛等过去佛之报身,是否住于色究竟天?
第2题:
佛是否有说灵魂之存在?是否无我说?据此无我说,哪还有轮回之理?
第3题:
一切法之由来?初始何有神识?起初何会造业,得现在之果?是如何产生众生之神识?盼详知。
第4题:
其在骨髓,虽司命无奈之何!司命:()。奈之何:()。
第5题:
既从众而圣之,亦从众而事之,是故吾从众事孔子于芝佛之院。以上这句话包含了什么意味?体现了作者的什么态度?《题孔子像于芝佛院》
第6题:
济公活佛一般人的根据传说,知其事略,然在佛界之正宗果位上,属何阶级?其当初修道之经过与后来成佛之情形如何?请详示之?
第7题:
第8题: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有为虽伪,充之则佛道难成;无为虽真,执之则慧心不朗。既云伪何以不许弃之,既云真何以不许执之?
第14题:
佛说西方极乐世界无女身唯西方三圣之像观音与势至菩萨为何以女身示现祈开示!
第15题:
据佛经言,佛佛道同,过去诸佛如是说,现在佛如此说,未来佛亦如是说。既然道同,何劳释迦再宣迦叶佛之遗教。既宣,用意何在?请详答!
第16题:
李贽说:“商贾亦何鄙之有?挟数万之资,经风涛之险,受辱于关吏,忍诟于市易,辛苦万状,所挟者重,所得者末。”明代蒲州商人王文显训诫其子说:“夫商与士异术而同心,故善商者,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明之行,是故虽利而不污。”上述主张()
第17题:
外道谤我大乘非佛说,未知应以何语破之?
第18题:
第19题:
第20题:
第21题:
第22题:
第23题:
第2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