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依法为佛金口所说,此中之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一语,不是指何经典,因教中各各分宗,各主各之经典为了义,究竟佛意以何为了义?
第1题:
()论文章的主张是“义即《易》之所谓‘言有物’也,法即《易》之所谓‘言有序’也。义以为经,而法违之,然后为成体之文”。
第2题:
四依法是()、()()、依了义不依不了义。
第3题:
经是佛所说真理,教人趋向解脱的方法,依之而修方能有益。何以读诵就能拔度亡灵,消灾解厄。不知读诵有什么功德?各经何以多赞读诵?
第4题:
听说经有了义及不了义二种,何种是了义,何种是不了义,为甚么佛的经,还有不了义,若不分别清楚,学了不了义的经,岂不白费?
第5题:
朱熹根据儒家经典,编撰了一本书籍是()。
第6题:
唐朝时,各级学校统一的教材叫做()。
第7题:
第8题:
第9题:
第10题:
诗、书、乐
礼、乐、易
诗、乐、春秋
诗、书、礼
第11题:
孝
德
仁
廉
第12题:
源义朝
源义仲
源赖朝
源义经
第13题:
了义经
第14题:
曾闻老恩师云:‘观世音菩萨经’,唯有普门品才是真实,其他(高王经白衣大士咒等)皆不是佛金口所说的,不是观音经,为何‘白衣大士咒’亦记载在佛经上呢?
第15题:
“以为《本草经》者,神农之所作,不刊之书也”中的“不刊”义为“无须修改”。
第16题:
《三经新义》中的“三经”是指()
第17题:
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也。
第18题:
第19题:
常规和变化
义偏于经,常法
经常和权变
义偏于权,变化
第20题:
第21题:
第22题:
第23题:
《五经正义》
《三经新义》
《论语释注》
《四书集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