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对“仁者,人也”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第1题:
第2题:
一个人都是独特的,都会有不同于其他人的需要和问题,都需要护理人员的()。
独立思考,主动护理
略
第3题:
智者说一个人要愉快,就要把自己当作别人,把别人当作自己,把别人当作别人,把自己当作自己,问你如何理解?
第4题:
关于不授权的理由之一“对自己角色的理解问题”,说法不正确的是()。
第5题:
成人要(),以尊重、关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父母、长辈和其他人。
第6题:
“慎独”作为修养方法,就是()
第7题:
每一个人都要像对待自己一样对待他人。
第8题:
对
错
第9题:
帮朋友做事,好像帮自己的哥哥做事一样。
对待别人的兄长时,也应该像对待自己的兄长一样。
事情都是兄长的,做事的人是兄长。
第10题:
在无外界监督的情况下,坚持自己的道德理念,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
一个人用慎重的态度对待自己
在自我世界孤芳自赏
独立面对自己的种种不足
第11题:
尊重每一个人,平等的对待每一个人
尽量满足每个人的合理要
使每个人的个人目标与学校的整体目标结合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
第12题:
对
错
第13题:
第14题:
有的人觉得遵守工作的规范是一个人对待工作的最高职业素养,是从平庸走向优秀的通道,这种人认为工作的最高境界是()。
第15题:
一个人最应该了解的应该是自己,但一个人最不了解的也往往是自己。看到自己优点多的,常常自傲;看到自己弱点多的,常常自卑。自傲到了极点,就成了狂妄;自卑到了极点,又不免变成软弱。总之,缺少自知之明所诱发的不是喜剧就是悲剧,决不会是正剧。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第16题: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要求是()。
第17题:
()指一个人倾向于将自己的某些特质归属在其他人身上,总是假设别人与自己有着相同偏好和性格等特质。
第18题:
对“事诸兄,如事兄”的正确理解是:()
第19题:
一个人在对待现实的态度、行为方式等心理特征方面与其他人的差异是指()。
第20题:
珍惜
接纳
以身作则
第21题:
第22题:
第23题:
自己是一个人
把其他人当成与自己有所区别的人对待
每个人都是人
每一个人都要把其他人当成人来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