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要想精神健康,人必须自尊。人们要保持自尊必须通过不断赢得他们尊重的其他人的
尊重,他们要赢得这种尊重只有通过道德地对待这些人。
下列哪个结论可以从上文推出?( )
A.精神健康的人将被别人道德地对待
B.精神健康的人将道德地对待他们尊重的人
C.精神健康的人为了被别人道德地对待必须有自尊
D.自尊的人很少道德地对待那些他们尊重的人
第2题:
文化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不苟且才有品味: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不霸道才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不掠夺才有永续的生命。下面哪一项不能从上面这段话中推出?
A.如果一个人苟且,则他无品味。
B.如果一个人霸道,则他无道德。
C.如果人类掠夺自然,则不会有永续的生命。
D.如果一个人无道德,则他霸道并且苟且。
第3题:
一个人越是费尽心思地寻求他人的好评,越是难以得到。对此错误的看法是().
第4题:
《指南》在社会领域的发展目标“关心尊重他人”的教育建议中指出:引导幼儿学习用平等、接纳和尊重的态度()。
第5题:
“互惠原则”告诉我们对待别人时:()
第6题:
有道德、()、有文化、有学识的人才能“知书达礼”,才能“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才能懂得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才能懂得遵守并维护社会公德,才能懂得什么是文明知礼的生活环境,才能成为一个明辨礼与非礼界限的知礼的人。
第7题:
每一个人都要像对待自己一样对待他人。
第8题:
尊重事实,尊重规律,不造假,诚实对待自己和别人是一切专业技术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
第9题:
每个人都非常需要被别人接受和重视
只有完全地接受自己,才能不断地去完善和提高自己
接受和重视他人,他人也会接受和重视自己
接受他人,不刻意地张扬和炫耀自己的长处,不刻意注意别人的短处
第10题:
要适应社会
要多交朋友
要懂得节约
不要污染环境
第11题:
想得到他人的崇拜,得看自己值不值得尊重
尊重难以强求,必须当之无愧
在人前应当及时夸耀自己的好运
对于不懂得感恩和尊重的人,您可以不必在乎他
第12题:
自己是一个人
把其他人当成与自己有所区别的人对待
每个人都是人
每一个人都要把其他人当成人来对待
第13题:
性格的态度特征主要指的是( )。
A.一个人如何对待社会、集体、他人以及自己
B.一个人对自己行为进行调整的自觉性
C.一个人对自己的情绪的控制能力
D.一个人在认知活动中的性格特征
第14题:
第15题:
下列关于华夏基金企业文化中“尊重”的释义,说法不完全确切的是()。
第16题:
下面对“仁者,人也”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第17题:
每个人要懂得善和恶、如何对待国家、集体、同志,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第18题:
“在一个文化厚实深沉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智能。”这段话启示我们() ①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②要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统一 ③要尊重客观规律 ④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第19题:
尊重的原则首先体现在他人身上,即对别人要尊重,其次要体现到自己身上,要自己尊重自己。
第20题:
第21题:
对
错
第22题:
对
错
第23题:
对待差异
对待他人
对待全体幼儿
对待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