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的培养主要通过()来完成。
第1题:
第2题:
()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它主要是通过学校所设置的课程及教学活动来达成的。
第3题:
高校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是()。
第4题:
研究生在学校规定学习年限内,按本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要求完成学业,取得课程学习学分和完成必修环节,课程总GPA和学位课程GPA均达到2.50(含)以上,完成毕业论文,但未能通过答辩者,()办理结业
第5题:
赫尔巴特认为,教育过程应通过()三个阶段完成。
第6题:
智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通过()这条途径来实现。
第7题:
实践证明,许多操作性的智能如动手能力的培养等主要应通过()的方式去实现。
第8题:
教师通过参加专题培训班、助教进修班、研究生课程班等方式,不断追求新知,掌握新的教育教学知识和技能,做到与时俱进。这种教师专业发展途径属于()。
第9题:
课程教学
个别指导
社会实践
科研工作
第10题:
教育目的
教育方针
教育目标
课程与教学目标
第11题:
课外活动
社会实践
教学
研究活动
第12题:
第13题:
人们对小学语文课程的认识,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以思想教育和()为主要教学目标;以培养()为主要教学目的;全面完成教育()的任务。
传授书本知识;读写能力;教养和发展
略
第14题:
课程主要体现在()之中。
第15题:
研究生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按本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要求完成学业,取得课程学习学分和完成必修环节,课程总GPA和学位课程GPA均达到()以上,完成毕业论文并通过答辩者准予毕业,由学校颁发毕业证书。
第16题:
按照具体到抽象的顺序,我们可以将教育目的的层级结构排列为:()
第17题:
课程目标即教育者在完成某一门课程的教学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课程目标主要分为()
第18题:
()是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完成规定的教育任务和学科内容,使学生达到的培养目标。
第19题:
各层次教育目标的制定顺序应为()。
第20题:
认知目标
情感目标
技能目标
教学目标
培养目标
第21题:
课程目标→培养目标→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培养目标→课程目标
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课程目标→培养目标
第22题:
课程标准
课程目标
教学大纲
教学计划
第23题:
专业实习
课程见习
教学观摩
军事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