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某操作者在其工作的150小时内观测了1000次,观测到不在工作的时候有120次。其间的产量为860件,设对该操作者的效率评定系数为0.9125,定额工时的宽放率为12%,试估算其单件工时定额。

题目

对某操作者在其工作的150小时内观测了1000次,观测到不在工作的时候有120次。其间的产量为860件,设对该操作者的效率评定系数为0.9125,定额工时的宽放率为12%,试估算其单件工时定额。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测得工作时间=150×1000-120/1000=132(小时)
实际工作时间=132×0.9125=120.45(小时)
单件作业时间=120.45/860=0.14(小时/件)×60(分钟)=8.4(分钟/件)
单件工时定额=8.4×(1+12%)=9.408(分钟/件)
更多“对某操作者在其工作的150小时内观测了1000次,观测到不在工作的时候有120次。其间的产量为860件,设对该操作者的效率评定系数为0.9125,定额工时的宽放率为12%,试估算其单件工时定额。”相关问题
  • 第1题:

    某企业甲车间生产产品A,2014年工时定额a为136工时/吨,生产员工人数为20人,年实际产量为426吨,年制度工日为251天,平均出勤率为95%,2015年修改后的定额工时允许比上年实际耗用工时高20%(k),试核算出新的工时定额。


    答案:
    解析:


    按此值来确定2015年该产品的工时定额,则比2014年的旧定额下降了28.53工时/吨(136-107.17),定额压缩率为20.98%(28.53/136)。

  • 第2题:

    计划定额完成系数是指在计划期内所要执行的劳动定额提高的幅度,其计算方法是( )

    A.计划工时定额=现行产量定额×计划定额完成系数
    B.计划工时定额=现行工时定额÷计划定额完成系数
    C.计划工时定额=现行工时定额×计划定额完成系数
    D.计划工时定额=现行产量定额÷计划定额完成系数

    答案:B
    解析:
    计划定额完成系数是指在计划期内所要执行的劳动定额提高的幅度。由于工时定额与产量定额成倒数关系,因此:计划产量定额=现行产量定额×计划定额完成系数
    计划工时定额=现行工时定额÷计划定额完成系数

  • 第3题:

    某企业某工人加工甲、乙两种产品。甲产品工时定额为24分钟;乙产品工时定额为18分钟。该工人的小时工资率为5.2元,该月加工甲产品250件,乙产品200件。按完成产品的定额工时和小时工资率计算其计件工资。


    正确答案: 按定额工时和小时工资率计算的计件工资:
    完成的甲产品定额工时=24/60×250=100(小时)
    完成的乙产品定额工时=18 /60×200=60(小时)
    该工人月计件工资=5.2×(100+60)=832(元)

  • 第4题:

    若某产品的工时定额为5分钟/件,则其产量定额为()。

    • A、12件/小时
    • B、14件/小时
    • C、16件/小时
    • D、20件/小时

    正确答案:A

  • 第5题:

    生产工人在工作班内为完成生产任务,直接和间接的全部工时消耗属于()

    • A、作业时间
    • B、宽放时间
    • C、定额工时
    • D、非定额工时

    正确答案:C

  • 第6题:

    观测一项作业共60次,平均每次观测到的作业时间是1.2分钟。对操作者的效率评定是95%,宽放率为10%,在每天工作8小时的条件下,确定以下各种时间值:观测到的时间;正常时间以及标准时间。


    正确答案: (1)1.2分钟;
    (2)1.2*95%=1.14分钟;1.14*(1+10%)=1.254分钟

  • 第7题:

    ()是指在工作时间内,由子组织管理不善或因操作者个人原因而损失的时间。

    • A、宽放时间
    • B、非定额时间
    • C、停工时间
    • D、非生产工作时间

    正确答案:C

  • 第8题:

    问答题
    某企业某工人加工甲、乙两种产品。甲产品工时定额为24分钟;乙产品工时定额为18分钟。该工人的小时工资率为5.2元,该月加工甲产品250件,乙产品200件。按完成产品的定额工时和小时工资率计算其计件工资。

    正确答案: 按定额工时和小时工资率计算的计件工资:
    完成的甲产品定额工时=24/60×250=100(小时)
    完成的乙产品定额工时=18 /60×200=60(小时)
    该工人月计件工资=5.2×(100+60)=832(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对某操作者在其工作的200小时内观测了1500次,观测到不在工作的时候有300次。期间的产量为1000件,并发现个人生理时间占作业时间的4%,正常休息时间占作业时间的3%,设对该操作者的效率评定系数为0.9125,试估算其单件工时定额。

    正确答案: 1、计算测得工作时间=200×1500-300/1500=160(小时)
    2、实际作业时间=测得工作时间×效率平定系数=160×0.9125=146(小时)
    3、计算单件作业时间=实际作业时间/产量=146/1000=0.146(小时/件)×60(分钟)=8.76(分钟/件)
    4、单件工时定额=单件作业时间×(1+宽放系数)=8.76×(1+4%+3%)=9.3732(分钟/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以下关于劳动定额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班产量定额=工作时间/工时定额

    B

    基本形式有工时定额和产量定额

    C

    工人劳动效率=劳动定额/定额完成率

    D

    采用产量定额或工时定额的计算定员数时,其结果是相同的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判断题
    某工序在产品的完工率为该工序止累计的工时定额与完工产品工时定额的比率。()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对某操作者在其工作的150小时内观测了1000次,观测到不在工作的时候有120次。其间的产量为860件,设对该操作者的效率评定系数为0.9125,定额工时的宽放率为12%,试估算其单件工时定额。

    正确答案: 测得工作时间=150×1000-120/1000=132(小时)
    实际工作时间=132×0.9125=120.45(小时)
    单件作业时间=120.45/860=0.14(小时/件)×60(分钟)=8.4(分钟/件)
    单件工时定额=8.4×(1+12%)=9.408(分钟/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以下关于劳动定额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班产量定额=工作时间/工时定额
    B:基本形式有工时定额和产量定额
    C:工人劳动效率=劳动定额/定额完成率
    D:采用产量定额或工时定额计算定员数时,其结果是相同的

    答案:C
    解析:
    工人劳动效率可以用劳动定额乘以定额完成率来进行计算。

  • 第14题:

    以下关于劳动定额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班产量定额=工作时间/工时定额
    B.基本形式有工时定额和产量定额
    C.工人劳动效率=劳动定额/定额完成率
    D.采用产量定额或工时定额计算定员人数时,其结果是相同的

    答案:C
    解析:
    C项,工人劳动效率=劳动定额×定额完成率。

  • 第15题:

    对某操作者在其工作的200小时内观测了1500次,观测到不在工作的时候有300次。期间的产量为1000件,并发现个人生理时间占作业时间的4%,正常休息时间占作业时间的3%,设对该操作者的效率评定系数为0.9125,试估算其单件工时定额。


    正确答案: 1、计算测得工作时间=200×1500-300/1500=160(小时)
    2、实际作业时间=测得工作时间×效率平定系数=160×0.9125=146(小时)
    3、计算单件作业时间=实际作业时间/产量=146/1000=0.146(小时/件)×60(分钟)=8.76(分钟/件)
    4、单件工时定额=单件作业时间×(1+宽放系数)=8.76×(1+4%+3%)=9.3732(分钟/件)

  • 第16题:

    月甲车工完成合格产品720件,实耗工时为160,并知该产品车加工产量定额为3件/工时。该车工劳动定额的完成情况是多少()

    • A、120%
    • B、140%
    • C、130%
    • D、150%

    正确答案:D

  • 第17题:

    某企业某工人加工甲、乙两种产品。甲产品工时定额为24分钟;乙产品工时定额为18分钟。该工人的小时工资率为5.2元,该月加工甲产品250件,乙产品200件。按产品产量和计件单价计算其计件工资。


    正确答案: 按产量和计件单价计算的计件工资:
    该工人月计件工资=2.08×250十1.56×200=832(元)

  • 第18题:

    以下关于劳动定额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班产量定额=工作时间/工时定额
    • B、基本形式有工时定额和产量定额
    • C、工人劳动效率=劳动定额/定额完成率
    • D、采用产量定额或工时定额的计算定员数时,其结果是相同的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某月甲车工完成合格产品720件,实耗工时160,并知该产品车工加工产量定额为3件/时。则该车工产量定额完成率为()。

    • A、22%
    • B、67%
    • C、150%
    • D、450%

    正确答案:C

  • 第20题:

    单选题
    若某产品的工时定额为5分钟/件,则其产量定额为()。
    A

    12件/小时

    B

    14件/小时

    C

    16件/小时

    D

    20件/小时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生产工人在工作班内为完成生产任务,直接和间接的全部工时消耗属于()
    A

    作业时间

    B

    宽放时间

    C

    定额工时

    D

    非定额工时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观测一项作业共60次,平均每次观测到的作业时间是1.2分钟。对操作者的效率评定是95%,宽放率为10%,在每天工作8小时的条件下,确定以下各种时间值:观测到的时间;正常时间以及标准时间。

    正确答案: (1)1.2分钟;
    (2)1.2*95%=1.14分钟;1.14*(1+10%)=1.254分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某企业计划用任务总工时为5050,企业的定额工时为50,计划期劳动生产率变动系数为0.01。运用工作定额法预测该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量应为()。
    A

    50人

    B

    100人

    C

    150人

    D

    200人


    正确答案: C
    解析: 通过对作业方法和过程进行观察和详细分析(动作研究、时间研究)计算某项工作的工时定额和劳动定额,再利用可预测变动因素的修正,确定公司的员工需求。其公式为: N=W/[q(1+R)] 式中,N表示人力资源需求量;W表示企业计划期任务总量;q表示企业定额标准;R表示计划期劳动生产率变动系数,R=R1+R2-R3。其中R1表示企业技术进步引起的劳动生产率提高系数;R2表示经验积累导致的生产率提高系数;凡表示由于劳动者及某些因素引起的生产率降低系数。该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量=5050/[50×(1+0.01)]=1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