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锅炉来的高压蒸汽进入高压缸作一部分功之后再回到再热器加热到初温度,然后继续送往中压缸继续做功。利用中间再热有以下好处:
1)中间再热可以提高蒸汽在中压缸的有用焓降,提高电厂的循环热效率,同时还降低排汽温度,减少湿汽对末级叶片的冲蚀。
2)在同样的功率情况下,可减少汽耗量,这对减少末级叶片尺寸和排汽损失,为增加单机功率创造了条件。
更多“什么叫中间再热式汽轮机?有何好处?”相关问题
  • 第1题:

    中间再热式汽轮机设置旁路系统的目的是什么?


    正确答案: 再热式机组都设有旁路系统,当锅炉的蒸汽量大于汽轮机的耗气量时,其多余的蒸汽通过旁路排入凝汽器以达到协调机炉负荷,保护再热器,回收工质以及消除噪音的目的。

  • 第2题:

    中间再热式汽轮机主要有什么优点?


    正确答案: 中间再热式汽轮机优点主要是提高机组的经济性。在同样的初参数下,再热机组比不再热机组的效率提高4%左右。其次是对防止大容量机组低压末级叶片水蚀特别有利,因为末级蒸汽湿度比不再热机组大大降低。

  • 第3题:

    按照热力过程,汽轮机可以分为()、背压式、()和中间再热式汽轮机。


    正确答案:凝汽式;调节抽汽式

  • 第4题:

    何谓中间再热式汽轮机?采用蒸汽中间再热的方式有几种?


    正确答案: 新蒸汽进入汽轮机高压缸做一部分功,中间排出又通过锅炉的再热器提高温度后,又回到汽轮机中、低压缸继续做功,最后排到凝汽器,这就是中间再热式汽轮机。其再热的次数可以是一次、两次或多次。
    中间再热的经济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间再热的系统和再热的方法,按其采用的加热介质可分为下列三种:
    (1)用锅炉烟使蒸汽再热。
    (2)用新蒸汽使蒸汽再热。
    (3)用中间载热质使蒸汽再热。

  • 第5题:

    由于中间再热式汽轮机中间容积的影响,汽轮机的调节有什么问题?为此可以采取什么措施?


    正确答案: 由于中间再热式汽轮机中间容积的影响,汽轮机的调节存在:
    (1) 中、低压缸功率滞后的问题。
    解决该问题的一种措施是采用高压调节阀动态过调的办法。
    (2) 甩负荷时超速的问题。
    解决该问题的措施是在中压缸前设臵调节汽门。

  • 第6题:

    再热式汽轮机调速系统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 再热式汽轮机调速系统的特点有:
    (1)采用过调节:过调节即高压缸调汽门的动态过开或动态过关。过调节是通过调速系统的校正器来实现的。当负荷变化时,动态校正器使高压缸调汽门的开度变化超过静态所要求的数值,以后再逐渐减小至静态值,即利用高压缸的超发来补偿中、低压缸的功率滞后。但是,采用高压缸动态过调要求锅炉提供更多的蒸汽量,在负荷变化较大时,锅炉无法满足要求,因而动态过调受到限制。
    (2)设置中压主蒸汽门和中压调汽门:设置中压主蒸汽门和中压调汽门后,中间再热蒸汽经过中压主蒸汽门和中压调汽门后才进入中压缸。中压调汽门和高压调汽门同时受调速器控制。当机组甩负荷时,调速器同时控制高压调汽门同时受调速器控制。当入高压缸的新蒸汽和进入中压缸的再热蒸所,并维持机组在低于危急保安器动作转速下运行。当转速超过危急保安器动作转速时,危急保安器动作将同时关闭高、中压主蒸汽门,切断汽轮机的全部进汽,使机组停运。
    (3)设置旁路系统:为了解决汽轮机空负荷和低负荷时流量与锅炉低负荷时流量的不平衡,以保护中间再热器,故再热机组都设置有旁路系统。

  • 第7题:

    中间再热式汽轮机与凝气式汽轮机有什么不同?


    正确答案: 中间再热式汽轮机是凝气式汽轮机向高参数、大容量发展的产物,两者虽无本质的差别,但由于前者应用了再热器不但使再热式汽轮机本身有了与众不同的特点,而且运行条件均较凝气式汽轮机有明显的变化,通常再热式汽轮机都是高参数大容量的。因此一般要求调速系统具有较小的速度变动率,以提高系统一次调频能力,并且调节系统应动作迅速,以提高动态品质和机组的安全运行。

  • 第8题:

    为什么中间再热式汽轮机增加了甩自荷时的动态超速?


    正确答案: 这是因为汽轮机甩负荷后,即使进汽调节汽门和主汽门完全关死,中间再热器及其管道的巨大容积所存的蒸汽仍能使汽轮机严重超速。据估算,中间再热容积的蒸汽量能使汽轮机超速(40%一50%)n0,这显然是不允许的。

  • 第9题:

    按(),汽轮机可分为凝汽式汽轮机、背压式汽轮机、调节抽汽式汽轮机、中间再热式汽轮机。


    正确答案:热力过程特性

  • 第10题:

    问答题
    中间再热式汽轮机的调节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 1.中间再热机组通常是高参数、大容量机组,因此具有一般大机组的调节特点,如要求具有较小的速度变动率以提高一次调频能力,较高的调速油压以增加调节动作的迅速性等。此外还有以下新的特点。
    2.采用单元制的影响:
    1)减少了锅炉蓄能利用的可能性,降低了机组参加一次调频的能力。
    2)在空负荷和低负荷下,机炉的工况不能相互配合,锅炉燃烧不稳定,此外还有再热器的保护问题。
    3.再热器的影响:
    1)使汽轮机中、低压缸的功率变化滞延。
    2)增加了甩负荷时的动态超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中间再热式汽轮机调节的特点有哪些?

    正确答案: (1)由于中间再热,汽轮机存在中、低压缸功率滞后的问题,使机组的总功率变化滞后,降低了机组参加一次调频的能力,使机组对负荷变化的适应性变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常采用高压调节汽门动态过调的方法。
    (2)由于再热器及其管道系统形成的巨大蒸汽容积,汽轮机存在甩负荷时超速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中压缸前和高压缸一样,也设臵调节汽门,中压调节汽门也接受调节系统的控制。
    (3)由于汽机的最小流量和锅炉的最小蒸发量相差较大,同时再热器需要一定的蒸汽流量保证冷却,为了解决机炉的蒸汽流量匹配的问题,中间再热式汽轮机通常设有旁路系统。实际运行时,调节系统对高、中压调节汽门和旁路阀联合控制。
    (4)由于汽轮机和锅炉的动态特性——动态响应时间相差太大,为了改善机组的负荷适应性,再热式机组的调节有必要采用机炉协调控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由于中间再热式汽轮机中间容积的影响,汽轮机的调节有什么问题?为此可以采取什么措施?

    正确答案: 由于中间再热式汽轮机中间容积的影响,汽轮机的调节存在:
    (1) 中、低压缸功率滞后的问题。
    解决该问题的一种措施是采用高压调节阀动态过调的办法。
    (2) 甩负荷时超速的问题。
    解决该问题的措施是在中压缸前设臵调节汽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中间再热式汽轮机为什么要设置中压主气阀和中压调节气阀?


    正确答案: 中间再热式汽轮机甩负荷后,即使高压自动主气阀和高压调节汽阀立即关闭,原存在中间再热器的蒸汽仍会使汽轮机超速达40%的额定转速以上,为了使机组甩负荷性能不致恶化,因此,在中压缸前设置中压自动主气阀和中压调节汽阀。
    中压自动主汽阀和高压自动主气阀同时受机组保护系统的控制。
    中压调节气阀与高压调节气阀同时受机组调速系统的控制。

  • 第14题:

    汽轮机为什么采用中间再热?


    正确答案: 为了提高发电厂的经济性和单机出力,一般采用下列方法:
    (1)提高主蒸汽压力。
    (2)提高主蒸汽温度。
    (3)降低排汽压力(即提高真空)。降低排汽压力经济性是有利的,但是由于循环水温度限制,凝结器的真空也受到限制。
    在提高蒸汽的初参数将会出现下述问题:①提高蒸汽初温度受到金属材料热力机械性能的限制。②提高蒸汽初压力在一定限度内有利于火力发电厂经济性的提高,但随着蒸汽压力的提高,在蒸汽初温度不变的情况下,蒸汽在汽轮机内膨胀终了的湿度将增加,会影响到机组的经济性,同时还会引起后部叶片的侵蚀,降低叶片寿命,危及设备的安全运行。通常对凝汽式汽轮机排汽湿度要求不允许超过12%~14%,对大功率机组限制在10%以内。
    为了克服提高蒸汽参数的初压受到的这一限制,降低蒸汽膨胀终了的湿度,采用蒸汽中间再热的方法,它将汽轮机高压缸的排汽经过锅炉的再热器重新提高温度,然后再进入中低压缸继续膨胀作功。

  • 第15题:

    什么是中间再热式汽轮机?


    正确答案: 中间再热式汽轮机就是蒸汽在汽轮机内做了一部分功后,从中间引出,通过锅炉的再热器提高温度(一般升高到机组额定温度),然后再回到汽轮机继续做功,最后排入凝汽器的汽轮机。

  • 第16题:

    简述改善中间再热式汽轮机调节性能主要措施?


    正确答案:(1)设置旁路系统,用于解决机炉工况配合和再热器保护问题。
    (2)采用高压缸调节汽门动态过量调节法,解决一次调频能力降低问题。
    (3)设置中压主汽伐和调节汽伐,并采用加速器(或称微分器),以改善甩负荷动态升速。

  • 第17题:

    中间再热式汽轮机的调节特点是什么?为什么有这些特点?


    正确答案: 由于中间再热式汽轮机与锅炉之间采用单元制连接,并存在很大的中间再热器容积,其调节特点是:在外负荷变化时,导致机组功率的变化“滞后”;对负荷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差;甩负荷时动态超调量极大。
    由于中间再热式机组采用单元制连接,主蒸汽系统的储热能力较小,且锅炉调节的迟缓率较大,从改变燃料到蒸汽量的改变,需要的时间长达100~250秒。在外负荷变化、高压调节阀开度变化时,主蒸汽相应变化,造成调节阀过调,高压缸的功率变化“滞后”。另外,
    又存在很大的中间再热器容积,高压调节阀开度变化后,要等再热器的压力变化达新工况对应值时在外负荷变化时,中、低压缸的功率才达到新工况的对应值,导致中、低压缸的功率变化“滞后”。由于在外负荷变化时,机组功率变化“滞后”,因此,对负荷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差。若不采取适当措施,甩负荷时动态超调量极大。

  • 第18题:

    采用中间再热式汽轮机有什么优缺点?


    正确答案: 采用中间再热式汽轮机,主要是为了提高机组的经济性。在同样的初参数下,采用再热的机组效率比不采用再热机组的效率提高4%左右。另外,采用再热式机组能提高末几级叶片的蒸汽干度,对防止大型汽轮机低压末几级叶片水蚀有改善作用。其缺点是再热式机组给机组调速系统的调节带来一定的因难。

  • 第19题:

    为什么中间再热式汽轮机一次调频能力较低呢?


    正确答案: 凝气式汽轮机在电网负荷变化时,其流量、功率几乎是按比例同时瞬间完成的。因此,它的一次调频能力较强。但再热式汽轮机存在着一个较庞大的中间再热容积,调节汽阀开度改变时,只有高压缸的流量和功率如同凝气式汽轮机一样,立即变化。而占整个汽轮机功率2/3~3/4的中、低压缸功率则要滞后8~13秒才能发生变化,中、低压缸的功率只能随中间在热容积的压力逐渐改变而缓慢变化。这种功率滞延现象大大降低了机组的负荷适应性,降低了机组参加电网一次频率的能力。

  • 第20题:

    中间再热式汽轮机的调节有哪些特点?


    正确答案: 中间再热机组通常是高参数、大功率机组,因此具有一般大机组的调节特点,如要求具有较小的速度变动率以提高一次调频的能力,要求较高的调节油压以增加调节动作的迅速性等。此外,采用中间再热器及单元制带来了新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采用单元制的影响:
    ⑴减小了锅炉蓄能利用的可能性。降低了机组参加一次调频的能力。
    ⑵空负荷和低负荷下,机炉的工况不能互相配合,锅炉燃烧不易稳定,此外还有再热器的保护问题。
    中间再热器及其再热管道等形成的中间容积很大,由此影响到:
    ⑴使汽轮机中、低压缸的功率变化滞延。
    ⑵增加了甩负荷时的动态超速。

  • 第21题:

    问答题
    什么叫中间再热式汽轮机?有何好处?

    正确答案: 锅炉来的高压蒸汽进入高压缸作一部分功之后再回到再热器加热到初温度,然后继续送往中压缸继续做功。利用中间再热有以下好处:
    1)中间再热可以提高蒸汽在中压缸的有用焓降,提高电厂的循环热效率,同时还降低排汽温度,减少湿汽对末级叶片的冲蚀。
    2)在同样的功率情况下,可减少汽耗量,这对减少末级叶片尺寸和排汽损失,为增加单机功率创造了条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名词解释题
    中间再热式汽轮机

    正确答案: 将在汽轮机高压部分作过功的蒸汽全部抽出,引至锅炉再热器再次加热到某一温度,然后再重新返回汽轮机的低压部分继续作功,叫中间再热式汽轮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中间再热式汽轮机的调节特点是什么?为什么有这些特点?

    正确答案: 由于中间再热式汽轮机与锅炉之间采用单元制连接,并存在很大的中间再热器容积,其调节特点是:在外负荷变化时,导致机组功率的变化“滞后”;对负荷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差;甩负荷时动态超调量极大。
    由于中间再热式机组采用单元制连接,主蒸汽系统的储热能力较小,且锅炉调节的迟缓率较大,从改变燃料到蒸汽量的改变,需要的时间长达100~250秒。在外负荷变化、高压调节阀开度变化时,主蒸汽相应变化,造成调节阀过调,高压缸的功率变化“滞后”。另外,
    又存在很大的中间再热器容积,高压调节阀开度变化后,要等再热器的压力变化达新工况对应值时在外负荷变化时,中、低压缸的功率才达到新工况的对应值,导致中、低压缸的功率变化“滞后”。由于在外负荷变化时,机组功率变化“滞后”,因此,对负荷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差。若不采取适当措施,甩负荷时动态超调量极大。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