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道德两难问题可用于促进儿童道德判断力的发展。(2)道德两难问题可用于提高学生的道德敏感性,使他们自觉意识自己的道德规范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存在的矛盾和冲突。(3)道德两难问题可用于提高学生在道德问题上的行动选择能力。(4)道德两难问题可用于深化学生对各种道德规范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更多“简述德育认知模式中"道德两难"问题的教育意义。”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实施德育的方法和策略。


    正确答案:
    (1)、了解学生当前的道德判断发展水平;(2)运用道德难题引起学生的意见分歧和认知失衡;(3)向学生揭示比他们高一阶段的道德推理方式;(4)引导学生在比较中自动接受比自己原有的道德推理方式更为合理的推理方式;(5)鼓励学生把自己的道德判断付诸行动

  • 第2题:

    请简述认知模式对我国德育教育有什么启示。


    答案:
    解析:
    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是当代德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它是由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而后由美国学者科尔伯格进一步深化的。它对我国德育的启示有一下几点:
    (1)科尔伯格对于道德判断发展的六个阶段的界定未必合乎我国的国情,但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是可信的,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发展,可根据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对科尔伯格的研究进行纠正。
    (2)发展性原则在我国学校的知识教学中已经得到广泛认可和应用,但在德育上还没有更多的研究和展开。如果承认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个体,就必须基于学生的发展水平进行教育,促进学生的逐步发展。
    (3)我国学校在系统的传授道德知识方面颇有心得,但在提高学生道德思维能力方面缺少行之有效的办法,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可以提供有益的借鉴。

  • 第3题:

    依据柯尔柏格的道德认知模式进行道德教育主要用的是道德两难故事法。( )


    答案:对
    解析:
    依据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模式进行道德教育主要用的是道德两难故事法。

  • 第4题:

    主张“教育即学会关心”的德育模式是()。
    A.认知模式
    B.价值澄清模式
    C.社会学习模式
    D.体谅模式


    答案:D
    解析:
    德育的模式主要有认知模式、体谅模式和社会模仿模式。德育的认知模 式假定人的道德判断力按照一定的阶段和顺序从低到高不断发展,道德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促 进儿童道德判断力的发展及其行为的发生。社会模仿模式认为人与环境是一个互动体,人既 能对刺激作出反应,也能主动地解释并作用于情景。体谅模式强调道德教育中的情感作用,以 情感为中心,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体谅”既指教师在道德教育中对学生要“多关 心,少批评”,又意味着通过道德教育使学生学会体谅、关心别人。

  • 第5题:

    当代德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是道德教育的()。

    A.认知模式
    B.体谅模式
    C.模仿模式
    D.家教模式

    答案:A
    解析:
    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是当代德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它是由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而后由美国.学者科尔伯格进一步深化的。

  • 第6题:

    将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的德育模式是()

    • A、认知模式
    • B、体谅模式
    • C、社会学习模式
    • D、说理教育模式

    正确答案:B

  • 第7题:

    通过设计道德两难问题,并在道德讨论中采用"引入性提问"和"深入性提问"的道德教育模式是()。

    • A、体谅模式
    • B、社会模仿模式
    • C、活动模式
    • D、认知模式

    正确答案:D

  • 第8题:

    将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的德育模式是()。

    • A、认知模式
    • B、社会学习模式
    • C、体谅模式
    • D、说服教育模式

    正确答案:C

  • 第9题:

    问答题
    依据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模式进行道德教育主要用的是道德两难故事法。

    正确答案:
    正确;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系统扩展了皮亚杰的理论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修改、提炼和扩充,依据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道德判断的思维结构,运用道德两难故事法,提出了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判断题
    依据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模式进行道德教育主要用的是道德两难故事法。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此观点是正确的。柯尔伯格提出了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的模式,运用道德两难故事法来进行道德教育。

  • 第11题:

    单选题
    通过设计道德两难问题,并在道德讨论中采用"引入性提问"和"深入性提问"的道德教育模式是()。
    A

    体谅模式

    B

    社会模仿模式

    C

    活动模式

    D

    认知模式


    正确答案: B
    解析: 通过设计道德两难问题,并在道德讨论中采用"引入性提问"和"深入性提问"的道德教育模式是认知模式。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德育的认知模式。

    正确答案: 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是当代德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它是由皮亚杰提出,后由科尔伯格进一步深化的。认知模式是:
    (1)理论假设:a.道德发展论;b.道德教育论。
    (2)围绕道德两难问题的小组讨论:a.道德两难问题及其设计;b.道德讨论中的入性提问;c.道德讨论中的深入性提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通过设计道德两难问题,并在道德讨论中采用“引入性提问”和“深入性提问”的道德教育模式
    是( )。
    A.体谅模式 B.社会效仿模式
    C.活动模式 D.认知模式


    答案:D
    解析:
    道德两难问题的小组讨论会使学生面临关于道德推理的认知冲突,使
    学生意识到不同的道德观点。这种教育模式是认知模式。

  • 第14题:

    依据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模式进行道德教育主要用的是道德两难故事法。()


    答案:对
    解析:
    科尔伯格提出了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的模式,运用道德两难故事法来进行道德教育。围绕道德两难问题的小组讨论使学生面临关于道德推理的认知冲突,使学生意识到不同的道德观点,并向他们出示高于他们水平阶段的判断,鼓励相邻两个阶段的学生展开讨论,从而促进学生道德判断水平的提高。包括以下三个环节:(1)道德两难问题及其设计;(2)道德讨论中的引入性提问;(3)道德讨论中的深入性提问。

  • 第15题:

    简述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的德育策略。


    答案:
    解析:
    (1)了解学生当前的道德发展水平;
    (2)运用道德难题引起学生的意见分歧和认知失衡;
    (3)向学生揭示比他们高一阶段的道德推理方式;
    (4)引导学生在比较中自动接收比自己原有道德推理方式更为合理的推理方式;
    (5)鼓励学生把自己的道德判断付诸行动。

  • 第16题:

    当代德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模式是道德教育的(  )。
    A.认知模式
    B.体谅模式
    C.社会模仿模式
    D.建构主义模式


    答案:A
    解析:
    德育模式分为认知模式、体谅模式和社会模仿模式。其中,认知模式是当代德育理论中流行最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

  • 第17题:

    简述德育的认知模式。


    正确答案: 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是当代德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它是由皮亚杰提出,后由科尔伯格进一步深化的。
    认知模式是:
    (1)理论假设:a道德发展论;b道德教育论。
    (2)围绕道德两难问题的小组讨论:a道德两难问题及其设计;b道德讨论中的引入性提问;c道德讨论中的深入性提问。
    (3)简要的评论:a认知模式的缺陷;b认知模式的特色及对我国学校德育改革的启示。

  • 第18题:

    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的德育模式是()。

    • A、认知模式
    • B、体谅模式
    • C、社会模式
    • D、说理教育模式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认为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儿童道德判断力的发展,并强调道德两难问题的运用的德育模式是()。

    • A、体谅模式
    • B、认知发展模式
    • C、价值澄清模式
    • D、社会学习模式

    正确答案:B

  • 第20题:

    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的德育模式是()

    • A、认知模式
    • B、体谅模式
    • C、社会模仿
    • D、说理教育模式

    正确答案:B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德育认知模式中"道德两难"问题的教育意义。

    正确答案: (1)道德两难问题可用于促进儿童道德判断力的发展。(2)道德两难问题可用于提高学生的道德敏感性,使他们自觉意识自己的道德规范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存在的矛盾和冲突。(3)道德两难问题可用于提高学生在道德问题上的行动选择能力。(4)道德两难问题可用于深化学生对各种道德规范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判断题
    依据科尔博格的道德认知模式进行道德教育主要用的是道德两难故事法。()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认为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儿童道德判断力的发展,并强调道德两难问题的运用的德育模式是()。
    A

    体谅模式

    B

    认知发展模式

    C

    价值澄清模式

    D

    社会学习模式


    正确答案: C
    解析: 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模式假设人的道德判断力按照一定的阶段和顺序从低到高不断发展,道德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促进儿童道德判断力的发展及其行为的发生。它要求概括儿童已有的发展水平,确定德育内容,运用冲突的交往或围绕道德两难问题的小组讨论等方式,创造机会让学生接触和思考高于他们一个阶段的道德和道德推理方式,造成学生认知失衡,引导学生在寻求新的认识平衡之中不断地提高自己道德判断的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