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心是人之“大体”,所以尽心能够知性;此乃“天之所于我者”,故尽心、知性,则能知天。
第1题:
翻译:天之志,常置阴空处,稍取之以为助。故刑者德之辅;阴者阳之助也。
第2题:
翻译: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第3题:
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孟子•尽心上》 问题:请简要翻译上文?
第4题:
孔子的修身观从正心修身开始,最终目的是为了()。
第5题:
尽心知性
第6题:
对
错
第7题:
第8题:
第9题:
“生之谓性”
“性无善无不善”
“性相近,习相远”
“尽心、知性、知天”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翻译: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因形而措胜于众,众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
第14题:
翻译:探颐索隐,铯深致远,以定天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第15题:
荀子提出过()
第16题:
翻译: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殀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第17题:
孟子世界观的三个要素分别是尽心、知性、知天
第18题:
第19题:
第20题:
天人交相胜
制天命而用之
尽心、知性、知天
不以人灭天
第21题:
对
错
第22题:
对
错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