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韩愈《师说》的主要论点及其意义。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试述韩愈《师说》的主要论点及其意义。
韩愈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关于教师的见解是教育思想史中的宝贵遗产,他的《师说》,成为教育史上有深远影响和重大意义的、不朽的教育著作。《师说》的主要论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阐明了教师的作用,即“古之学者必有师。”他认为任何一个人的知识都是从教师那里学来的,没有老师的教诲和指导不能成为有才智的人,生而知之者不存在的。他充分肯定学习的重要性和教师的作用。并对社会上轻视教师、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进行了批判。
(2)明确教师的任务,即“传道、授业、解惑也。”一是传道,即传授封建主义的政治伦理道德;二是授业,即讲授《诗》、《书》、《易》、《春秋》等儒家经典;三是解惑,即解答学生在学习“道”与“业”的过程中所提出的疑难问题。三者中以传道为本,以授业,解惑辅之,他认为,只有完成这三方面任务,才配称做教师。
(3)提出择师的标准,即“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他把道作为择师的根本标准。他认为可为师者,不在于其年龄大。他说:“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在他看来,做弟子的不一定比不上教师,在某些方面超过老师是完全可能的。老师不一定处处比学生高明,学生对老师的要求不能求全责备,要虚心向老师学习;做老师的不应满足于已有的知识,在业务上要精益求精,这样才能适应教学的需要。在一定条件下,老师比学生懂得道理要早一些,多一些,做学生的应向老师学习,学生在老师的启发诱导下,不断提高。在某些方面,老师也应向学生学习。师生关系要“不耻为师”,即“相互为师”。
韩愈在《师说》中关于教师的论述是相当开明和有创见的,有助于人才的培养和文化教育的继承、发展,它是我国古代教育思想史上的宝贵遗产,对于我们今天建立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仍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略
第4题:
试述韩愈“不平则鸣”说在文论史上的意义。
(1)韩愈在《送孟东野序》中提出了中国古代议论中著名的一个命题——“物不得其平则鸣”,他认为文学创作的动机来自于外界事物的激发。个人在社会中的种种际遇,特别是受打击、排斥后,“心有弗平”,这种不平就是感情的郁结,于是要释放、排遣这种情感,正如钟嵘所言,非“陈诗展义,长歌骋情”不可。这样,作者把人的不平之鸣与物的不平之鸣联系起来。把它们看作是宇宙间的普遍现象、普遍规律,因此,此命题具有哲理性。
(2)韩愈的“不平则鸣”说是对司马迁“发愤著书”说的继承和展,探讨核心是创作的心理动力问题,揭示了压抑积郁后的情感爆发这一创作动因,有着深刻的社会学和心理学的根据。他的“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皆说明了同样的道理,其后欧阳修的“诗穷而后工”说,更是对这一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3)虽然韩愈限于当时的科学发展水平,只能从社会学、心理学的角度,从个人际遇、仕途的升沉的角度来阐发这个命题,但对后世的影响还是巨大的。
略
第5题:
试评述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教育思想/评析韩愈《师说》关于教师的论述。
第6题:
()出自韩愈的师说《师说》。
第7题:
试述纯系学说的主要论点。
第8题:
试述人际关系学派的主要观点及其意义?
第9题:
韩愈的主要教育著作是()。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简答《师说》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主要内容有:
(1)阐明了教师的作用——古之学者必有师。
(2)论述了教师的任务——传道、授业、解惑。
(3)明确了教师的标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4)论述了师生关系——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意义:进一步发展和丰富了我国古代的教师理论。其相互为师,能者为师的开明观点,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其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观点深刻的揭示了师生关系的本质,有利于教师队伍的发展。韩愈的教师理论对我们今天的教师教育仍然有借鉴意义。
略
第16题:
简述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的主要论点及其中心论点。
第17题:
分析韩愈《师说》一文对中心论点的论证方法。
第18题:
试述卢梭《社会契约论》的主要观点及其意义。
第19题:
闻道有先后,(),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第20题:
闻道有先后,()。(韩愈《师说》)
第21题:
试述砂岩的主要研究方法及其意义。
第22题:
第23题:
第2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