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某为个体经营者,2005年将其经营使用过的5辆摩托车卖给朋友+共计收入 3000元,原值只计为50000元,将使用过的卡车2辆卖给某单位,售价24000元,原值为170000元,则李某应纳增值税为 ( )A.0B.169.81元C.115.39元D.180元

题目

李某为个体经营者,2005年将其经营使用过的5辆摩托车卖给朋友+共计收入 3000元,原值只计为50000元,将使用过的卡车2辆卖给某单位,售价24000元,原值为170000元,则李某应纳增值税为 ( )

A.0

B.169.81元

C.115.39元

D.180元


相似考题
更多“李某为个体经营者,2005年将其经营使用过的5辆摩托车卖给朋友+共计收入 3000元,原值只计为50000元 ”相关问题
  • 第1题:

    李某花5000元购得摩托车一辆,半年后,其友王某提出借用摩托车,李同意。王某借用数周不还,李某碍于情面,一直未讨还。某晚,李某乘王某家无人,将摩托车推回。次日,王某将摩托车丢失之事告诉李某,并提出用4000元予以赔偿。李某故意隐瞒真情,称:“你要赔就赔吧。”王某于是给付李某摩托车款4000元。后李某恐事情败露,又将摩托车偷偷卖给丁某,获得款项3500元。李某的行为构成何罪?( )

    A.盗窃罪

    B.诈骗罪

    C.销售赃物罪

    D.盗窃罪和诈骗罪的牵连犯


    正确答案:A
    解析:此题涉及盗窃罪和诈骗罪的区别。诈骗罪(既遂)在客观上必须表现为一个特定的行为发展过程:行为人实施欺骗行为——对方产生或者继续维持认识错误——对方基于认识错误处分(或交付)财产——行为人获得或者使第三者获得财产——被害人遭受财产损失。取得财产的犯罪分为:违反被害人意志取得财产的犯罪与基于被害人有瑕疵的意志而取得财产的犯罪。盗窃罪属于前者;诈骗罪属于后者。诈骗罪与盗窃罪的关键区别在于:受骗人是否基于认识错误处分(交付)财产。本案中受损的法益是王某的4000元钱,而王某遭受损失是李某“盗窃”自己摩托车的行为造成的,并不是实施欺骗行为造成的,因为对于王某而言,摩托车是真的丢了,不存在认识错误的问题。所以没有成立诈骗罪。李某的行为应定为盗窃罪。事实上这里盗窃的是对方的“赔偿”。故选A。

  • 第2题:

    共用题干
    某企业拥有房屋三栋,原值为1000万元。该企业由于业务需要,于2014年1月将房屋做出如下处置(设定该省规定允许按原值一次扣除20%):(1)将其中较小的一栋房屋出租给李某经营饭店,月租金3000元。(2)将其中较大的一栋房屋作为自用的厂房,原值为600万元。(3)将第三栋房屋办托儿所使用,原值为200万元。

    该企业当月需缴纳的房产税共计()元。
    A:960
    B:61920
    C:57600
    D:57960

    答案:D
    解析:
    将个人所有的房屋作为营业用房或出租等非自用的房产,应按规定征收房产税。该企业自用的厂房属于营业用房,需要缴纳房产税。由此可知,A、B两项所述错误,当选;D项所述正确,应排除。根据《关于房产税若干具体问题的解释和暂行规定》可知,企业办的各类学校、医院、托儿所、幼儿园自用的房产,可以比照由国家财政部门拨付事业经费的单位自用的房产,免纳房产税。因此,C项所述正确,应排除。


    应纳税额=年租金收入*适用税率=3000*12%*12=4320(元)。


    应纳税额=房产计税余值*适用税率=房产原值*(1-原值减除率)*适用税率=6000000*(1-20%)*1.2%=57600(元)。


    该企业第(1)笔业务当月需缴纳房产税360元,第(2)笔业务需缴纳房产税57600元,第(3)笔业务需缴纳房产税0元。当月合计税额为57960元。


    《房产税暂行条例》第5条规定:“下列房产免纳房产税:一、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军队自用的房产;二、由国家财政部门拨付事业经费的单位自用的房产;三、宗教寺庙、公园、名胜古迹自用的房产;四、个人所有非营业用的房产;五、经财政部批准免税的其他房产。”本法第6条规定:“除本条例第五条规定者外,纳税人纳税确有困难的,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定期减征或者免征房产税。”由此可知,A、B两项符合题意,当选。根据《关于房产税若干具体问题的解释和暂行规定》可知,D项符合题意,当选。对个人所有的非营业用房给予免税,但是,对个人所有的营业用房或出租等非自用的房产,应按照规定征收房产税。因此,C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 第3题:

    李某花5 000元购得摩托车一辆,半年后,其友王某提出借用摩托车,李同意。王某借用数周不还,李某碍于情面,一直未讨还。某晚,李某乘王某家无人,将摩托车推回。次日,王某将摩托车丢失之事告诉李某,并提出用4000元予以赔偿。李某故意隐瞒真情,称:“你要赔就赔吧。”王某于是给付李某摩托车款4000元。后李某恐事情败露,又将摩托车偷偷卖给丁某,获得款项3 500元。李某的行为构成(  )。
    A.盗窃罪
    B.诈骗罪
    C.销售赃物罪
    D.盗窃罪和诈骗罪的牵连犯


    答案:A
    解析:
    【精解】盗窃自己所有、但由别人占有的财物的,也构成盗窃罪。本案中,在合法借用期间,王某对摩托车享有占有权,而李某的这个行为已经侵犯了王某的占有权,构成盗窃罪。其后的骗取4000元的行为,是不可罚的事后行为。故选A项。

  • 第4题:

    下列实行4%征收率征收增值税的企业或货物是( )。

    A.典当业销售死当物品

    B.小规模商业企业

    C.古旧图书

    D.单位和个体经营者销售自己使用过的未超过原值的摩托车


    正确答案:AB
    自1998年8月1日起, 下列特定货物的销售行为的征收率一律为4%:寄售商店销售寄售物品,典当业销售死当物品,经有权机关批准的免税店零售免税货物。小规模纳税人适用征收率的规定是:商业企业(小规模纳税人)4%,商业企业以外的其他小规模企业6%。 故只有AB是正确的。 

  • 第5题:

    李某花5000元购得摩托车一辆,半年后,其友王某提出借用摩托车,李同意。王某借用数周不还,李某碍于清面,一直未讨还。某晚,李某乘王某家无人,将摩托车推回。次日,王某将摩托车丢失之事告诉李某,并提出用4000元予以赔偿。李某故意隐瞒真情,称:“你要赔就赔吧。”王某于是给付李某摩托车款4000元。后李某恐事情败露,又将摩托车偷偷卖给丁某,获得款项3500元。李某的行为构成何罪?
    A.盗窃罪
    B.诈骗罪
    C.销售赃物罪
    D.盗窃罪和诈骗罪的牵连犯


    答案:A
    解析:
    。行为人李某形式上是将“自己”的摩托车推回,实质上是窃取了他人占有的财物,被害人王某后来的财产损失就是由这一窃取行为所直接导致和决定的。事后李某对王某隐瞒真情,王某向李某交付财物,都从属于前面的窃取行为。虽然后来李某对王某进行了欺骗,表面
    上符合诈骗罪的特征。但是,如果没有先前的窃取行为,后面的欺骗就无从谈起,所以取得财物的关键手段仍然是窃取,而不是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