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参考例文
大力创新创业 破解就业难顽症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存在着“四大一突出”的基本国情,即我国是世界上人口和劳动力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基数大、劳动力资源数量大、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规模大、困难群体大,结构性矛盾突出。2009年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进一步加剧,需要安排就业的人数达2400万人,并出现了以农民工、大学毕业生和城镇困难群体为核心的结构性就业困难局面。积极妥善地解决社会各阶层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各级各地政府的极其重要工作。
首先,积极转变观念,创新就业思路和工作体制机制,是破解就业难顽症的思想基础。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从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环境着手,逐步形成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工作新格局。要坚持政府促进、社会支持、市场导向、自主创业的基本原则,加快形成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鼓励更多的城乡劳动者通过自主创业实现就业。
其次,完善扶持政策,改善创业环境,为破解就业难顽症提供政策基础。对初创企业者,要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并允许注册资金分期到位。允许创业者将家庭住所、租借房、临时商业用房等作为创业经营场所。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放宽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以及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市场准入条件。
其三,改善行政管理,依法保护创业者人合法权益,为破解就业难顽症提供行政保障和法律保障。要禁止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干预创业企业的正常经营,严格制止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乱检查、乱培训行为。依法保护创业者的合法私有财产,对严重侵犯创业者或其所创办实体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有关部门要依法查处。对毕业2年以内的普通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要按有关规定,自其在工商部门首次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收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
    其四,拓宽融资渠道,为创业就业者提供金融支撑。积极推动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创新,支持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积极探索抵押担保方式创新,对于符合国家政策规定、有利于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项目,鼓励金融机构积极提供融资支持。鼓励和支持发展适合农村需求特点的多种所有制金融组织,创新农村贷款担保模式,积极做好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金融服务。此外,还要强化创业培训,提高创业能力;要健全服务体系,提供优质服务。
最后,要营造良好氛围。加强创业教育,提高创业意识,建设创业文化,使更多的劳动者乐于创业、敢于创业;发挥社会各方面支持和推动创业工作的积极作用,营造全民创业的社会氛围;加强舆论引导,弘扬创业精神,树立一批创业典型,特别是面对失败不屈不挠成功实现再创业的典型,营造崇尚创业、竞相创业、褒奖成功、宽容失败的和谐创业环境和良好舆论氛围。大力表彰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并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转变就业观念,创新就业思路,改革就业体制机制,鼓励劳动者走创业之路,我们就一定能破解就业难的顽症。
更多“结合给定材料,请以创业创新促就业为主题,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字数在1200字以内。 ”相关问题
  • 第1题:

    请结合给定材料,围绕“当前形势下如何保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一主题,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观点鲜明,论述有力,结构完整,条理清晰,篇幅不少于1000字。


    正确答案:
    参考例文
    “好”中求“快”保障经济稳步前行
    世界经济金融危机依旧肆虐,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应对复杂多变的形势,政府必须出台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措施,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为此政府出台了4万亿的投资政策,一时间,如何花好这4万亿投资,成了保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首要问题。
    就这一问题,经济学家和民众表达了不同程度的担忧,而这些担忧也并非无的放矢。无论是从现阶段存在的不少问题,还是从可能出现的问题来看,真正让4万亿投资能起到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有众多的问题需要克服和解决。一方面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大型基础设施质量不过关导致的工程事故时有发生,环保问题迟迟得不到有效地解决;另一方面,大规模的投资建设,一旦规划和执行不力,极易导致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问题。要想做到标本兼治、未雨绸缪,必须从意识、规划、监督三方面下文章。
    把意识从“保证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真正转移到“又好又快发展”上来。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就中国经济发展的切实需要看,好比快更重要。我国经济经过20多年的持续高速发展。创造惊世业绩的同时,也积累了许多问题和矛盾。这些问题和g-盾,既有发展中难以避免的因素,也与我们在既往的发展中较多强调“快”,而常常忽视“好”有很大关系,不下大力气解决,既是中国经济现实的危害,更是长远的隐忧。化解这些矛盾和问题,就要调整思路,将4万亿投资所起到的作用更多地体现在使经济发展的“好”上来。
    使规划更细致更科学。始终坚持增长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一,不断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要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在优化结构的前提下扩大投资,既注重以投资带消费、以消费促增长,又注重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转型升级,将有限的资金用在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增加效益、降低能耗、保护环境上,在保增长中提高质量效益。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使人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必须坚决杜绝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切实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将每一项决策都建立在人民群众的充分认可和高度拥护之上,加快办成一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人民群众期盼、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大事、实事、好事。
    落实责任,加强监督。明确项目的责任主体,地方项目的责任主体是省级人民政府;中央项目的责任主体是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和中央管理企业。各责任主体要对所属项目的投资安排、项目管理、资金使用、实施效果负总责,并细化落实各实施环节的责任制,实行责任追究。自2008年11月底到2009年1月下旬,中央纪委监察部等部门派出第一轮24个中央检查组之后,2009年4月,中央再派24个检查组赴各地,对今年新增4万亿元中央投资进行全程跟踪。这些措施无不体现了中央对4万亿投资监督力度的加强。
    叉好又快发展,是时代的选择,也是科学的决策。当前形势下,在4万亿投资的使用过程中,必须实现经济发展从“又快又好”向“又好又快”转变,坚持“好”中求“快”。把“好”放在整个经济发展的中心位置,进而实现持续长久稳定的“快”,下大气力清除制约经济发展的种种“路障”,才能保障中国经济稳步前行。

  • 第2题:

    第四题、结合给定资料,以“平衡”为主标题,自拟副标题,联系实际,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立意明确,认识深刻;(2)内容充实,结构完整;(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4)总字数1000-1200字。


    答案:
    解析:
    平衡
    行走在快质量与慢智慧之间
    我们羡慕春天的生机,沐浴夏日的和煦,享用秋天的硕果,沉醉冬日的洁净;我们却埋怨春日的干燥,夏夜的雷雨,秋风的凌冽,冬雪的刺骨。同样的,当人们沉迷于经济发展的高速、社会进步的便利、生态资源的富足之时,也承担了经济转型之痛、社会浮躁之苦、资源枯竭之困。痛定思痛,我们明白唯有在快质量与慢智慧之间行走,才能收获平衡,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
    经济发展的平衡之美,是在创新中促发展的智慧。中国高铁的飞速发展不仅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更在世人面前亮出了中国经济腾飞的又一张王牌。而当我们面对“甬温线”的重特大高铁事故时,一味质疑企业质量的不过关、政府监管的不作为、技术进步的不全面,又有何人记得,正是因为我们内心对高速、舒适的不断追求,而忽略了经济创新的慢智慧,才让经济发展面临重重危机。经济要发展,而一味的通过“要素驱动”带来的眼前利益,根本上无法满足经济进步的客观规律。因此,经济发展的平衡之美,应该是在创新中促发展的智慧。唯有尊重经济发展规律,不断通过创新实现转型升级,才能让经济发展实现平衡之美。
    社会发展的平衡之美,是在淡泊中得进步的智慧。“最强大脑”火了,捧红了无数的小神童;“诗词大会”火了,造就了别样的“小才女”。我们因为别人的成就而鼓掌呐喊,也在暗自动摇自己那颗追求平淡生活的心。公务员、律师、医生、教师等热门行业的不断发展,使得“考碗族”、“考证族”人数再创历史新高。一场考试,几家欢喜几家愁,拔得头筹的喜悦,更有范进中举的悲剧。面临社会发展的多元化选择,人们不断在攀比中迷失自我,朝三暮四者有之,眼高手低者亦有之,到头来不仅竹篮打水一场空,反而失去了自己的个性。因此,社会发展的平衡之美,应该是在淡泊中得进步的智慧。唯有坚守正确的价值观,不断培养看淡得失的豁达,才能让社会发展实现平衡之美。
    生态发展的平衡之美,是在保护中求开发的智慧。近日,河北、天津等地大片湿地酸化的图片一经曝光,引起全社会哗然。我们谩骂污染者的丧尽天良、质疑管理者的利欲熏心,却忘了我们同样享受着以破坏生态资源为代价的发展。正如我们不愿将空调温度上调一度,却在诅咒臭氧层空洞;不愿将私家车出行改为公共交通出行,却在埋怨PM2.5。反观当今多个智慧城市、休闲城市的快速崛起,无一不是在红线与红利中追求平衡,最终获得更好的生态效益。因此,生态发展的平衡之美,应该是在保护中求开发的智慧。唯有注重生态红线,才能收获生态红利,才能让天更蓝、山更绿、生活更美。
    行走在快质量与慢智慧之间,我们不是要牺牲经济、社会、生态的飞速发展,一味追求“慢下来”,而是要通过“慢下来”避免因其发展而带来的种种问题,促进更好地快速发展。追求平衡,才能获得长远利益;追求平衡,才能收获美好明天。

  • 第3题:

    四、参考给定资料,以“平衡”为正标题,自拟副标题,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章(40分)。
      
      要求:立意明确、思路清晰、语言流畅;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材料”;不少于1000字。


    答案:
    解析:
     平衡
      
      ——学好“快与慢”的辩证法
      


      知识爆炸、信息洪流,科技日新月异、社会急速变迁、经济飞速发展……这是一个变化的时代,更是一个发展的时代,凡事追求更高、更快、更强,却发现教育失衡、经济失稳、精神失调。其实,越是在变革的时代,越应该学习“平衡”的智慧,学好好快与慢的辩证关系,从而把握节奏、掌握方法、优化路径、协调发展。
      
      快工作的同时,要学会慢生活,追求个人在物质与精神上的平衡,更要追求心态的平衡。诚然,升职加薪、买房买车、上有老下有小的压力逼迫我们不得不努力工作,可是我们忘了,工作最终是为了生活哈。一个寓言说到:一群人急匆匆地赶路,突然一个人停了下来。旁边的人很奇怪:为什么不走了?停下的人一笑:走得太快,灵魂落在了后面,我要等等它。走的太快就容易忘掉心灵需要抚慰,精神需要丰富,家人需要关爱,生活需要享受。正如“慢生活”倡导者卡尔·霍诺说,“慢生活”不是支持懒惰,放慢速度不是拖延时间,而是让人们在生活中找到平衡、找到乐趣。
      
      除了个人,很多企业也是忙东忙西、盲目跟风,什么热门做什么,什么来钱快投资什么,在经济的洪流中迷失。
      
      快发展已然过时,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今天,企业应该追求速度与品质的平衡,传统发展方式和现代技术的平衡。当前市场上存在一些急功近利不良风气,过快发展下难免出现一些粗制滥造、仿制山寨、成本低廉的产品,看似走的很快,其实束缚了长远、可持续的发展。现在呼吁的工匠精神,追求的便是精益求精、认真雕琢、臻于完美,这其实就是一种平衡的智慧。
      
      平衡的艺术在教育领域尤为迫切,中国的教育需要在保持自然状态与增加教育内容之间实现平衡。教育不能只追求多、快,不能一味的追求“不输在起跑线” 上,更不能不顾孩子的实际增加教学内容、学习任务和学习负担。教育的新常态就是要摒弃浮躁、功利,回归到教育规律,慢慢地、静静地、悄悄地做,不浮躁、不显摆,一定会有我们想要的结果。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教育必须基于三个原则;中庸、可能和适当。”那个时候我们的孩子不管是分数、才能,还是能力都都很好,他们的灵魂也很丰满。
      
      总之,平衡不是懒惰,不是倒退,不是慢,而是一种更健康的心态,更科学的配置资源,更符合规律的促进成长。个人在快节奏下找到舒适的状态,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善于减压和调节情绪;企业在快发展下更加注重细节,追求品质,改善管理,善用人才;而教育要在快奔跑下主动减负,创新教育方式,为孩子提供自由、宽松、有序的成长环境。
      
      “拳头缩回去,是为了更有力地打出去。”平衡就像中国的太极拳,不是不发展,而是更好的发展,更科学的发展,更持续的发展。让我们把握好快与慢的平衡,不急不缓、不浮不躁、循序渐进、稳稳当当地前进吧!

  • 第4题:

    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鲜明,主题明确,分析合理,沦述深刻,语言流畅,字数在1000字左右。


    正确答案:
    参考例文
    统筹教育均衡发展 逐步实现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
    改革开放恢复高考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教育领域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教育不均衡发展已经成为目前教育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要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逐步统筹教育的均衡发展,逐步实现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
    浙江省要推动本省的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提高全省的教育水平,就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国务院近期颁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全面、协调推进教育事业的建设,统筹教育的均衡发展。
    统筹教育的均衡发展,就要坚持教育的公益性,保证教育的公平。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义务教育阶段不具有选拔性、竞争性,政府首要的教育职能是保障公民平等的教育权利,维护教育公平。政府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规范教育收费,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
    统筹教育的均衡发展,就要均衡配置教育资源,保证教育机会的均等。当前我国教育资源配置严重失衡,主要表现为地区、城乡的不均衡;同级同类学校之间的不均衡:不同类别学校之间的不均衡;弱势群体子女与普通子女之间的不均衡。政府要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扶持弱势群体。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统筹各级各类教育,统筹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使教育各方面的发展相适应,各个发展环节相协调。
    统筹教育的均衡发展,就要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抓住机遇,扩大全国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当前的金融危机给国内带来巨大的经济冲击,但是也蕴藏着巨大的机遇。我国的教育领域在当前形势下大有可为,各级政府应当充分利用这一机会,从软、硬两个方面实施第二次扩大全国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基础设施、办学条件的全面改善、全面提升,努力为扩大内需作出积极的贡献,为教育再次跨越式发展奠定基础,同时也为下一轮经济快速增长奠定人力资源基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全省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发展教育的重要性,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逐步统筹教育的均衡发展,逐步实现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相信在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下,一个和谐、均衡的教育环境必将实现。

  • 第5题:

    (四)参考给定资料,以“平衡”为正标题,自拟副标题,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章(40分)。
      


    答案:
    解析:
     平衡
      
      ——学好“快与慢”的辩证法
      


      知识爆炸、信息洪流,科技日新月异、社会急速变迁、经济飞速发展……这是一个变化的时代,更是一个发展的时代,凡事追求更高、更快、更强,却发现教育失衡、经济失稳、精神失调。其实,越是在变革的时代,越应该学习“平衡”的智慧,学好好快与慢的辩证关系,从而把握节奏、掌握方法、优化路径、协调发展。
      
      快工作的同时,要学会慢生活,追求个人在物质与精神上的平衡,更要追求心态的平衡。诚然,升职加薪、买房买车、上有老下有小的压力逼迫我们不得不努力工作,可是我们忘了,工作最终是为了生活哈。一个寓言说到:一群人急匆匆地赶路,突然一个人停了下来。旁边的人很奇怪:为什么不走了?停下的人一笑:走得太快,灵魂落在了后面,我要等等它。走的太快就容易忘掉心灵需要抚慰,精神需要丰富,家人需要关爱,生活需要享受。正如“慢生活”倡导者卡尔·霍诺说,“慢生活”不是支持懒惰,放慢速度不是拖延时间,而是让人们在生活中找到平衡、找到乐趣。
      
      除了个人,很多企业也是忙东忙西、盲目跟风,什么热门做什么,什么来钱快投资什么,在经济的洪流中迷失。
      
      快发展已然过时,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今天,企业应该追求速度与品质的平衡,传统发展方式和现代技术的平衡。当前市场上存在一些急功近利不良风气,过快发展下难免出现一些粗制滥造、仿制山寨、成本低廉的产品,看似走的很快,其实束缚了长远、可持续的发展。现在呼吁的工匠精神,追求的便是精益求精、认真雕琢、臻于完美,这其实就是一种平衡的智慧。
      
      平衡的艺术在教育领域尤为迫切,中国的教育需要在保持自然状态与增加教育内容之间实现平衡。教育不能只追求多、快,不能一味的追求“不输在起跑线” 上,更不能不顾孩子的实际增加教学内容、学习任务和学习负担。教育的新常态就是要摒弃浮躁、功利,回归到教育规律,慢慢地、静静地、悄悄地做,不浮躁、不显摆,一定会有我们想要的结果。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教育必须基于三个原则;中庸、可能和适当。”那个时候我们的孩子不管是分数、才能,还是能力都都很好,他们的灵魂也很丰满。
      
      总之,平衡不是懒惰,不是倒退,不是慢,而是一种更健康的心态,更科学的配置资源,更符合规律的促进成长。个人在快节奏下找到舒适的状态,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善于减压和调节情绪;企业在快发展下更加注重细节,追求品质,改善管理,善用人才;而教育要在快奔跑下主动减负,创新教育方式,为孩子提供自由、宽松、有序的成长环境。
      
      “拳头缩回去,是为了更有力地打出去。”平衡就像中国的太极拳,不是不发展,而是更好的发展,更科学的发展,更持续的发展。让我们把握好快与慢的平衡,不急不缓、不浮不躁、循序渐进、稳稳当当地前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