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伟大的哲学家康德认为,现象背后的那个“物自体”的世界,是我们通过实践活动和理性可以准确把握的。
第1题:
德国哲学家书本华认为,世界的一切都围着主体而存在,世界与人的关系是表象和表象者的关系,而表象的世界是“现象”的世界,在它之外还有一个世界即被认为“自在之物”的意志,这是唯心主义的哲学观点。
第2题:
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唯心主义者、不可知论者康德说:“没有科学史的科学哲学是空洞的,没有科学哲学的科学史是盲目的。”他认为,不是事物在影响人,而是人在影响事物,人在构造现实世界,并由此提出著名的观点:“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康德承认自在之物的存在,但是又认为我们其实根本不可能认识到事物的真性,我们只能认识事物的表象。如何理解康德所说的哲学与科学的关系。
第3题:
我们可以认为,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原理》是()的改写本。
第4题:
在康德看来,物自体是不可知的。
第5题:
康德是()的哲学家
第6题:
欧洲哲学家康德提出了“物自体”学说。早在二千年前,提出类似概念的中华先贤是哪一位()
第7题:
康德是伟大的哲学家、天文学家,是俄国古典美学的奠定人。
第8题:
通过实践活动人与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通过实践活动使客体主体化
通过实践活动使主体客体化
实践是主客体分化和统一的基础
实践是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交错点”,和桥梁
第9题:
俄罗斯
德国
英国
法国
第10题:
英国
法国
美国
德国
第11题:
对
错
第12题:
柏拉图的“理念世界”
基督教的彼岸世界
佛教的大爱世界
康德的“物自体”世界
第13题: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体现了我们党准确把握时代潮流和世界大势、具有与时俱进的远见卓识。
第14题:
哲学家康德曾说:“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这一观点是()
第15题:
康德是哪位国家的哲学家()
第16题:
认为只有把握理念,把握世界的本质,把握那些永恒的法则的人才能够治理国家的古希腊哲学家是亚里士多德。
第17题:
“物自体”是德国哲学家康德提出的一个概念。
第18题:
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是我们的需求得到了满足”。
第19题:
有学者认为,在1763~1871年的一百年间,德国人占据了西方文明的鳌头。(1724~1804年)是西方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歌德是西方这一时代最杰出的诗人;和莫扎特使西方古典音乐达到极盛。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第20题:
《纯粹理性批判》
《辩证理性批判》
《实践理性批判》
《判断力批判》
第21题:
控制
快乐
情绪
平静
第22题:
庄子
老子
孟子
孔子
第23题:
康德、贝多芬
卢梭、贝多芬
卢梭、德彪西
康德、德彪西
第24题:
对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