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是( )。 A.劳动 B.实践 C.认识 D.生产
第2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 )。
A. 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B. 坚持认为历史的主体是人
C. 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
D. 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
第3题:
第4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
第5题:
下列对实践概念理解错误的是()
第6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实践性是指()
第7题:
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
第8题:
通过实践活动人与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通过实践活动使客体主体化
通过实践活动使主体客体化
实践是主客体分化和统一的基础
实践是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交错点”,和桥梁
第9题:
人与外部世界进行物质交换和精神交换
使客体主体化
主体把客体信息改造成主体需要的精神产品
主体把信息进行思维加工,产生改造客体的目的计划和方法手段等实践观念
第10题:
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
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
科学实验
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
第11题:
自然界
人类社会
精神
实践
第12题:
人能动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
人的现实感性活动
“绝对精神”的逻辑发展
人的存在方式
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
第13题:
A、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B、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C、实践是实现改造世界任务的唯一途径
D、实践是人的最本质的存在方式
第14题:
实践是人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是指
A.通过实践活动人与外部世界进行物质交换和精神转换
B.通过实践活动使客体主体化,主体客体化
C.通过实践主体把客体信息改变为主体的思维形式和内容
D.通过实践主体将信息进行思维加工,产生改造客体的目的、计划、方法等实践观念
第15题:
第16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是指()
第17题:
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工作要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大背景下开展,重点抓住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范畴的“实践”概念,对人与世界、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主观性与客观性、历史规律与人的历史活动、自由与必然等问题展开探讨,努力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之所以要重点抓住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范畴的“实践”概念,是因为()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科学地说明世界,更强调革命地改造世界 ②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性的生成点和基本保证 ③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性的生成点和基本要求 ④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唯物主义与辩证法有机统一的基础
第18题:
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工作要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大背景下开展,重点抓住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范畴的“实践”概念,对人与世界、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主观性与客观性、历史规律与人的历史活动、自由与必然等问题展开探讨,努力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之所以要重点抓住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范畴的“实践”概念,是因为()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科学地说明世界,更强调革命地改造世界 ②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性的生成点和基本保证 ③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性的生成点和基本要求 ④实践性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思想智慧的结晶
第19题:
实践是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这是指通过实践活动()
第20题:
人与外部世界进行物质交换和精神交换
使客体主体化,使主体客体化
主体把客体信息改造成主体需要的精神产品
主体对信息进行思维加工,产生改造客体的目的、计划和方法、手段等实践观念
第21题:
实践具有观念的特性
实践具有理论的特性
实践具有物质的、客观的、感性的性质和形式
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
实践是一切生命物质的存在形式
第22题: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实践是人的本能活动
实践是实现改造世界任务的唯一途径
实践是人的最本质的存在方式
第23题:
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客体是一切客观事物
主体是指一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