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①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农村改进实验区。
②陶行知创办的乡村师范和山海工学团。
③中华平民教育促进总会的定县实验区。
④梁漱溟的“乡村建设”。
⑤邰爽秋的“民生本位教育实验”。
更多“简述民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乡村教育运动。”相关问题
  • 第1题:

    请以下述材料为背景,叙述晏阳初和梁漱溟所提出的乡村教育方案,并比较他们乡村教育理论的异同。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兴起了以改造农村和农民现状为宗旨的乡村教育运动,不少学者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晏阳初认为:中国乡村存在四大基本问题,即愚、穷、弱、私。“愚”指人民绝大多数是文盲;“穷”指人民生活的极度贫困广弱”指缺乏医疗保障,人民健康水平低下;“私”指人民缺乏合作精神和公民意识。梁漱溟则认为:上述问题只是中国社会的表面病象,其深层原因是文化失调。中国文化的根在乡村,解决中国问题必须从乡村建设入手,从中国旧文化里转变出一个新文化来,以创造新文化来救活旧乡村。


    答案:
    解析:
    (1)二者的乡村教育方案 晏阳初提出“四大教育”:以文艺教育攻愚,培养知识力;以生计教育攻穷,培养生产力;以卫生教育攻弱,培养强健力;以公民教育攻私,培养团结力。“三大方式”:学校式教育,以青少年为对象设置初级、高级平民学校和生计巡回学校;社会式教育,以一般群众和农民团体为对象开展读书、演讲等活动;家庭式教育,以家庭中各成员为对象的生活、生产常识教育。 梁漱溟提出建立行政系统与教育机构合一的乡农学校。学校由学众、教员、学董、学长组成;学校按自然村落和行政级别分村学与乡学两级,实行“政教养卫合一”“以教统政”,将学校式教育与社会式教育合一;学校课程分两类,其一为以知识教育和“精神讲话”为内容的共有课程,其二为各校根据自身生活环境而设的个别课程。 (2)二者的异同 晏阳初与梁漱溟均注重乡村教育在乡村建设中的作用,并将教育与乡村经济、文化、道德等方面结合起来共同建设,在方式上均注意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结合。 对中国问题的认识不同:晏阳初对中国农村问题的分析更多的是对中国“社会病”具体表象的归结;梁漱溟着力从中国文化中寻找中国乡村问题的病因。乡村教育的理论和方案设计的指导思想不同:晏阳初更注重乡村具体问题的解决,并引进现代民主意识和西方社会治理模式;梁漱溟则主要借鉴中国古代乡约制度并加以改造,更注重弘扬传统道德。

  • 第2题:

    POP广告起源于20世纪()

    A二三十年代

    B四五十年代

    C六七十年代

    D八九十年代


    A

  • 第3题: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晏阳初在河北定县发起的(),是新中国成立前社区社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 A、乡村改造运动
    • B、平民教育运动
    • C、新农村运动
    • D、人民公社运动

    正确答案:B

  • 第4题:

    二三十年代我国新闻教育事业和新闻学研究的状况如何?


    正确答案: 20年低是我国新闻学教育和新闻学研究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创办了一批大学新闻系科,出版了一批中国人自撰的新闻学著作。继1918年北京大学创立了我国最早的新闻学研究会之后,国内许多大学纷纷办起了新闻系科。1920年上海圣约翰大学设立了新闻系,这是我国大学设立的第一个新闻系。1921年厦门大学设立新闻科。1923年北京平民大学设立新闻系。1924年北京民国大学、政治大学和燕京大学分别设立了报学系新闻系。1925年上海南方大学、国民大学均设立了新闻系。1926年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设新闻科(3年后正式成立新闻系)。此外,沪江大学、大夏大学、光华大学等都开设了新闻课程。大学新闻系一时成了热门的科系。
    这个时期新闻学教育的特点是:1.授课的基本内容仅限于报学,而未涉及其它的新闻学门类;2.教材大都受欧美新闻学观点的影响;3.教员大都由有实践经验的著名记者和编辑担任,因而新闻教育事业的同时,新闻学术团体的新闻学刊物也获得发展。其中比较著名的有:上海国民大学、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学生组织的上海报学会(1925年);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师生组织的复旦大学新闻学会,出版过《新闻世界》季刊和《明日的新闻》半朋刊;著名报人黄天鹏等人组织的北京新闻学会和中华全国新闻学会(1927年),前者出版过《新闻学刊》(1929年1月改名《报学杂志》),后者出版过《纽斯》周刊。1931年10月,党领导的中国新闻学研究会成立,曾试图建立无产阶级新闻学,但这一愿望未能实现。1938年,范长江等人在汉口成立了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出版了《新闻记者》期刊。
    随着新闻教育和新闻学术团体的发展,许多著名报人纷纷著书立说,出版了一批新闻学专著。除第40题中介绍过的徐宝璜的《新闻学》、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外,这个时期出版的比较著名的新闻学著作还有: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黄天鹏的《新闻与新闻记者》、《新闻文学概论》、《新闻学名论集》、《新闻学概要》,任白涛的《应用新闻学》,伍超的《新闻学大纲》,梁士沌的《新闻学概观》,刘觉民的《报业管理概论》,杜超彬的《新闻政策》,周孝庵的《如何编辑新闻》,蒋裕泉的《实用广告学》,伍应衡的《中国报纸研究》,胡道静的《上海的日报》、《上海的定期刊物》、《上海新闻事业的发展》,谢六逸的《新闻教育之重要及其设施》,张继英的《大学新闻系之组织》等。,这批著作,涉及新闻学研究的名个领域,为我国资产阶级新闻学的完整形成作出了贡献。

  • 第5题:

    梁漱溟是二三十年代农村教育改革有代表性的教育家之一,他领导建立的“乡村建设”实验区是()。

    • A、山东邹平、荷泽实验区
    • B、徐公桥实验区
    • C、河北定县实验区
    • D、南京晓庄实验区

    正确答案:A

  • 第6题:

    简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现代设计理念的发展。


    正确答案:1)19世纪末美国大工业的发展促进了美国生产制造体系的形成:用统一的零件设计产品,使之能在国内的任何地方生产和修理。这不但解决了产品分配问题,还促进了销售业的发展。
    2)影响美国早期现代设计发展的力量,不是欧洲知识分子的理想主义,也不是社会民主,而是十足的商业竞争。流线型设计是一场由功能性设计演变成流行式样的设计运动,从交通工具的外形设计开始,几乎波及所有的产品。
    3)流线型风格是美国消费主义至上的设计产物,它的流行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显示了设计引导市场的巨大力量。

  • 第7题:

    乡村建设运动的最有名的是山东乡村建设运动和华北平民教育运动,其领导人为()


    正确答案:梁藗溟晏阳初

  • 第8题:

    在陶行知影响下,二十年代出现了一个乡村教育思潮和()。


    正确答案:乡村教育运动

  • 第9题:

    填空题
    在陶行知影响下,二十年代出现了一个乡村教育思潮和()。

    正确答案: 乡村教育运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二三十年代我国新闻教育事业和新闻学研究的状况如何?

    正确答案: 20年低是我国新闻学教育和新闻学研究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创办了一批大学新闻系科,出版了一批中国人自撰的新闻学著作。继1918年北京大学创立了我国最早的新闻学研究会之后,国内许多大学纷纷办起了新闻系科。1920年上海圣约翰大学设立了新闻系,这是我国大学设立的第一个新闻系。1921年厦门大学设立新闻科。1923年北京平民大学设立新闻系。1924年北京民国大学、政治大学和燕京大学分别设立了报学系新闻系。1925年上海南方大学、国民大学均设立了新闻系。1926年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设新闻科(3年后正式成立新闻系)。此外,沪江大学、大夏大学、光华大学等都开设了新闻课程。大学新闻系一时成了热门的科系。
    这个时期新闻学教育的特点是:1.授课的基本内容仅限于报学,而未涉及其它的新闻学门类;2.教材大都受欧美新闻学观点的影响;3.教员大都由有实践经验的著名记者和编辑担任,因而新闻教育事业的同时,新闻学术团体的新闻学刊物也获得发展。其中比较著名的有:上海国民大学、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学生组织的上海报学会(1925年);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师生组织的复旦大学新闻学会,出版过《新闻世界》季刊和《明日的新闻》半朋刊;著名报人黄天鹏等人组织的北京新闻学会和中华全国新闻学会(1927年),前者出版过《新闻学刊》(1929年1月改名《报学杂志》),后者出版过《纽斯》周刊。1931年10月,党领导的中国新闻学研究会成立,曾试图建立无产阶级新闻学,但这一愿望未能实现。1938年,范长江等人在汉口成立了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出版了《新闻记者》期刊。
    随着新闻教育和新闻学术团体的发展,许多著名报人纷纷著书立说,出版了一批新闻学专著。除第40题中介绍过的徐宝璜的《新闻学》、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外,这个时期出版的比较著名的新闻学著作还有: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黄天鹏的《新闻与新闻记者》、《新闻文学概论》、《新闻学名论集》、《新闻学概要》,任白涛的《应用新闻学》,伍超的《新闻学大纲》,梁士沌的《新闻学概观》,刘觉民的《报业管理概论》,杜超彬的《新闻政策》,周孝庵的《如何编辑新闻》,蒋裕泉的《实用广告学》,伍应衡的《中国报纸研究》,胡道静的《上海的日报》、《上海的定期刊物》、《上海新闻事业的发展》,谢六逸的《新闻教育之重要及其设施》,张继英的《大学新闻系之组织》等。,这批著作,涉及新闻学研究的名个领域,为我国资产阶级新闻学的完整形成作出了贡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梁漱溟是二三十年代农村教育改革有代表性的教育家之一,他领导建立的“乡村建设”实验区是()。
    A

    山东邹平、荷泽实验区

    B

    徐公桥实验区

    C

    河北定县实验区

    D

    南京晓庄实验区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民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乡村教育运动。

    正确答案: ①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农村改进实验区。
    ②陶行知创办的乡村师范和山海工学团。
    ③中华平民教育促进总会的定县实验区。
    ④梁漱溟的“乡村建设”。
    ⑤邰爽秋的“民生本位教育实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科学教育运动发展的主要表现。


    答案:
    解析:
    (1)提倡在学校中加强科学教育,这是科学的教育化趋势。主要包括:传授科学的知识、技能,学习和运用科学的方法,养成科学的态度。
    (2)提倡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教育,开展教育工作,这是教育的科学化趋势。主要包括:注重儿童心理和教育心理研究;广泛开展教育教学方法、课程和教学组织形式等研究;重视教育实验、心理与教育统计和测量。

  • 第14题:

    简述民国初年教育宗旨的内容。
    教育宗旨上:“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共道德”。

  • 第15题: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晏阳初的“平民教育”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无疑为当时乃至后来的社区教育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重要启示。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6题: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前,教育管理学的教学主导模式是()。

    • A、课程学习
    • B、经验传递
    • C、培训模式
    • D、情境模拟教学

    正确答案:B

  • 第17题:

    简述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


    正确答案: 1929—1937年,梁漱溟依据他的乡村建设哲学,制定了《乡村建设理论和实施方案》。他认为“中国问题的内涵虽包含有政治问题、经济问题,而实则是一个文化问题”,并指出:“外国侵略虽为患,而所患不在外国侵略;使有秩序则社会生活顺利进行,自身有力量可以御敌也„”。他的乡村建设,就是社会秩序的建设,其手段就是“教育”。梁漱溟在邹平办设“乡学”、“村学”,其理想是“政、教、富、卫”合一,具体办法是“行政机关教育化”,用“村学”代替“乡公所”,用“乡学”代替“区公所”,使政教合一。
    梁漱溟还认为:“我们这种运动实为中国农民运动的正轨,可以代替共产党。”这就是梁115漱溟乡村建设运动的实质。

  • 第18题:

    请简述乡村建设运动的概况。


    正确答案: 时间:20世纪20末至抗战开始。
    人员:①进步的社会学者、经济学者、农业专家和有志青年;②资产阶级、地主阶级中的改良派;③政府官员。
    主办机构:①学术机构;②高等院校;③民间团体;④政府机关。
    工作重点:①平民教育;②社会救济与社会服务;③农村经济事业;④乡村自治。

  • 第19题: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乡村建设运动”的主要领导人是:梁漱溟和()


    正确答案:晏阳初

  • 第20题:

    汽车美容行业起源于().

    • A、二三十年代
    • B、三四十年代
    • C、四五十年代
    • D、五六十年代

    正确答案:A

  • 第21题:

    判断题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晏阳初的“平民教育”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无疑为当时乃至后来的社区教育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重要启示。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晏阳初在河北定县发起的(),是新中国成立前社区社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A

    乡村改造运动

    B

    平民教育运动

    C

    新农村运动

    D

    人民公社运动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现代设计理念的发展。

    正确答案: 1)19世纪末美国大工业的发展促进了美国生产制造体系的形成:用统一的零件设计产品,使之能在国内的任何地方生产和修理。这不但解决了产品分配问题,还促进了销售业的发展。
    2)影响美国早期现代设计发展的力量,不是欧洲知识分子的理想主义,也不是社会民主,而是十足的商业竞争。流线型设计是一场由功能性设计演变成流行式样的设计运动,从交通工具的外形设计开始,几乎波及所有的产品。
    3)流线型风格是美国消费主义至上的设计产物,它的流行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显示了设计引导市场的巨大力量。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