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定正保公司的生产过程由四项作业组成,机器加工零件、人工组装产品、产品质量检验、不合格品返工。经分析,机器加工零件、人工组装产品是增值作业,产品质量检验、不合格品返工为非增值作业。
增值作业某年平均每季有关资料如下:
月
日 摘要 原材料 工资及福利费 制造费用 合计 9 30 本月生产费用 9 30 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 9 30 约当总产量 9 30 完工产品单位成本 9 30 完工产品成本(8台) 9 30 月末在产品成本 非增值作业某年平均每季的相关资料如下: 作业名称 固定成本总额 单位产出变动成本 实际产出 产品质量检验 7500元 30元/小时 600小时 不合格品返工 6300元 37.5元/小时 570小时 要求:
(1)根据上述资料填写下表,并写出计算过程:
增值成本和非增值成本报告 作业名称 作业性质 作业动因 增值标准 实际产出 非增值成本 增值成本 实际成本 机器加工零件 增值 2700小时 2250小时 人工组装产品 增值 1350小时 1260小时 产品质量检验 非增值 O 600小时 不合格品返工 非增值 O 570小时 合计 (2)假设增值标准不变、质量检验成本不变、返工作业的单位变动成本不变,下一年打算进一步优化价值链,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第1题:
第2题:
G公司是一家生产保健器材的公司,生产两种产品:传统产品和新型产品。公司只有一条生产线,按照客户订单要求分批组织生产。公司实行作业成本管理,有关资料如下:(1)作业同质组G公司建立了五个作业同质组,有关说明如下:①生产准备作业:包括设备调整和材料发放,属于批次水准的作业,公司以产品投产的批次数作为作业动因。②机器加工作业:该项作业属于单位水准作业,由于生产机械化程度较高,设备折旧在成本库中所占比重较大,公司使用机器工时作为作业动因。③产品组装作业:该项作业属于单位水准作业,由于耗用人工工时较多,公司使用人工工时作为作业动因。④质量检验作业:传统产品的技术和质量都已稳定,每批产品只需抽检10%,新型产品则需逐件进行检查。公司以检验时间作为作业动因。⑤市场推广作业:由于传统产品已进入成熟期,公司不采取广告方式扩大市场;新型产品尚处在成长期,公司每月通过广告方式扩大市场份额。(2)单位产品成本预算G公司预先取得的长期资源是与机器加工作业相关的机器设备和厂房。机器加工作业每月可提供的加工工时为650小时,公司按此测算的单位产品成本预算如下:
(3)公司2月份实际生产情况公司2月份生产传统产品400件,新型产品100件,月初、月末均无在产品。传统产品发生直接材料成本16050元,新型产品发生直接材料成本4820元。2月份实际作业量和作业成本发生额如下:
(4)G公司3月份预测销售情况:公司根据长期合同和临时订单预计的3月份的最低销售量为500件,其中传统产品390件,新型产品110件;最高销售量为602件,其中传统产品452件,新型产品150件。
要求:
(1)采用实际作业成本分配率分配作业成本,计算填列G公司传统成品和新型产品的产品成本计算单(计算结果填入答题卷给定的表格内)。
(2)采用预算作业成本分配率分配作业成本(分配时需计算成本差异调整率和调整额,将成本差异分配到有关产品),计算填列G公司传统产品和新型成品的产品成本计算单(计算结果填入答题卷给定的表格内)。
(3)假设除与机器加工作业相关的机器设备和厂房外,其他资源都可按需随时取得,并且G公司可与客户协商减少部分临时订单的供应数量,计算为使G公司利润最大化,G公司可接受的临时订货数量。
(1)
(2)
生产准备作业差异调整率=[558-(0.75*400+2.4*100)]/(0.75*400+2.4*100)=1/30机器加工作业差异调整率=[8415-(15*400+22.5*100)]/(15*400+22.5*100)=0.02产品组装作业差异调整率=[5566-(10*400+15*100)]/(10*400+15*100)=0.012质量检验作业差异调整率=[868-(0.6*400+6*100)]/(0.6*400+6*100)=1/30市场推广作业差异调整率=(1950-100*20)/(100*20)=-0.01
(3)最低销售量下所需机器加工工时=390*1+110*1.5=555(小时)最高销售量下所需机器加工工时=452*1+150*1.5=677(小时)由于现有的作业能力650小时低于677小时,所以,企业不能按可实现的最高销量来组织生产,必须放弃一部分临时订单。按照最低销售量剩余工时=650-555=95(小时)传统产品单位工时边际贡献=(100-66.35)/1=33.65(元/小时)新型产品单位工时边际贡献=(160-113.9)/1.5=30.73(元/小时)由于传统产品单位小时边际贡献大于新型产品,所以优先考虑生产传统产品;传统产品达到最高销售量需要的机器加工作业工时=(452-390)*1=62(小时)生产传统产品的件数:62/1=62(件)剩余工时=95-62=33(小时)还能生产新型产品的件数=33/1.5=22(件)G公司可接受的临时订货数量为生产传统产品62件,新型产品22件。
第3题:
第4题:
在针对产品/服务的生产过程进行的系统分析中,零件加工分析又称()
第5题:
根据作业成本管理原理,某制造企业的下列作业中,属于增值作业的是()。
第6题:
机械产品的生产过程只包括毛坯的制造和零件的机械加工。
第7题:
采取人工或机械分选的方式对农副产品加工称()。
第8题:
在作业成本法下通常难以找到合适的成本动因来将()作业所消耗的资源分配至产品。
第9题:
对
错
第10题:
第11题:
车间管理
直接人工
质量检验
机器调试
第12题:
产品结构分析
产品工序分析
工艺流程分析图
生产过程程序图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一般模具产品的生产过程主要包括生产技术的准备过程、毛坯的制造过程、()、产品的装配过程和各种生产服务活动。
第16题:
SANSCOM公司采用作业成本法系统将成本分配给两种产品P和Q。在组装部门,材料处理成本直接随投入生产的配件数量的变化而变化。机器每个周末都要重新校准和上润滑油,这与这周投入生产的配件数量没有关系。材料处理成本与机器维护成本都是按投入配件的数量分摊给产品的。由于产品P的生产过程进行再造,每个产品所投入的配件数量减少了。产品P的生产过程的再设计将如何影响产品Q的作业成本?()
第17题:
桑斯靠姆公司使用作业成本法分配成本到P和Q两种产品。在装配部门,材料处理成本与产品零件组装数量成正比变化。每周末机器被重新校准和涂油,不管前面组装了多少数量的产品。直接材料处理成本和机器维护成本,是基于零件组装的数量计入产品。由于对产品P的生产流程再造,每单位完工产品需要的零件数量减少。产品P生产流程再造是如何影响产品Q的作业成本的?()
第18题:
制造业生产过程属于(),其生产过程是将原材料加工成零件,由零件组装成部件,最后总装成产品,其生产方式分为车间作业式生产和流水生产。
第19题:
工业品生产加工型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生产过程是将原材料通过机器设备及人工加工后,成为可出售的产品。
第20题:
组装加工
冷冻加工
分选加工
精制加工
第21题:
零件加工作业
产品组装作业
检验作业
次品返工作业
第22题:
产品检验作业
产品运输作业
零件组装作业
次品返工作业
第23题:
产品运输作业
次品返工作业
产品检验作业
零件组装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