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灭菌前微生物污染水平的测定方法?
第2题:
“应当根据所灭菌方法的效果确定灭菌前产品微生物污染水平的监控标准,并定期监控”,生产过程中是否需要监控,还是做工艺验证即可?(FL1-58)
第3题:
应当根据所用灭菌方法的效果确定灭菌前产品微生物污染水平的(),并定期()。
第4题:
采用传统发酵工艺控制应重点考虑的内容不包括()。
第5题:
任何灭菌工艺在投入使用前,必须采用()和(),验证其对产品或物品的适用性及所有部位达到了灭菌效果。
第6题:
食品生产企业应根据产品特点确定关键控制环节进行微生物监控,必要时应建立食品加工过程的微生物监控程序,应包括以下哪些内容()
第7题:
请问灭菌前微生物污染水平和耐热性(D值)的测试方法?
第8题:
在同一条大容量注射剂生产线上,如果有一台灭菌柜,需要进行多个规格产品(如250ml,100ml)以及不同灭菌参数产品(比如灭菌温度和时间不同)的灭菌,那么在进行验证和再验证的过程中,如何进行热分布以及热穿透的验证设计?是否各种规格、各种灭菌条件均需分别进行验证?
第9题:
发酵过程中关键工艺参数的监控
纯化工艺过程需保护中间产品和原料药不受污染
进行微生物污染水平监控
进行含量监控
第10题:
第11题:
在验证和生产过程中,用于监测或记录的温度探头与用于控制的温度探头应当分别设置,设置的位置应当通过验证确定。每次灭菌均应记录灭菌过程的时间-温度曲线
可使用化学或生物指示剂监控灭菌工艺,且可以替代物理测试
应当监测每种装载方式所需升温时间,且从所有被灭菌产品或物品达到设定的灭菌温度后开始计算灭菌时间
应当有措施防止已灭菌产品或物品在冷却过程中被污染。除非能证明生产过程中可剔除任何渗漏的产品或物品,任何与产品或物品相接触的冷却用介质(液体或气体)应当经过灭菌或除菌处理
第12题:
第13题:
一次性使用产品应当注明“()”字样或者符号,已灭菌产品应当注明灭菌方式以及灭菌包装损坏后的处理方法,使用前需要消毒或者灭菌的应当说明消毒或者灭菌的方法。
第14题:
工艺验证期间,应当对()进行监控。与()无关的参数,无需列入工艺验证中。
第15题:
因同步验证批次产品的工艺和质量评价尚未全部完成产品即已上市,企业应当()对验证批次产品的监控。
第16题:
药品生产企业应当定期进行(),监控GMP的实施情况。
第17题:
在适当的生产阶段进行微生物污染水平监控,必要时进行细菌内毒素监测。
第18题:
食品生产企业应根据产品特点确定关键控制环节进行微生物监控,必要时应建立食品加工过程的微生物监控程序,监控项目包括()
第19题:
对于过度杀灭法是否需要进行灭菌工艺验证?残存概率法的产品研发工艺研究与实际生产中验证有何区别?
第20题:
第21题:
湿热灭菌工艺监测的参数应当包括灭菌时间、温度或压力。腔室底部装有排水口的灭菌柜,必要时应当测定并记录该点在灭菌全过程中的温度数据
灭菌工艺中包括抽真空操作的,应当定期对腔室作检漏测试
除已密封的产品外,被灭菌物品应当用合适的材料适当包扎,所用材料及包扎方式应当有利于空气排放、蒸汽穿透并在灭菌后能防止污染
在规定的温度和时间内,被灭菌物品所有部位均应与灭菌介质充分接触
第22题:
第23题:
第24题:
在直射阳光下暴晒6小时
用工艺方法验证灭菌效果
用生物指示剂验证灭菌效果
用化学指示剂验证灭菌效果
用甲醛气体熏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