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学聚会上,甲、乙、丙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做出了一定的成绩,成为了明星、教授和经理。另外, (1)他们分别毕业于音乐系、物理系和中文系 (2)明星称赞中文系毕业者身体健康 (3)物理系毕业者请教授写了一幅字 (4)明星和物理系毕业者生活在同一个城市 (5)乙向音乐系毕业者请教过乐理问题 (6)毕业后,物理系毕业者、乙都没有和丙联系过。 由上述条件,可知( )。 A.丙是明星,甲毕业于物理系 B.乙毕业于音乐系 C.甲毕业于音乐系 D.中文系毕业者是明星

题目
在同学聚会上,甲、乙、丙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做出了一定的成绩,成为了明星、教授和经理。另外,
(1)他们分别毕业于音乐系、物理系和中文系
(2)明星称赞中文系毕业者身体健康
(3)物理系毕业者请教授写了一幅字
(4)明星和物理系毕业者生活在同一个城市
(5)乙向音乐系毕业者请教过乐理问题
(6)毕业后,物理系毕业者、乙都没有和丙联系过。
由上述条件,可知( )。

A.丙是明星,甲毕业于物理系
B.乙毕业于音乐系
C.甲毕业于音乐系
D.中文系毕业者是明星

相似考题
更多“在同学聚会上,甲、乙、丙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做出了一定的成绩,成为了明星、教授和经理。另外, ”相关问题
  • 第1题:

    某市的红光大厦工程建设任务进行招标。有四个建筑公司投标。为简便起见,称它们为公司甲、乙、丙、丁。在标底公布以前,各公司经理分别做出猜测。甲公司经理说:“我们公司最有可能中标,其他公司不可能。”乙公司经理说:“中标的公司一定出自乙和丙两个公司之中。”丙公司经理说:“中标的若不是甲公司就是我们公司。”丁公司经理说:“如果四个公司中必有一个中标,那就非我们莫属了!”标底公开后得知,四人中只有一个人的预测成真了。

    以下哪项判断最可能为真?

    A.甲公司经理猜对了,甲公司中标了。

    B.乙公司经理猜对了,丙公司中标了。

    C.乙公司和丁公司的经理都说错了。

    D.甲公司和乙公司的经理都说错了。


    正确答案:D
    解析:假设甲为真,则乙、丙、丁所说均为假,出现矛盾,丙说的也必须为真,因此,甲说的为假,则丁为真,甲、乙、丙都为假,故正确答案为D。

  • 第2题:

    某部从1、2、3班各抽一名战士举行军事技术比赛。比赛结束后得知:战士甲的成绩比2班战士的成绩好;3班战±的成绩比战士乙的成绩差;战士丙称赞3班战士发挥得好。

    据此,可以推出甲、乙、丙3位战士的成绩按从高到低依次排列为( )。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乙、甲、丙


    正确答案:D
    104.【解析】D。由题干“3班战士……比战士乙”、“战士丙称赞3班战士”可知3班战士既不是乙也不是丙,则3班战士是甲。由“3班战士的成绩比战士乙的成绩差”可知甲成绩比乙差,又因“甲成绩比2班战士成绩好”,可知2班战士不是乙,则2班战士是丙,1班战士是乙。对应题干D为正确选项。

  • 第3题:

    甲、乙、丙三人进行百米赛跑,甲到终点时,乙离终点2米,丙离终点3米。在各自速度不变的情况下,乙到终点时,丙离终点还有多少米?( )


    答案:A
    解析:
    甲、乙、丙三人进行百米赛跑,甲到终点时,乙离终点2米,丙离终点3米,说明在相同的时间内,乙跑了98米,而丙跑了97米,因为速度=路程/时间,所以乙丙的速度之比为98 : 97。设乙速度为x,则丙速度为97x/98。

  • 第4题:

    甲、乙、丙、丁、戊、己六位运动员的跳高纪录有如下比较:
    (1)乙的成绩比丙好,但不如甲;
    (2)丁的成绩不如甲和丙;
    (3)戊的成绩好于丁和己,但不如甲和丙。
    由此,可以确定

    A.丁的成绩好于己
    B.己的成绩好于丁  
    C.戊的成绩好于乙
    D.乙的成绩好于戊

    答案:D
    解析:
    根据题干给出条件可以推理出甲的成绩>乙的成绩>丙的成绩>戊的成绩>丁、己的成绩,丁与己的成绩大小关系不确定。选项中只有D项可以确定,因此选择D选项。

  • 第5题:

    甲为开发一项新型耐高温设备,与某大学的乙、丙教授约定:由甲提供材料、设备、经费、报酬,乙、丙在3个月内完成开发项目,并交付研究成果给甲。为按期完成开发,乙的博士生丁也加入进来,丁负责搜集和翻译最新的英文资料,并负责整理资料和与甲的沟通,项目按期完成并交付技术资料。现就该项技术成果的使用权、转让权发生争议,则谁享有该技术成果的使用权、转让权?()

    A:乙和丙共有
    B:甲、乙和丙共有
    C:乙、丙和丁共有
    D:甲、乙和丙各自单独享有

    答案:D
    解析:
    (1)这是一个委托开发技术合同,未约定技术成果的使用权、转让权,因此依《合同法》第341条的规定,甲方和乙、丙方都有权使用和转让。(2)对于受托人一方而言,乙、丙乃合作开发关系,由于双方在内部也未约定使用权、转让权归属,因此应根据《合同法》第341条的规定,乙、丙均享有使用权和转让权。(3)参与开发的人员包括乙、丙、丁三人,根据《合同法》第327条的规定,该技术成果应归属于完成技术成果的个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技术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条的规定,判断是否属于完成技术成果的个人的标准是:是否对技术成果作出创造性贡献。而作出创造性贡献的人是提出实质性技术构成并由此实现技术方案的人。而那些提供资金、设备、材料、实验条件,进行组织管理,协助绘制图纸、整理资料、翻译文献等人员,不属于完成技术成果的人。因此博士生丁不属于完成技术成果的个人,不享有使用权和转让权。(4)对于使用权、转让权,甲、乙、丙是各自单独享有,而非共有。这尤其体现为:各方可不经他方同意而转让技术成果,且可单独享有所获利益。

  • 第6题:

    下列关于刑法上的因果关系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甲在荒郊野外对乙实施伤害,但由于抢救不及时导致伤口恶化而死亡,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没有因果关系
    B、甲在楼梯上对乙实施严重暴力,乙在急速往楼下逃跑时摔倒,头部受伤死亡的,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具有因果关系
    C、寒冷的冬天,甲为了取乐将100元扔入湖中,乙为了得到100元而跳入湖中而死亡,甲的扔钱行为与乙的死亡具有因果关系
    D、甲乙二人在没有意思联络的前提下,同时向丙开枪,丙中弹而亡。即使事后查明,只有一颗子弹击中丙的心脏,但无法查明是甲乙二人谁的子弹,也应承认甲乙二人的行为对丙的死亡具有因果关系

    答案:B
    解析:
    A项是错误的。理由在于,当不存在介入因素时,判断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的方法是“条件理论”,即,“无A则无B,A就是B的原因”。本案中,如果没有A的伤害行为,乙就不会死,因此二者具有因果关系。
    B项是正确的。理由在于,当先行行为(甲的行为)与最终结果(乙的死亡)之间出现介入因素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因素:一是,先行行为对最终结果的作用力;二是,介入因素是否异常(一般人所预见);三是,介入因素对最终结果的作用力。本案中,甲的暴力行为对乙的死亡的作用力较大,且介入因素(被害人自身的原因)并不异常。因此,综合考虑,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C项是正确的。理由在于,本案中出现的介入因素是乙的行为,在判断时依然遵循上述的标准:甲的行为对最终结果的作用力较小;乙的介入因素较为异常;乙的行为对结果的作用力较大,换言之,结果属于被害人自我负责的范畴。
    D项是错误的。理由在于,当无法查明谁的子弹导致丙的死亡时,属于“事实存在疑问”,此时应作有利于被告人的假设,二人对丙的死亡均否定因果关系。

  • 第7题:

    甲、乙、丙、丁四人是好朋友。在某次数学考试中,甲得分最高,丁得分最低。乙、丙、丁三 人的平均成绩是70,甲、乙、丙三人的平均成绩是80,甲与丁的成绩总和是156。则四人的 平均成绩是( )。

    A. 75.25 B. 72.75 C. 75.75 D. 72.75


    答案:C
    解析:
    C [解析】分析题干可知,乙、丙、丁三人的总成绩为70×3,甲、乙、丙三人的总成绩 为80×3,甲、丁二人的总成绩为156,故70×3 + 80×3 + 156等于四人总成绩的2倍。因此, 四人的平均成绩是(70×3+80×3 + 156)÷2÷4 = 75. 75。

  • 第8题:

    高中同学聚会,甲、乙、丙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做出了一定的成绩,成了教授、作家和市长。
    另外:
    (1)他们分别毕业于数学系、物理系和中文系;
    (2)作家称赞中文系毕业者身体健康;
    (3)物理系毕业者请教授写了一个条幅;
    (4)作家和物理系毕业者在一个市内工作;
    (5)乙向数学系毕业者请教过统计问题;
    (6)毕业后,物理系毕业者、乙都没再和丙联系过。
    则可知()。

    A.丙是作家,甲毕业于物理系
    B.乙毕业于数学系
    C.甲毕业于数学系
    D.中文系毕业者是作家

    答案:A
    解析:
    【知识点】教师基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由(2)推断,作家不是中文系毕业者,故排除D。由(5)推出乙不是数学系毕业者,排除B。由(6)可知,乙、丙都不是物理系毕业者,故甲是物理系毕业者,排除C。故答案选A。

  • 第9题:

    假设“如果甲是经理或乙不是经理,那么丙是经理”为真,可以推出“乙是经理”的结论是哪个?()

    • A、甲不是经理
    • B、甲和丙都是经理
    • C、丙不是经理
    • D、丙是经理

    正确答案:C

  • 第10题:

    甲、乙、丙、丁、戊、己六位运动员的跳高纪录有如下比较: (1)乙的成绩比丙好,但不如甲; (2)丁的成绩不如甲和丙; (3)戊的成绩好于丁和己,但不如甲和丙。 由此,可以确定

    • A、丁的成绩好于己 
    • B、己的成绩好于丁 
    • C、戊的成绩好于乙 
    • D、乙的成绩好于戊

    正确答案:D

  • 第11题:

    单选题
    乙的注册商标与甲的在先注册商标相似,且使用于同一种商品上。在乙的该注册商标核准撤销前,若乙许可第三人丙在同种商品上使用该注册商标,则    (    )
    A

    乙侵犯了甲的商标权,但丙未侵权

    B

    乙未侵犯甲的商标专用权,但丙侵了权

    C

    乙和丙都未侵犯甲的商标专用权

    D

    乙和丙都侵犯了甲的商标专用权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某市对红光大厦工程建设任务进行招标。有四个建筑公司投标,为方便起见,称它们为甲、乙、丙、丁。在标底公布以前,各公司经理分别做出猜测。甲公司经理说:“我们公司最有可能会中标,其他公司不可能。”乙公司经理说:“中标的公司一定出自乙和丙两个公司之中。”丙公司经理说:“中标的若不是甲公司就是我们公司。”丁公司经理说:“如果四个公司中必有一个中标,那就非我们莫属了!”标底公开后得知,四人中只有一个人的预测成真了。以下哪项判断最可能为真?(  )
    A

    甲公司经理猜对了,甲公司中标了

    B

    乙公司经理猜对了,丙公司中标了

    C

    乙公司和丁公司的经理都说错了

    D

    甲公司和乙公司的经理都说错了


    正确答案: C
    解析:
    已知四人中只有一人为真,若甲为真,则丙为真,不能出现两真,所以甲必为假;假如丙为真,则乙也为真,不合题意,所以丙为假,即丙未中标;则中标者或者为乙、或者为丁,所以或者乙所说为真,或者丁所说为真。因此D项正确。

  • 第13题:

    :假设\\\"如果甲是经理或乙不是经理,那么,丙是经理\\\"为真,由以下哪个前提可推出\\\"乙是经理\\\"的结论?( )

    A.丙不是经理

    B.甲和丙都是经理

    C.丙是经理

    D.甲或丙有一个不是经理


    正确答案:A

    本题考查的是假言推理。根据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则否定前件式由丙不是经理可推出并非(甲是经理或乙不是经理)即甲不是经理并且乙是经理。由此可以断定A项正确。其余各项均不能推出乙是经理。

  • 第14题:

    乙雇请的钟点工甲在打扫卫生时,将乙放置在桌子上的花瓶挪至窗台,后大风将花瓶刮落砸伤楼下路人丙,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对受害人丙应该承担民事责任的是()

    A、甲

    B、乙

    C、丙

    D、甲和乙


    参考答案:B

  • 第15题:

    假设“如果甲是经理且乙不是经理。那么丙是经理”为真.由以下哪个前提可推出“乙是经理”的结论?()
    A.甲和丙都不是经理
    B.甲和丙都是经理
    C.甲不是经理,丙是经理
    D.甲是经理.丙不是经理


    答案:D
    解析:
    题干假设是一个充分条件的假言命题,要推出“乙是经理”,即要否定前件,由否定后件则否定前件可知,需否定后件,即要求“丙不是经理”作为前提.而由否定的后件可以得到否定的前件,即甲不是经理或者乙是经理。进而要推出“乙是经理”的结论。需要否定另一个选言肢“甲不是经理”,即要求“甲是经理”作为前提。故正确答案是D。

  • 第16题:

    甲、乙、丙、丁四人是好朋友。在某次数学考试中,甲得分最高,丁得分最低。乙、丙、丁三人的平均成绩是70,甲、乙、丙三人的平均成绩是80,甲与丁的成绩总和是156。则四人的平均成绩是( )。

    A. 75. 25
    B. 72.75
    C. 75. 75
    D. 72. 75

    答案:C
    解析:
    分析题干可知,乙、丙、丁三人的总成绩为70×3,甲、乙、丙三人的总成绩为80×3,甲、丁二人的总成绩为156,故70×3 + 80×3 + 156等于四人总成绩的2倍。因此,四人的平均成绩是(70×3 + 80×3 + 156)÷2 + 4 = 75. 75。

  • 第17题:

    甲、乙、丙、丁四人大学毕业后分别选择了读研、留学和工作。
    已知:①甲和另外一个人选择了读研;其他一人留学,一人工作;
    ②留学的毕业成绩比丙的毕业成绩好;
    ③丁没有选择工作;
    ④丁的毕业成绩不如丙。
    由此可知:

    A. 和甲一起读研的是丙
    B. 乙的毕业成绩不如丁
    C. 乙选择了留学
    D. 丙没有选择工作

    答案:C
    解析:
    ①甲读研,非留非工作②丙非留学;③丁非工作;④丁成绩<丙 结合②得丁<丙<留学→丁非留学⑤;由③⑤得丁读研,又∵甲读研∴乙丙非“读研”,又∵②丙非留学,∴丙工作,∴乙留学。

  • 第18题:

    关于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甲用刀砍伤乙,致其轻伤,但乙因感染破伤风而死亡甲的伤害行为与乙的死亡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B.甲与乙都和丙有仇,甲见乙向丙的食物中投放了5 毫克毒物,且知道5 毫克毒物不能致丙死亡,遂在乙不知情的情况下又添加了5 毫克毒物,丙吃下食物后死亡甲的行为与丙的死亡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C.甲和乙因琐事发生争吵,甲持刀追砍乙,乙狂逃,在闹市区未看清红灯,结果被一辆汽车撞死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D.甲以120公里时速驾车(该高速公路限速为100公里),将突然跑上公路的乙撞死事后证明,即使甲不超速,乙也会被撞死因此,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没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答案:B,C
    解析:
    BC。A:介入因素是产生危害结果的主要原因,且介入因素很异常,故因果关系中断。B:甲、乙的行为都对危害结果的发生起了作用,故都有因果关系。C:乙虽然是被车撞死的,但这一结果是杀人者狂追的正常结果,即此处具有相当因果关系,故仍然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D是客观的因果关系,与刑事责任无关。

  • 第19题:

    某软件主要由操作系统程序和数据库程序组成。受前任项目经理的安排,甲正在开发该软件的数据库程序。乙和丙都在开发软件的操作系统。新任项目经理曾和甲、乙、丙共事,统计过他们开发类似程序的缺陷率水平。如下表所示,为保证该软件的代码质量,新任项目经理应 ( ) 。

    A.调换甲、丙的工作,各自在对方编写的代码基础上继续开发
    B.维持开发任务分工不变,同时让乙培训丙
    C.维持开发任务分工不变,同时让甲培训丙
    D.维持开发任务分工不变,同时让甲培训乙,乙培训丙

    答案:B
    解析:
    根据题干判断,甲的数据库程序缺陷率低,操作系统程序缺陷率高,则甲应该合适做数据库程序,与甲原来的开发任务相同;乙的数据库程序缺陷率高,操作系统程序缺陷率低,则乙应该合适做操作系统程序,与乙原来的开发任务相同;丙的数据库程序和操作系统程序缺陷率都高,则丙需要培训,在甲、乙两人中,选择乙对丙进行培训。

  • 第20题:

    一篇署名为甲(博士生,执笔人)、乙(硕士生)和丙(教授)的论文,投稿前应当征得下列人员同意()。

    • A、甲
    • B、丙
    • C、甲、乙和丙

    正确答案:C

  • 第21题:

    乙的注册商标与甲的在先注册商标相似,且使用于同一种商品上。在乙的该注册商标被撤销前,若乙许可第三人丙在同一种商品使用该注册商标,则()

    • A、乙侵犯了甲的商标权,但丙未侵权
    • B、乙未侵犯甲的商标权,但丙侵了权
    • C、乙和丙都未侵犯甲的商标权
    • D、乙和丙都侵犯了甲的商标权

    正确答案:C

  • 第22题:

    乙的注册商标与甲的先注册商标相似,且使用于同一种商品上。乙的该注册商标被撤销前,若乙许可第三人丙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该注册商标,则()

    • A、乙侵犯了甲的商标权,但丙未侵权
    • B、乙未侵犯甲的商标权,但丙侵权
    • C、乙和丙都未侵犯甲的商标权
    • D、乙和丙都侵犯了甲的商标权

    正确答案:C

  • 第23题:

    单选题
    泡沫灭火系统在现实日常生活中常用于保护甲、乙丙类液体储罐等罐区的火灾,下列场所对泡沫灭火系统选择,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A

    对于水溶性甲、乙、丙类液体火灾,采用液上喷射泡沫方式,且必须选用抗溶性泡沫

    B

    对于非水溶性甲、乙、丙类液体火灾,当采用固定顶储罐时,可以采用液上和半液下喷射,不能采用液下喷射

    C

    对于非水溶性甲、乙、丙类液体火灾,采用液下喷射时,可选用蛋白、氣蛋白、水成膜、成膜氟蛋白泡沫液

    D

    浮顶储罐只能选用液上和半液下喷射


    正确答案: A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