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方法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变化,可采用的方式不包括( )”相关问题
  • 第1题:

    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的复杂性和灵活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参考答案:正确

  • 第2题: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可采用进行的方式,不包括( )

    A.课堂测验
    B.课堂讲授。
    C.课堂讨论。
    D.案例分析。

    答案:A
    解析:

  • 第3题: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不包括()

    A逻辑式组织

    B心理式组织

    C折中式组织

    D训练式组织


    D

  • 第4题: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包括()、()、()、角色扮演法和行为改变法。


    正确答案:认知法、操作法、讨论法

  • 第5题:

    怎样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


    正确答案:在实际的培训过程中,并不是说一种教学方法能适合所有的教学内容,每种课程内容都有其最佳的表现形式。培训就是要通过最合适的方法让学员感知、理解、提升、运用,达到效果的最佳。在实践中,让人感知,就用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让人理解,就用讲授法、游戏法、讨论法;要让人在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就可以选择情景模拟发、角色扮演法等。

  • 第6题:

    试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


    正确答案: (一)认知法
    这种方法主要依靠学生的感知、想象和思维等认知活动来达到教学目标。
    1、阅读和听故事
    2、录音录像:让学生看富有教育意义的录音录像。
    3、艺术欣赏: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
    4、联想活动:通过学生的观念联想活动,来训练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故事接力等。
    (二)操作法
    1、游戏
    2、作业:借助练习、劳动、手工等各种作业
    3、心理测验
    4、讲演:事先准备和即兴发挥,可以训练口才,培养机智,增进同学间的相互了解。
    5、绘画:例如集体做画培养合作性。
    6、唱歌:调动情绪,引起共鸣。
    (三)讨论法
    1、专题讨论:针对学生普遍面临的问题进行专题讨论,如新学期,讨论如何适应环境;考试前,讨论如何克服考试焦虑;放假前,讨论如何度过假期。
    2、辩论
    3、脑力激荡
    4、配对讨论:两个人先讨论,得到结果,再与另两个人的意见协商,形成四个人的意见,再与另4个人一起协调,获得8个人的结论。
    5、六六讨论:分组讨论,每组6人,每人发言一分钟,人人参与且省时的讨论方法。
    6、意见箱:要求学生平时将意见或问题投入意见箱,在上心理课时,向全班宣读,共同讨论。
    (四)角色扮演法
    让学生以一种类似游戏的方式,表演出自己的心理或行为问题,进而起到增进自我认识,减轻或消除心理问题,发展心理素质的作用。主要有:
    1、哑剧表演:老师提出主题或情景,让学生不用语言而用表情动作表演出来。例如表演与新同学见面的情景,赞美别人的情景。促进非言语沟通。
    2、空椅子表演:一个人表演,适合于社交困难的学生。如与异性交往困难。
    3、角色互换:参与的人有两个或更多。如一个扮演失败者,一个扮演帮助者,两人对话一段时间后,互换椅子和角色。
    4、双重扮演:要求两个学生一起表演,一个是有问题的学生,一个是助理演员。有问题的学生表演什么,助理演员就重复什么,这样可以重现事实,帮助学生认识自己。
    5、改变自我:让学生扮演自己改变后的情况。例如,多动学生,扮演改变后不再多动。
    6、魔术商店:老师扮店主,学生扮买主,贩卖理想、健康、幸福、财富等,学生说出自己想要的东西及原因,老师问愿意拿什么来交换。
    (五)行为改变法
    利用行为强化的原理,帮助学生建立良好行为或消除不良行为。如:奖励与惩罚;示范学习;肯定性训练;果敢训练等。

  • 第7题: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课前准备的主要目的是()

    • A、确定教学方法
    • B、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
    • C、理清活动结构
    • D、了解学生和建立关系

    正确答案:D

  • 第8题:

    ()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核心部分。

    • A、认知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 B、活动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 C、渗透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 D、环境性(隐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正确答案:A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正确答案: 榜样引导法行为强化法(一)认知法(二)操作法(三)讨论法(四)角色扮演法(五)行为改变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不包括()
    A

    逻辑式组织

    B

    心理式组织

    C

    折中式组织

    D

    训练式组织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填空题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包括()、()、()、角色扮演法和行为改变法。

    正确答案: 认知法、操作法、讨论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课前准备的主要目的是()
    A

    确定教学方法

    B

    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

    C

    理清活动结构

    D

    了解学生和建立关系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估的内容主要是( )

    A.课程设置

    B.教材及教师

    C.教学方法和过程

    D.课程效果


    正确答案:ABCD

  • 第14题: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有哪些?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
    1、逻辑式组织: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因此,教学内容的组织应适应这一规律,采用螺旋式上升的形式来组织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2、心理式组织:它是以学生在学习、生活、成长过程中所发生的心理现象来组织教学内容,也就是按学生心理发展的各个类别顺序来组织。这种组织方式是以学生为本位,注重学生的兴趣与需求。一般来说,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应采取折中式组织,也就是调和上述两种方式,选取它们的优点。当然,两种组织方式的比例不是机械的、固定的,而应该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有所侧重。

  • 第15题:

    在组织教学时,教练员可根据()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

    • A、教学项目
    • B、教学内容
    • C、教学条件
    • D、学员特点

    正确答案:A,B,C,D

  • 第16题:

    简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正确答案: 榜样引导法行为强化法(一)认知法(二)操作法(三)讨论法(四)角色扮演法(五)行为改变法

  • 第17题:

    关注学生的需要,根据学生具体存在的问题来制定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主题,这体现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的什么原则?


    正确答案: 以学生为中心

  • 第18题: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估的内容主要是()

    • A、课程设置
    • B、教材及教师
    • C、教学方法和过程
    • D、课程效果

    正确答案:A,B,C,D

  • 第19题: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认知教学方法主要包括()

    • A、讲授法
    • B、阅读和讲故事
    • C、参观访问
    • D、艺术欣赏

    正确答案:A,B,C,D

  • 第20题:

    举例说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


    正确答案: 1、认知法
    (1)讲授法
    (2)阅读和听故事
    (3)多媒体教学
    (4)艺术欣赏
    2、操作法
    (1)游戏
    (2)工作
    (3)测验
    (4)讲演
    (5)绘画,唱歌,舞蹈等艺术活动
    3、集体讨论法
    (1)小组讨论法
    (2)辩论
    (3)脑力激荡
    (4)配对讨论
    (5)六六讨论法
    4、角色扮演法
    (1)哑剧表演
    (2)空椅子表演
    (3)角色互换
    (4)双重扮演
    (5)魔术商店
    5、行为改变法

  • 第21题:

    多选题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估的内容主要是()
    A

    课程设置

    B

    教材及教师

    C

    教学方法和过程

    D

    课程效果


    正确答案: A,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多选题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认知教学方法主要包括()
    A

    讲授法

    B

    阅读和讲故事

    C

    参观访问

    D

    艺术欣赏


    正确答案: D,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试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

    正确答案: (一)认知法
    这种方法主要依靠学生的感知、想象和思维等认知活动来达到教学目标。
    1、阅读和听故事
    2、录音录像:让学生看富有教育意义的录音录像。
    3、艺术欣赏: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
    4、联想活动:通过学生的观念联想活动,来训练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故事接力等。
    (二)操作法
    1、游戏
    2、作业:借助练习、劳动、手工等各种作业
    3、心理测验
    4、讲演:事先准备和即兴发挥,可以训练口才,培养机智,增进同学间的相互了解。
    5、绘画:例如集体做画培养合作性。
    6、唱歌:调动情绪,引起共鸣。
    (三)讨论法
    1、专题讨论:针对学生普遍面临的问题进行专题讨论,如新学期,讨论如何适应环境;考试前,讨论如何克服考试焦虑;放假前,讨论如何度过假期。
    2、辩论
    3、脑力激荡
    4、配对讨论:两个人先讨论,得到结果,再与另两个人的意见协商,形成四个人的意见,再与另4个人一起协调,获得8个人的结论。
    5、六六讨论:分组讨论,每组6人,每人发言一分钟,人人参与且省时的讨论方法。
    6、意见箱:要求学生平时将意见或问题投入意见箱,在上心理课时,向全班宣读,共同讨论。
    (四)角色扮演法
    让学生以一种类似游戏的方式,表演出自己的心理或行为问题,进而起到增进自我认识,减轻或消除心理问题,发展心理素质的作用。主要有:
    1、哑剧表演:老师提出主题或情景,让学生不用语言而用表情动作表演出来。例如表演与新同学见面的情景,赞美别人的情景。促进非言语沟通。
    2、空椅子表演:一个人表演,适合于社交困难的学生。如与异性交往困难。
    3、角色互换:参与的人有两个或更多。如一个扮演失败者,一个扮演帮助者,两人对话一段时间后,互换椅子和角色。
    4、双重扮演:要求两个学生一起表演,一个是有问题的学生,一个是助理演员。有问题的学生表演什么,助理演员就重复什么,这样可以重现事实,帮助学生认识自己。
    5、改变自我:让学生扮演自己改变后的情况。例如,多动学生,扮演改变后不再多动。
    6、魔术商店:老师扮店主,学生扮买主,贩卖理想、健康、幸福、财富等,学生说出自己想要的东西及原因,老师问愿意拿什么来交换。
    (五)行为改变法
    利用行为强化的原理,帮助学生建立良好行为或消除不良行为。如:奖励与惩罚;示范学习;肯定性训练;果敢训练等。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