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叶圣陶的现代语文教育思想强调了()的观点;提出了“语文教材无非是()”的论。
教是为了不教;例子
略
第2题:
试结合自己所教的初中语文教材,谈谈教材对口语交际内容编排的优点与不足。
以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1)教材口语交际教学的内容编排的优点
初中口语交际教学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内容主题和实施方式灵活多样,其内容主题首先分为多人交互和单人进行的两种交际形式,多人交互的交际主要包括讨论、辩论、询问、采访、劝说、交谈、模拟面试、模拟对话交流、模拟导游、听取意见等,单人进行的口语交际主要有复述、解说、演讲、讲故事、自我介绍、自我推荐、口头描述、口头评论、口头介绍、口头陈述、专题汇报、即席发言、讲述见闻等,一般口语交际的内容多与写作、综合性学习整合在一起,或呈现与研讨与练习或补白中,除此之外,教师可根据情况随机安排相关内容及训练。
(2)教材口语交际教学的内容编排的不足
略
第3题: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提出的活教育的三大目标,其中“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反映了()的价值取向。
第4题:
人说教材只不过是例子,请你就语文教材与语文教学的关系陈述自己的看法。
第5题:
“庶”与“富”是“教”的先决条件。首次提出这一教育观点的教育家是()。
第6题:
提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家是()
第7题:
第8题:
教材的编排对我们设计教学方案很有帮助,但学情也不容忽视
要严格按教材来教,不然大家想怎么教就怎么教,还不乱套了
教材就是个材料,我们自己心里最有数,擅长教什么就教什么
教材可以看看,真正教的时候,还要遵循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
第9题:
第10题:
孔子
孟子
荀子
墨子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首先提出“庶富教”思想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老子
第14题:
试结合自己所教或所见的初中语文教材,谈谈如何科学、合理的使用初中语文教材。
科学、合理的使用初中语文教材应该做到:
(1)统观全套教科书,了解编辑意图和编辑原则。
(2)熟悉整册课本,明确教学重点。首先要根据教学单元定制学期教学计划;其次要处理好讲读课文、自读课文与课外自读课文三者之间的关系;最后还要根据课文的问题特征和作家写作风格等精心设计篇章处理艺术。
(3)钻研教科书内容,研究教学策略。常用策略有:目标导向式;比较式;化简为繁,化难为易;突出特点,加深理解;利用插图,增强教学效果。
(4)灵活应用,适当调整。常用方法有:在历史性的教科书中注入新的观点;自组单元,显示新意。寻找课文在主题、文体、风格等方面的相似性,重组单元,使教学内容更为丰厚;适当抽换内容。
略
第15题:
王夫之关于教与学关系的正确认识是()
第16题:
新课程标准认为语文教师应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教”的教学境界,怎么理解?
第17题:
陶行知提出“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第18题:
《必修三》第三课教材说:“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而复旦大学吴松弟教授通过电脑光盘检索,发现三教合一之称在整个《四库全书》中只出现过八次,且全都是在元代以后,也就是说,在明代之前,只有三教的概念,而根本没有三教合一概念的流行。据此,你认为下列哪种说法可以成立()
第19题:
第20题:
在教学《荷塘月色》时,教师要以“教材”这个“例子”指导学生吸取作者语言的长处,以课本中的范文为习作榜样。留心作者如何用词、造句、布局、谋篇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时,重点在由这篇课文引导学生学习《红楼梦》这一名著
课文是读与写的例子,要用好这个资源,创设由内化——外化的迁移、变通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切实地学好语言和表达方法
教材是个例子。教师在使用教材时就要正确处理教材和课外学习资源的关系,既不能拘泥于教材,又不能脱离这个“例子”
第21题:
第22题:
马克思
布鲁纳
叶圣陶
陶行知
第23题:
教可以代替学
学可以代替教
教比学重要
教是为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