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第2题:
康茨提出了“学校敢于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吗?”的命题,阐述了()改造社会的责任。
第3题:
“统账结合”原则的目标是要建立一种()相结合、()相结合的新的运行机制。
第4题:
提出“我们的新使命,是要征集一百万个同志,创设一百万所学校,改造一百万个乡村”口号的教育家是()。
第5题:
科学与人文整合的课程文化是现代学校课程文化建设所倡导的一种新的课程文化形态。
第6题: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成为课堂教育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第7题:
ARPA最初研究的是一种简写为Internet的方法,其目的是()。
第8题:
有关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要求的说法,错误的是()
第9题:
课程即学习经验
课程即文化再生产
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
课程即社会改造
第10题:
对
错
第11题:
教师
教育
学校
班级
第12题:
学校要严格执行国家和市颁布的课程方案
保证开齐开足规定课程,仅毕业年级除外
严禁随意增减课程及课时
严禁随意提前结束新课
第13题:
校长的课程领导是学校课程领导的重要层级,是指校长对学校课程的设计、发展、实施和评价所发挥的沟通协调和支持功能,其目的在于改善学校课程的内涵与运作机制,进而提升教师的()以及学生的()。它不仅包含行政事务和管理技术的运用,同时也促成学校课程发展组织和制度的建立。
第14题:
认为“课程不应该帮助学生去适应社会,而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和社会文化”,这是()的观点。
第15题:
由政府或学校规定,学生必须学习而且要达到规定标准的课程叫做()
第16题:
学校的建筑、设备、诗墙、画廊等是一种()。
第17题:
新课程改革是要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课程的管理者有()
第18题:
“学校要敢于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是哪种课程定义的口号?()
第19题:
熊彼特认为,所谓创新就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
第20题:
蔡元培
陶行知
黄炎培
陈鹤琴
第21题:
课程应该有益于促进人的尊严和潜能的发展
课程应该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活动为中心加以组织
课程不应该帮助学生适应社会,而是应该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社会文化
课程标准应该体现丰富性、循环性、关联性和严密性
第22题:
对
错
第23题:
经验主义课程论
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
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
存在主义课程论
后现代主义课程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