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A.组织性
B.独立性
C.选择性
D.创造性
第2题:
组织中每个成员必须承担本人及所属下级的一切责任。这体现了组织设计的 ( )。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学生都成为教师控制之中的标准个体,成为驯服的工具,而是()
第6题:
不一致谬误是指违背了规则“一个好论证必须其每个前提都是可接受的”。()
第7题:
冰心说:“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丰富美好的内心世界。”这句话体现了()
第8题:
第9题:
组织性
独立性
选择性
创造性
第10题: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学生有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每个学生都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
第11题:
权力层次性
职责与权力一致
分工与合作
责任不可下推
第12题:
学生是责权主体
学生是独特的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是完整的人
第13题:
为了鼓励孩子在学校取得好成绩,许多家长这样教育孩子:“在学校里从来都是以学习成绩论优劣。你要么成绩好,要么成绩差。在老师的眼里,你要么是好学生,要么是差学生。由于所有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在老师眼里都是好学生,所以每个学习差的学生在老师眼里都是差学生。”
为使家长的论证成立,以下假设必须成立的一项是()
A.在学校里,学习成绩不是评价学生优劣的唯一指标
B.老师具有区分好学生和差学生的能力
C.在老师眼里,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未必是好学生
D.在老师眼里,好学生就是学习成绩好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每个学生都是有自己生命追求与生命尊严的价值主体,这体现了认识学生的()。
第17题:
在组织中,每个功能部门都是一个权力结点,组织内部的命令通过各功能结点发布、传递和执行,同时每个功能部门又都有相应责任,这体现了()原则。
第18题:
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是()。
第19题:
好的目标可以激励孩子走向成功
确定了好的目标,孩子就可以成功
没有目标,孩子就不会努力
没有好的目标,孩子就不能成长
第20题:
第21题:
让每个学生都能上大学
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智者
让每个学生成才
为每个学生以后的发展和成长奠定坚实而稳定的基础
第22题:
发展性
全面性
个体性
具体性
第23题: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人
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独立学习的能力
每个学生都有独立的倾向和独立的要求
教师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