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为什么要设置加宽?加宽缓和段的长度如何确定?”相关问题
  • 第1题:

    无中央分隔带的公路缓和段上的超高,绕内边轴旋转时,是指()的路面内侧边缘线保留在原来的位置不动。

    • A、路基未加宽时
    • B、路面未加宽时
    • C、路面加宽后

    正确答案:B

  • 第2题:

    当曲线加宽与超高同时设置时。加宽缓和段应与超高缓和段长度等长,且()。

    • A、内侧增加宽度
    • B、外侧减少超高
    • C、内侧减少宽度
    • D、外侧增加超高

    正确答案:A,D

  • 第3题:

    曲线轨距加宽递减说法错误的有()

    • A、曲线轨距加宽应在整个缓和曲线内递减。如无缓和曲线,则在直线上递减,递减率不得大于1.5‰
    • B、复曲线应在正矢递减范围内,从较大轨距加宽向较小轨距加宽均匀递减
    • C、两曲线轨距加宽按1.5‰递减,其终点间的直线长度不应短于10m
    • D、特殊条件下轨距加宽递减,铁路局可根据具体情况规定,但不得大于2‰

    正确答案:B,D

  • 第4题:

    简述加宽缓和段长度的确定方法。


    正确答案: 对于设置有缓和曲线的平曲线,加宽缓和段应采用与缓和曲线相同的长度。对于不设缓和曲线,但设置有超高缓和段的平曲线,可采用与超高缓和段相同的长度。
    既不设缓和曲线,又不设超高的平曲线,加宽缓和段应按渐变率为1:15,且长度不小于10M的要求设置。
    对于复曲线的大小圆之间设有缓和曲线的加宽缓和段,均可按上述方法处理。

  • 第5题:

    平曲线上为什么要设置加宽?如何加宽?


    正确答案: 汽车行驶在曲线上,各轮迹半径不同,其中后内轮轨迹半径最小,且偏向曲线内侧,故曲线内侧应增加路面宽度,以确保曲线上行车的顺适与安全。
    根据几何关系,另外考虑到车速的影响,可根据公式计算得出加宽值,对于半径R>250m的园曲线,可以不设置加宽值。
    由三条以上车道构成的行车道,其加宽值应另行计算。各级公路的路面加宽后,路基也应相应加宽。
    四级公路路基采用6.5m以上宽度时,当路面加宽后剩余的路肩宽度不小于0.5m时,则路基可不予加宽;小于0.5m时,则应加宽路基以保证路肩宽度不小于0.5m。分道行驶的公路,当园曲线半径较小时,其内侧车道的加宽值应大于外侧车道的加宽值。设计时应通过计算确定其差值。为了使路面宽度变化连续,还需要增加加宽过渡段。

  • 第6题:

    当圆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m时,应在圆曲线内侧加宽,并应设置加宽缓和段。

    • A、150
    • B、200
    • C、250
    • D、300

    正确答案:C

  • 第7题:

    曲线轨距加宽值规定正确的是()。

    • A、曲线轨距加宽应在整个缓和曲线内递减
    • B、复曲线应在正矢递减范围内,从较大轨距加宽向较小轨距加宽均匀递减
    • C、两曲线轨距加宽按1‰递减,其终点间的直线长度不应短于10m
    • D、在困难条件下,站线上的轨距加宽可按2‰递减

    正确答案:A,B,C,D

  • 第8题:

    设计中确定加宽缓和段长度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正确答案: 在公路设计中,加宽缓和段长度应考虑:
    (1)加宽所需的最小长度。在不设缓和曲线或超高缓和段时,加宽缓和段长度应按渐变率1:15且不小于10m的要求设置;
    (2)超高缓和段长度LC
    (3)缓和曲线长度ls

  • 第9题:

    判断题
    在选用缓和曲线(或缓和段)长度时,应根据超高缓和段,加宽缓和段及缓和曲线三者之中选用最短者作为缓和曲线长度。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下列关于园路平面线型设计叙述错误的是()。
    A

    曲线加宽值与车体长度的平方成正比

    B

    弯道中心线平曲线半径R≥200m时可不必加宽

    C

    曲线加宽值与弯道半径成反比

    D

    为使直线路段上的宽度逐渐过渡到弯道上的加宽值,不能设加宽缓和段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判断题
    对于加宽问题,加宽缓和段应与缓和曲线的长度不同。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多选题
    下面关于园路曲线加宽表述正确的是()。
    A

    曲线加宽值与车体长度的平方成正比

    B

    曲线加宽值与弯道半径成反比

    C

    弯道中心线平曲线半径R≥20m时可不必加宽

    D

    为使直线路段上的宽度逐渐过渡到弯道上的加宽值,需设加宽缓和段


    正确答案: D,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下列关于园路平面线型设计叙述错误的是()。

    • A、曲线加宽值与车体长度的平方成正比
    • B、弯道中心线平曲线半径R≥200m时可不必加宽
    • C、曲线加宽值与弯道半径成反比
    • D、为使直线路段上的宽度逐渐过渡到弯道上的加宽值,不能设加宽缓和段

    正确答案:D

  • 第14题:

    下面关于园路曲线加宽表述正确的是()。

    • A、曲线加宽值与车体长度的平方成正比
    • B、曲线加宽值与弯道半径成反比
    • C、弯道中心线平曲线半径R≥20m时可不必加宽
    • D、为使直线路段上的宽度逐渐过渡到弯道上的加宽值,需设加宽缓和段

    正确答案:A,B,D

  • 第15题:

    缓和曲线的设置可使曲线的轨距加宽和外轨高得以过渡。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6题:

    当平曲线有加宽设计时,一般情况下加宽缓和段长度应与缓和曲线、()长度保持一致。


    正确答案:圆曲线

  • 第17题:

    对于加宽问题,加宽缓和段应与缓和曲线的长度不同。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8题:

    为了适应车辆从一条折线段进入另一折线段需要设置()。

    • A、道路平面曲线
    • B、超高缓和段
    • C、加宽缓和段
    • D、平面曲线加宽段

    正确答案:A

  • 第19题:

    位于曲线地段的隧道,缓和曲线部分分两段加宽,自圆曲线至缓和曲线中点,并向直线方向延长(),采用圆曲线加宽断面。其余缓和曲线,包括自缓和曲线起点向直线方向延长22m,采用圆曲线,加宽值一半进行加宽。

    • A、10m
    • B、15m
    • C、13m
    • D、26m

    正确答案:C

  • 第20题:

    多选题
    当曲线加宽与超高同时设置时。加宽缓和段应与超高缓和段长度等长,且()。
    A

    内侧增加宽度

    B

    外侧减少超高

    C

    内侧减少宽度

    D

    外侧增加超高


    正确答案: B,D
    解析: 当曲线加宽与超高同时设置时,表示道路的平面线半径较小,且道路设计达到一定速度。因此,加宽与超高缓和段长度最好相等。以便施工处理,降低技术难度,且内侧增加宽度,外侧增加超高。

  • 第21题:

    单选题
    为了适应车辆从一条折线段进入另一折线段需要设置()。
    A

    道路平面曲线

    B

    超高缓和段

    C

    加宽缓和段

    D

    平面曲线加宽段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如何确定航道标准水深、航道宽度?弯曲航道为什么要加宽?

    正确答案: (一)航道标准水深1.航道标准水深(航道设计水深)的定义设计最低通航水位下的航道范围内保证的最小水深。
    2.航道标准水深的计算H=T+ΔH式中:H ─航道标准水深(m);T ─设计船型标准吃水(m);△H─富裕水深(m)
    (二)航道标准宽度 航道宽度=航迹带宽度+安全富裕宽度
    弯道加宽的情况有些困难弯道因受河道地形限制,不能满足要求的最小弯曲半径,则应采取航道加宽措施。在弯道上航行,还必须有足够的通视距离,以便安全会让对方来船。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多选题
    关于曲线轨距加宽递减的正确说法是()
    A

    在整个缓和曲线内递减。

    B

    复曲线从较大轨距加宽向较小轨距加宽均匀递减。

    C

    两曲线轨距加宽按1‰递减,其终点间的直线长度不

    D

    在困难条件下,站线上的轨距加宽可按2‰递减。


    正确答案: B,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当圆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m时,应在圆曲线内侧加宽,并应设置加宽缓和段。
    A

    150

    B

    200

    C

    250

    D

    300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