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蛋白质的变性A.280NM B.蛋白质分子颗粒大小在1~100NM之间 C.特定的空间构象被破坏,理化性质丧 ”相关问题
  • 第1题:

    蛋白质变性时不应出现的变化是

    A.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

    B.失去生物活性

    C.蛋白的空间构象破坏

    D.蛋白质分子中离子键被破坏

    E.蛋白质分子个别肽键被破坏


    正确答案:E

  • 第2题:

    蛋白质变性时不应出现的变化是

    A: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
    B:失去生物活性
    C:蛋白的空间构象破坏
    D:蛋白质分子中离子键被破坏
    E:蛋白质分子个别肽键被破坏

    答案:E
    解析:

  • 第3题:

    8、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蛋白质的变性是空间结构被破坏,理化性质不变。

    B.蛋白质变性是指一级结构被破坏,理化性质未变。

    C.蛋白质的变性是指一级结构和空间结构同时被破坏,溶解度降低。

    D.蛋白质的变性是指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未破坏,但生物活性丧失。


    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连成肽链;蛋白质是由一条或多条多肽链组成的生物大分子;各种氨基酸残基按一定的顺序排列

  • 第4题:

    与蛋白质理化性质不符的一项

    A.蛋白质由氨基酸组成
    B.具有两性解离性质
    C.变性即空间构象破坏
    D.蛋白质变性是不可逆的
    E.蛋白质具有凝固作用

    答案:D
    解析: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病理分类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 1995年制定的肾小球疾病病理学分类标准可分为:
      (1)轻微病变性肾小球病。
      (2)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病。
      (3)弥漫性肾小球肾炎 1)膜性肾病。 2)增生性肾炎:①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②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③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④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3)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4)未分类的肾小球肾炎:微小病变隶属于轻微肾小球病变,局灶性肾小球肾炎和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均隶属于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病变。尽管肾小球疾病的临床和病理类型之间有一定联系,但肾活检仍是确定肾小球疾病病理 类型和病变程度的必要手段,正确的病理诊断又必须与临床密切结合。

  • 第5题:

    蛋白质变性时不应出现的变化是

    A.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
    B.失去生物活性
    C.蛋白的空间构象破坏
    D.蛋白质分子中离子键被破坏
    E.蛋白质分子个别肽键被破坏

    答案:E
    解析:
    蛋白质变性的本质是空间构象被破坏,生物活性的丧失,但一级结构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