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
解析:
【详解】
在清末变法修律过程中,为配合官制改革及一些新的诉讼法规的颁行,清政府对相传已久的旧诉讼体制和审判制度进行了一些改革。虽然由于守旧势力的干预和影响,清末变法修律过程中诉讼法律、法规的修订步履维艰,但也初步引进了一系列西方近现代诉讼制度、审判原则和法律术语。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在诉讼程序上实行四级三审制度。
(2)规定了刑事案件公诉制度、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民事案件的自诉及代理制度、证据制度、保释制度等,并承认律师活动的合法性。
(3)在审判制度上,允许辩论,实行回避、公开审判等,并明确了预审、合议、公判、复审等程序。
(4)初步规定了法官及检察官考试任用制度。
(5)改良监狱及狱政管理制度。
值得注意的是,清末推行的司法改革,如同整个“变法修律”、“预备立宪”活动一样,大多停留在文字上,有些措施即使实施,也往往流于形式。这些诉讼制度上的改良与改进的意义,仅在于为中国司法诉讼制度的近代化过程积累了材料,准备了舆论,提供了初步的基础。
更多“简述清末诉讼制度的改革。”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清末司法组织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答案:
    解析:
    (1)改刑部为法部,掌管全国司法行政事务,以使行政与司法分立;改省提刑按察使司为提法使司,负责地方司法行政及司法监督。

    (2)改大理寺为大理院,作为全国最高审判机关。在地方设立高级审判厅、地方审判厅和初级审判厅,形成新的司法系统。

    (3)实行审检合署,在各级审判厅内设置相应的检察厅。

  • 第2题:

    清末新政是一场触及到根本政治制度的改革运动。


    正确答案:错误

  • 第3题:

    简述清末诉讼审判制度之改革。


    正确答案: (1)实行四级三审终审制。
    (2)实行刑事公诉、民事代理制,证据制度,保释制度。律师制度也同时建立。
    (3)实行审判公开、法官回避以及预审、合议、公判、复判等程序。
    (4)实行法官检察官考试任用制。
    (5)设罪犯习艺所,对罪犯实行感化教育。

  • 第4题:

    清末,诉讼制度改革,在诉讼程序上实行:()。

    • A、四级三审制
    • B、三级终审制
    • C、四级终审制
    • D、四级二审制

    正确答案:A

  • 第5题:

    清末政治制度改革失败的原因?


    正确答案: 一、改革缺乏强有力的领导。
    二、地方督抚对改革态度冷淡、倍加阻挠,使改革流于形式。
    三、众多中小官吏对新政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和认识,甚至持反对态度。
    四、严重的财政困难是造成改革失败的又一原因。
    五、盲目仿效日本立宪做法,给改革带来了无穷灾难,直接导致立宪派对清政府的背离,加速改革的失败。
    六、列强对清政府的改革持冷谈态度。

  • 第6题:

    清末仿行立宪政体,首先试图的改革的是()

    • A、军事制度
    • B、政治制度
    • C、教育制度
    • D、法律制度

    正确答案:B

  • 第7题:

    问答题
    试述清末教育制度的改革。

    正确答案: 1.建立新式学堂
    1860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逼迫清政府签定《北京条约》,“朝廷鉴于外交挫衄,非兴学不足以图强”,在“自强”的名义下,先后建立了同文馆、广方言馆、福建船政学堂、南北洋水师学堂、武备学堂等新式学堂,以培养当时急需的翻译、制造技术和陆海军人才,并在1868年以后向外国派遣留学生。此后,一些督抚也模仿西式公立学校制度建立了一些新式学堂,1898年在北京建立了京师大学堂。这种学堂没有与入仕制度相结合,还不能广泛地搜罗人才,有人称之为“无系统教育时期”。
    2.废除八股文,另立取士标准
    1901年,清政府宣布废除八股文,改以《四书》、《五经》及改论中国历史、政治和西方政治及学术的文章作为取士的标准,这就促使新式学堂迅速发展。与此同时,还给予学堂毕业生以文官候选人的待遇;吸引了大批学生入学。
    3.颁布《钦定学堂章程》
    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学堂教育开始步入系统化。《章程》规定:学堂正规教育分初、中、高三级。分别采用升级制,最高可升入通儒院。通儒院和和分科大学堂的毕业生授予进士,高等学堂毕业生授予举人,中学堂和高等小学堂毕业生授予生员功名,都可取得入仕资格。为加强对学堂的管理,1905年12月中央建立了学部,作为全国教育行政管理机构。
    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学堂毕业生直接取得功名,学堂教育成为选拔官吏的重要途径,促进了教育的制度化、正规化。
    新的学堂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教事业的发展。但它毕竟是在封建专制统治旧体制之下建立的。因此,它又必然保留着旧制度的许多基本特点。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清末视学制度的管理---论述清末视学制度的管理。

    正确答案: 一、视学制度的形成“癸卯学制”颁布后全国掀起了兴学热潮,为加强对学校的控制与管理着手改革旧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建立了视学制度:中央设学部,省设学务公所,县设劝学所,他们相应的监督机制是:中央视学、省视学、县视学。
    二、视学资格及业务范围视学官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宗旨正大、深明教育原理;精通外国文及各种科学。视学官的业务范围(内容)比较全面,既有行政督导,也有学校管理方面工作,既有面上工作,又有专项事件的点上工作。
    三、视学权限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调查、监督和指导;
    四、特点及影响特点有四:建制上建立了“中央视学、省视学、县视学”三级视学网;明确规定了视学的权限和业务范围;视学报告为教育决策服务;对视学有一套管理制度。视学制度是中国近代教育督导制度的雏形和发展,它对改变整个教育管理结构、提高教育行政效率有很大的作用,为以后教育督导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富足经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清末,诉讼制度改革,在诉讼程序上实行:()。
    A

    四级三审制

    B

    三级终审制

    C

    四级终审制

    D

    四级二审制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清末新政产生的原因、主要改革内容及影响。

    正确答案: 原因:清王朝在义和团战争中几乎垮台。为了继续取得帝国主义的扶植,安抚统治阶级内部各派系和资产阶级上层人物并欺骗人民,还在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逃亡西安期间,便发布“罪已诏”和“改革”谕旨要求官员们各就现在情弊,参酌中西政治,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财政等限期奏报。1901年四月,清政府成立督办政务处,作为规划新政的机构,从此逐步推出各项新政。
    内容:
    一、改革官制。即裁旧衙门、添新衙门的“官制改革”,但是这丝毫没有触动封建专制的政治体制,也没能革除清政府腐败无能的种种弊端。
    二、改革兵制。建立按西方国家的营制、采用洋操训练,把兵制编练成使用洋枪洋炮的“常备军”。
    三、改革学制。主要包括“停科举、设学堂和奖游学”三项内容。
    四、主要是为工商业的振兴立法和给予兴办实业卓有成效者以奖励。
    影响:综观“新政”,虽然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显得支离、敷衍、拖沓,缺乏总体目标和实施规划。根本问题在于政治制度改革的滞后。从朝廷到地方体现着封建专制统治的整套机构,丝毫没有触动。不少新政流于一纸空文。这使得人们对清政府推行新政的诚意产生了怀疑,政治制度改革的呼声于是日益激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清末诉讼审判制度的改革。

    正确答案: 清廷修律过程中陆续颁布的《各级审判厅试办章程》、《法院编制法》等对诉讼审判进行了重新规定。
    (1)《各级审判厅试办章程》的规定。清末的司法管辖分为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两项,在中国法制史上第一次正式作出了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的区分。各级审判机关内,也相应设立了刑事厅和民事厅,分别受理刑事、民事案件。在中国法制史上,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分开具有划时代意义。
    (2)根据《法院编制法》的规定,废除了清初三法司制度,实行四级三审制。
    (3)在司法审判上采用了近代西方国家的一些原则和制度,如回避、辩护、公开审判、合议等,并规定了起诉、预审、公判、上诉、判决之执行等程序。
    (4)在一些诉讼法规或法律草案中还规定了刑事案件公诉制度、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民事案件的自诉及代理制度、证据制度、保释制度等中国传统法制所没有的新式制度,并承认律师制度的合法性,还初步规定了法官、检察官考试任用制度,等等。
    必须指出的是,清末的系列司法改革,因为时间太短、方案不成熟等原因,大多只是法律上的纸面上的规定,有些措施即使实施,也往往流于形式而已,真正实行并产生影响的几乎没有。但是,这些措施为后来的司法改革积累了素材、打下了基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清末仿行立宪政体,首先试图的改革的是()
    A

    军事制度

    B

    政治制度

    C

    教育制度

    D

    法律制度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清末新政教育改革的内容。


    答案:
    解析:
    (1)颁布“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1902年,在管学大臣张百熙的主持下拟定了一系列学制系统文件,8月15日奏呈颁布,通称《钦定学堂章程》因该年为壬寅年,又称壬寅学制。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中央政府的名义制定的全国性学制系统,具体规定了各级各类学堂的性质、培养目标,入学条件、在学年限、课程设置和相互衔接关系。壬寅学制虽经正式公布,但并未实行,第二年,光绪《奏定学堂章程》于1904年1月颁布执行,该学制称癸卯学制。癸卯学制纵的方面把整个学程分为三段七级,第一段为初等教育,分为蒙养院四年,初等小学五年,高等小学四年,共三级十三年;第二阶段为中等教育,仅设中学堂一级,五年;第三阶段为高等教育,分高等学堂(或大学预科)三年,分科大学堂三年到四年,通儒院五年,共三级十一年到十二年。儿童从七岁入学,到通儒院毕业,共计二十六年。横的方面除直系各学堂外,另有师范教育及实业教育两个系统。(2)废科举,兴学堂科举制度从改革到废除共经历了改革科举内容、递减科举中额、到完全废止三个步骤。终于在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八月,下诏“立停科举以广学校”。乡试、会试一律停考,各省岁科考试也随即停考,至此,共实行了一千三百年的科举考试,终告废除。(3)建立教育行政体制为保障学制的实施和兴学政策的落实,1904年政府规定专设总理学务大臣。废除科举制后,为适应形势,1905年年底批准成立统辖全国教育的中央政府主管机构——学部。与此同时,地方各级行政机构也逐步建立起来。1906年令各省设提学使司专管一省教育,长官为提学使;府、州、设劝学所管理一地教育。又制定视学规程,将全国划为12个视学区,以三年为一视学周期。由此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统一的教育行政系统。(4)确定教育宗旨中国近代教育宗旨的正式颁布是在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由学部明定教育宗旨为:“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5)留日高潮与“庚款兴学”这一时期因新政的实施,留学教育再掀热潮,以日本和美国为主。

  • 第14题:

    论述清末诉讼制度的特点。


    正确答案: 清末诉讼制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有关诉讼法律、法规的制定上。在《现行刑律》和《大清新刑律》公布之前,修订法律馆就于光绪23年拟定出了一部《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该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近代意义上的诉讼法草案,公分总则、刑事规则、民事规则、刑事民事通用规则、中外交涉事件处理规则五章。
    在该法律草案中首次引进了近代的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但未及颁行即遭夭折。其后,修订法律馆、法部等机构相继又制定了《大理院审判编制法》、《法院编制法》等诉讼法规或草案。1910年,终于完成了《大清刑事诉讼法草案》和《大清民事诉讼法草案》,但未及公布,清朝就灭亡了。

  • 第15题:

    简述清末文书档案工作的改革。


    正确答案: 1.废止题本,改为题奏。
    2.文书档案开始向学术方向发展。
    3.刊印《官报》。

  • 第16题:

    简述清末视学制度的管理---论述清末视学制度的管理。


    正确答案: 一、视学制度的形成“癸卯学制”颁布后全国掀起了兴学热潮,为加强对学校的控制与管理着手改革旧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建立了视学制度:中央设学部,省设学务公所,县设劝学所,他们相应的监督机制是:中央视学、省视学、县视学。
    二、视学资格及业务范围视学官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宗旨正大、深明教育原理;精通外国文及各种科学。视学官的业务范围(内容)比较全面,既有行政督导,也有学校管理方面工作,既有面上工作,又有专项事件的点上工作。
    三、视学权限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调查、监督和指导;
    四、特点及影响特点有四:建制上建立了“中央视学、省视学、县视学”三级视学网;明确规定了视学的权限和业务范围;视学报告为教育决策服务;对视学有一套管理制度。视学制度是中国近代教育督导制度的雏形和发展,它对改变整个教育管理结构、提高教育行政效率有很大的作用,为以后教育督导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富足经验。

  • 第17题:

    试述清末教育制度的改革。


    正确答案: 1.建立新式学堂
    1860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逼迫清政府签定《北京条约》,“朝廷鉴于外交挫衄,非兴学不足以图强”,在“自强”的名义下,先后建立了同文馆、广方言馆、福建船政学堂、南北洋水师学堂、武备学堂等新式学堂,以培养当时急需的翻译、制造技术和陆海军人才,并在1868年以后向外国派遣留学生。此后,一些督抚也模仿西式公立学校制度建立了一些新式学堂,1898年在北京建立了京师大学堂。这种学堂没有与入仕制度相结合,还不能广泛地搜罗人才,有人称之为“无系统教育时期”。
    2.废除八股文,另立取士标准
    1901年,清政府宣布废除八股文,改以《四书》、《五经》及改论中国历史、政治和西方政治及学术的文章作为取士的标准,这就促使新式学堂迅速发展。与此同时,还给予学堂毕业生以文官候选人的待遇;吸引了大批学生入学。
    3.颁布《钦定学堂章程》
    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学堂教育开始步入系统化。《章程》规定:学堂正规教育分初、中、高三级。分别采用升级制,最高可升入通儒院。通儒院和和分科大学堂的毕业生授予进士,高等学堂毕业生授予举人,中学堂和高等小学堂毕业生授予生员功名,都可取得入仕资格。为加强对学堂的管理,1905年12月中央建立了学部,作为全国教育行政管理机构。
    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学堂毕业生直接取得功名,学堂教育成为选拔官吏的重要途径,促进了教育的制度化、正规化。
    新的学堂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教事业的发展。但它毕竟是在封建专制统治旧体制之下建立的。因此,它又必然保留着旧制度的许多基本特点。

  • 第18题:

    简述清末诉讼审判制度的改革。


    正确答案: 清廷修律过程中陆续颁布的《各级审判厅试办章程》、《法院编制法》等对诉讼审判进行了重新规定。
    (1)《各级审判厅试办章程》的规定。清末的司法管辖分为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两项,在中国法制史上第一次正式作出了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的区分。各级审判机关内,也相应设立了刑事厅和民事厅,分别受理刑事、民事案件。在中国法制史上,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分开具有划时代意义。
    (2)根据《法院编制法》的规定,废除了清初三法司制度,实行四级三审制。
    (3)在司法审判上采用了近代西方国家的一些原则和制度,如回避、辩护、公开审判、合议等,并规定了起诉、预审、公判、上诉、判决之执行等程序。
    (4)在一些诉讼法规或法律草案中还规定了刑事案件公诉制度、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民事案件的自诉及代理制度、证据制度、保释制度等中国传统法制所没有的新式制度,并承认律师制度的合法性,还初步规定了法官、检察官考试任用制度,等等。
    必须指出的是,清末的系列司法改革,因为时间太短、方案不成熟等原因,大多只是法律上的纸面上的规定,有些措施即使实施,也往往流于形式而已,真正实行并产生影响的几乎没有。但是,这些措施为后来的司法改革积累了素材、打下了基础。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清末诉讼审判制度之改革。

    正确答案: (1)实行四级三审终审制。
    (2)实行刑事公诉、民事代理制,证据制度,保释制度。律师制度也同时建立。
    (3)实行审判公开、法官回避以及预审、合议、公判、复判等程序。
    (4)实行法官检察官考试任用制。
    (5)设罪犯习艺所,对罪犯实行感化教育。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清末政治制度改革失败的原因?

    正确答案: 一、改革缺乏强有力的领导。
    二、地方督抚对改革态度冷淡、倍加阻挠,使改革流于形式。
    三、众多中小官吏对新政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和认识,甚至持反对态度。
    四、严重的财政困难是造成改革失败的又一原因。
    五、盲目仿效日本立宪做法,给改革带来了无穷灾难,直接导致立宪派对清政府的背离,加速改革的失败。
    六、列强对清政府的改革持冷谈态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论述清末诉讼制度的特点。

    正确答案: 清末诉讼制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有关诉讼法律、法规的制定上。在《现行刑律》和《大清新刑律》公布之前,修订法律馆就于光绪23年拟定出了一部《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该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近代意义上的诉讼法草案,公分总则、刑事规则、民事规则、刑事民事通用规则、中外交涉事件处理规则五章。在该法律草案中首次引进了近代的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但未及颁行即遭夭折。其后,修订法律馆、法部等机构相继又制定了《大理院审判编制法》、《法院编制法》等诉讼法规或草案。1910年,终于完成了《大清刑事诉讼法草案》和《大清民事诉讼法草案》,但未及公布,清朝就灭亡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改革措施。

    正确答案:
    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改革措施主要有:
    (1)建立近代意义的学制。清末颁布学制始于《钦定学堂章程》而成于《奏定学堂章程》,清末学制具有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因素。
    (2)废科举,兴学堂。科举制度一直是清末影响新式学堂发展的重大障碍,科举从议废到实废,仅用了两年左右的时间,有力地配合了学制颁布后兴学政策的落实。到清末新政时期,科举考试制度因一时与新学难以调和,予以彻底革除以廓清新学堂发展的障碍是必然的。
    (3)建立行政体制。为保证学制颁布后兴学政策的落实,1904年《学务纲要》规定专设总理学务大臣。废科举后,为适应教育形势的新变化,加强教育管理,清政府又进一步对教育行政体制进行了改革,地方教育行政也相应作了改革。至此,一套新的从中央到地方的教育行政系统终于形成。
    (4)厘订教育宗旨。1902年,梁启超著文明确提出教育当定宗旨,张之洞则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1906年3月,学部针对民权思想的流行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拟订“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五项教育宗旨,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正式宣布的教育宗旨。
    (5)倡导出国留学。在清末新政激励下,近代留学教育首先在1906年前后形成留日高潮,其次是在1908年实行“退款兴学”政策后留美潮流兴起。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清末文书档案工作的改革。

    正确答案: 1.废止题本,改为题奏。
    2.文书档案开始向学术方向发展。
    3.刊印《官报》。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