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述维也纳体系瓦解的过程。”相关问题
  • 第1题:

    试述维也纳会议总决议基本内容及评价维也纳体系。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1)基本内容:①恢复欧洲许多国家封建王朝的统治。法国、西班牙、意大利那不勒斯的波旁王朝,都相继复辟。
    ②列强任意处里欧洲和海外领土。波兰再次遭到瓜分,由俄英普奥四国瓜分。普鲁士的疆域扩大到了莱茵河左岸和波罗的海南岸。英国取得了许多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海外殖民地,确立了世界技民霸主地位。
    ③维持德意志和意大利的分裂局面。
    ④防范法国东山再起。把法国局限在1790年的疆界内,东北边境的一些重要城堡和要塞由反法盟军占领3—5年,占领费用由法国负担。法国赔款7亿法郎,交出军舰。比利时并入荷兰,成立尼德兰王国,卢森堡公国也由尼德兰统治者兼管,以抗御法国。扩大瑞士,把许多战略上重要的山隘都划归瑞士,确立瑞士为永久中立国。
    (2)评价:①维也纳体系是一种历史的反动,它恢复欧洲旧的统治秩序,维持德、意分裂状态,这些都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它按照大国意志,重新划分欧洲版图,和海外殖民地,进一步确定了英国的殖民霸主地位,是大国强权政治的表现。
    ③神圣同盟和四国同盟都是欧洲封建君主镇压革命、任意践踏弱小民族利益,用高压手段维护欧洲封建统治的工具。
    ④但在维也纳体系下,各国采用召开会议的办法来解决国际争端,客观上促使近代国际关系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 第2题:

    二战后出现的政治格局是()。

    • A、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 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 C、雅尔塔体系
    • D、维也纳体系

    正确答案:C

  • 第3题: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各国普遍采用的汇率制度是()。


    正确答案:浮动汇率制

  • 第4题:

    哪些条约组成了维也纳体系的基本框架?


    正确答案: ①1815年9月,《神圣同盟条约》签订。《神圣同盟条约》是维也纳体系的一个补充,实际上是维护维也纳体系的现状,特别是维护君主专制政治秩序这个大环境的产物;
    ②1815年11月20日,英俄普奥签订了《四国同盟条约》,作用主要是维护反动秩序,调和列强矛盾,因此,客观上增加了维也纳体系的稳定程度;
    《神圣同盟条约》与《四国同盟条约》作为维也纳体系的补充,最终确立了维也纳体系的完整结构。
    ③第一次巴黎和约和维也纳会议最后议定书改变了欧洲的政治地图,建立了一个新的国际关系体系即维也纳体系。

  • 第5题:

    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是()

    • A、维也纳体系
    • 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 C、雅尔塔体系
    • D、多极格局体系

    正确答案:B

  • 第6题:

    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1971年该体系瓦解。该体系从建立到瓦解所体现的本质特征是()

    • A、雅尔塔体系从建立到崩溃
    • B、世界金融秩序从稳定走向混乱
    • C、美国经济实力由盛至衰
    • D、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由繁荣走向“滞胀”

    正确答案:C

  • 第7题:

    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多国货币纷纷实行()。


    正确答案:浮动汇率制

  • 第8题:

    两极格局的基础是()

    •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 B、威斯特伐里亚体系
    • C、维也纳体系
    • D、雅尔塔体系

    正确答案:D

  • 第9题:

    简述薪酬体系规划的过程。


    正确答案:1.制定付酬原则与策略
    2.岗位设计与分析
    3.岗位评价
    4.薪酬结构设计
    5.薪酬状况调查与分析
    6.薪酬分级与定酬
    7.薪酬体系的运行控制与调整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维也纳会议的影响。

    正确答案: 消极:①重建了欧洲各国的封建统治秩序
    ②将弱小国家重新臵于强国的民族压迫之下,违反了民族和民主原则。
    积极:①欧洲出现了俄、英、普、奥、法五强均势的政治格局。
    ②维也纳体系维护了近百年的欧洲和平。
    ③列强常用会议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使近代国际关系进入新的时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是()
    A

    维也纳体系

    B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C

    雅尔塔体系

    D

    多极格局体系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维也纳古典乐派?

    正确答案: 维也纳古典乐派(VienneseClassicalSchool)维也纳古典乐派是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20年代,随着“启蒙运动”的发展,在维也纳形成的乐派,其代表音乐家是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这个乐派的主要特点为:
    (1)在音乐内容上,音乐作品受到当时启蒙运动思潮的影响,以讴歌人的精神和反映自然界的美为主旨。
    (2)在音乐织体上,确立了主调音乐形式的主导地位,和声织体清晰,曲式结构分明。
    (3)在音乐体裁上,奠定了交响曲、四重奏、协奏曲、奏鸣曲等体裁形式,使之更完善、更规范。
    (4)承袭了德奥音乐文化传统,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高超的作曲技法,使古典主义音乐达到顶峰,对后世音乐产生了深远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维也纳体系


    答案:
    解析:
    它是拿破仑帝国瓦解后,于1814年10月至1815年6月召开的维也纳会议上所确立的欧洲新的均势。它重新划分了欧洲的政治版图,重建了欧洲封建统治秩序,暂时调整了欧洲各大国的矛盾,在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殖民地)形成了难得的和平环境。维也纳体系虽然开了历史的倒车,但它不能消除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所带来的广泛国际影响。资本主义的发展及不断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断冲击和瓦解这一体系。维也纳会议是分赃会议,损害了许多中小国家的利益,必然招致反抗,从而为体系的瓦解埋下了隐患。但维也纳会议提出的“大国协调”和“会议外交”在外交实践上有所创新。

  • 第14题:

    战后很快形成、并奠定两极格局基础的是()

    •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 B、维也纳体系
    • C、威斯特伐里亚体系
    • D、雅尔塔体系

    正确答案:D

  • 第15题:

    试析维也纳体系。


    正确答案: 维也纳体系是19世纪初拿破仑帝国崩溃后,以英国、俄国、奥地利、普鲁士为首的战胜国通过维也纳会议在欧洲大陆上建立的新均势体系。《维也纳会议最后议定书》和《神圣同盟条约》、《四国同盟条约》共同构成了维也纳体系。它以均势原则、正统主义和补偿原则等为指导思想,在拿破仑帝国瓦解后的欧洲,建立起多极的政治均势,并暂时维持了欧洲封建列强间的和平与协调。1848年法、意、奥、普等国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给欧洲封建制度以沉重打击,冲击了维也纳体系。1853年的克里米亚战争将维也纳体系进一步推向解体。
    评价:首先,它代表四大国的意志,也可以说是代表了落后的封建地主阶级的意志(因为除英国与荷兰之外的其他国家此时还都是封建专制国家),它按照大国的意志重新划分欧洲版图,恢复欧洲旧的统治秩序。
    其次,它是欧洲专制君主们企图采用高压手段,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体现;他反对社会进步,任意践踏弱小民族的利益,是一种历史的反动。
    第三,在维也纳体系下,各国常用召开会议的办法来解决相互间的争端,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欧洲各国之间战争的频繁程度,客观上促进了近代国际关系的发展。
    第四,第一次巴黎和约和维也纳会议最后议定书改变了欧洲的政治地图,为欧洲大国间的关系创造了政治军事力量的平衡,使欧洲大国大体上形成了一种领土均势,这是均势的最重要含义。维也纳会议所做出的欧洲领土安排,首先是为了防止法国东山再起构筑的一道安全堤坝。其次,会议所进行的地缘政治安排,还使得在中欧出现了德意志邦联,使俄国的势力局限于东欧,让英国把扩张重点放在海外,使其履行其维持欧洲均势的作用。
    维也纳会议所追求的力量平衡,只是在各大国之间谋取力量对比的大致平衡,而非绝对的平衡。平衡与均势只能是暂时的,相对的。认为通过建立国际政治权力均势,就可以导致欧洲的安宁和繁荣,是一相情愿。现实的国际政治中,国家追求的不是均势,而是权力的优势。

  • 第16题:

    俾斯麦体系为何会瓦解?


    正确答案: 一、保加利亚危机和三皇同盟的终结
    保加利亚亚历山大大公力图摆脱俄国控制,保俄关系紧张。1885年9月,东鲁米利亚爆发反土起义,自行宣布与保加利亚合并。沙皇亚历山大三世(1881-1894)不能容忍一个不听命于俄国的统一的保加利亚的存在,要求列强施加压力,迫使亚历山大大公解散保的合并。1885年10月,君士坦丁堡会议,俄国建议恢复《柏林条约》规定的现状。俾斯麦支持俄奥合作。
    1886年8月,俄利用保国内亲俄势力发动政变,废除亚历山大大公。但保摄政当局在英奥支持下对俄进行抵制。1887年7月,保另立斐迪南为保加利亚大公,俄失去对保的控制。奥同英抵制俄在保恢复控制的努力,使两国关系恶化。俄将奥视为它在巴尔干扩张的主要障碍,奥则认识到三皇同盟根本不足以遏制俄的扩张野心。俄奥在巴尔干扩张利益的对立性注定了俾斯麦强求俄奥合作的努力将归于失败。1887年,《三皇同盟条约》期满未续,俾斯麦体系重要一环脱节。

    二、法德关系危机和1887年《三国同盟续约》
    保加利亚危机期间,俾斯麦担心法国趁机进攻德国。为吓阻法国,俾斯麦采取加强德国军事力量的威胁手段。俾斯麦决定加强德奥意三国同盟关系,以确保德国的安全。意也有意续订三国同盟条约以获益。1887年2月10日,《三国同盟续约》。通过《三国同盟续约》,意在条件允许时若主动对法开战,将得到德国的援助,这使得三国同盟演变成具有侵略性的军事同盟。

    三、两次《地中海协定》和《再保险条约》
    俾斯麦构建结盟体系的重要考虑:希望通过英意和英奥之间的协约联系,将英国也拉入到牵制法俄的路线上来。英意在地中海存在着遏制法国的共同利益,英奥在巴尔干问题上也存在遏制俄国的相同立场。如果英国加入反法俄阵营,德国就可以在地中海和近东调动起足够力量对付法俄,同时又赋予德国与法俄交往时更大的回旋余地。
    英虽与法俄有利益矛盾,但不信任德国。首相索尔兹伯里洞察俾斯麦想把对抗法俄的责任推至英国身上而自己坐收渔人之利的意图。他认为英国的政策是既要反对法俄的扩张野心,又要避免卷入与法俄的冲突。他主张与意奥只订立一种不承担明确援助义务的协定,并将范围界定在维持地中海地区的现状。1887年2-3月,英意奥以互相交换照会的形式达成了第一次《地中海协定》。12月,三国又以照会形式达成了第二次《地中海协定》。德国虽没有参与这两个协定,但通过其盟国意奥的参与而间接地实现了与英国的非同盟性联合。但由于协定条款规定了英国承担义务时的模糊性,又揭示了英德合作的有限程度。

    俾斯麦希望与俄国订立协定,获得三皇同盟所规定的俄国杂法德战争时采取善意中立的保证。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也有意从德国那里获得其在巴尔干和海峡问题上的支持。

    1887年6月18日,《再保险条约》。
    自三皇同盟终结后,俾斯麦借助《三国同盟续约》、两次《地中海协定》和《再保险条约》,实现了对其结盟体系的调整,而其目标就是要牵制法俄的力量,阻止法俄结合,确保德国在欧洲大陆占据支配地位。但调整后的结盟体系仍很脆弱。首先,法德、俄奥之间存在着根本对立矛盾,俾斯麦对此始终未能解决。由于德奥间存在同盟关系,一旦俄与德关系再恶化,它就极有可能寻求与法国联合。其次,英国态度暧昧。英国虽与法俄在殖民扩张上有矛盾,但它宁愿信奉自身实力也不愿依靠大陆结盟。俾斯麦如不能很好地处理与英国的关系,其大陆结盟体系的前景仍是未知数。最后,结盟体系深深打上了俾斯麦个人的烙印,反映了他联合奥意、拉拢俄英、孤立法国的策略思路。这一思路有待于德国政府继续通过卓有成效的外交去实践。但自威廉二世(1888-1918)上台后,俾斯麦与之政见冲突不断。1890年3月,俾斯麦被迫辞职。新内阁的政策措施开始与俾斯麦拉开距离。此后,英德矛盾不断上升,法俄不断靠拢,结盟体系遂趋于瓦解。

  • 第17题:

    简述维也纳香肠加工工艺。


    正确答案: (1)接收原、辅料及包装材料——由合格供方购入的各种原辅料卫生质量经验证合格后分别入库。
    (2)贮存原料肉——原料肉贮存在-18±2℃的冷冻库中。
    (3)贮存辅料及包装材料——辅料及内外包装材料分别贮存在干燥、洁净的仓库内,其中亚硝酸盐需专人专柜(加锁)保存,内外包装材料分开单独保存。
    (4)原料肉解冻——自然解冻,解冻间温度保持在15-20℃;流水解冻水温保持在10-12℃,解冻时间12-24小时。温度计测量原料肉表面温度高于15℃或中心温度低于7℃不能进入下道工序。
    (5)预处理——原料肉经解冻后去除筋膜、软骨、淤血、异物,切成小于1kg的块后用绞肉机绞成肉馅,瘦肉用5-16mm筛板绞制;脂肪用3-8mm筛板绞制。绞制后的肉馅温度8-10℃。
    (6)称量辅料——按工艺配方分别称量、混匀辅料。
    (7)斩拌、搅拌——将原料肉放入斩拌机或搅拌机中,加入辅料(如腌制剂等),经斩拌或搅拌后即成肠馅。肠馅温度要控制在12-15℃。
    (8)灌装成型——用真空灌肠机灌装,定量灌装产品重量误差为±5g。
    (9)热加工:将架车推入双门烟熏炉内,按设定程序进行干燥、烟熏、蒸煮。直至肠体中心温度达到78℃,维持10分钟以上。
    (10)一次冷却——产品出炉后首先在常温下冷至50℃以下,而后放入10℃以下的冷却库内冷却至产品中心温度达15℃以下方可包装。
    (11)包装——采用真空包装机按不同重量规格进行真空包装。
    (12)二次灭菌——在夹层锅中,用90℃左右热水使肠体温度达到80-85℃进行二次灭菌;灭菌时间20-30分钟。
    (13)二次冷却——经二次灭菌后的产品放入冷水中迅速冷却,在2-3小时内将产品中心温度降至15℃以下。
    (14)贴标签、金检——经包装、灭菌后的产品立即贴上标签。贴好标签的产品经金检器检查后即可装箱入库。
    (15)成品贮存——在库温为0-4℃的成品库内储存。真空包装产品在成品库内保存期为10-15天。
    (16)运输、销售——采用冷藏车运输,冷藏柜销售。温度要求:0℃-4℃。

  • 第18题:

    下列关于1848年欧洲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根本任务是推翻欧洲大陆的封建统治秩序
    • B、属于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 C、使维也纳体系彻底瓦解
    • D、无产阶级在革命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正确答案:D

  • 第19题:

    维也纳体系的核心部分是围绕意大利问题而展开的。


    正确答案:错误

  • 第20题:

    目前的国际体系是()。

    • A、雅尔塔体系
    • B、维也纳体系
    • 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 D、多极竞争体系

    正确答案:D

  • 第21题: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列强对外扩张的加强
    • B、工业革命的发展
    • C、资产阶级革命影响的扩大
    • D、维也纳体系最终瓦解

    正确答案:B

  • 第22题:

    单选题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列强对外扩张的加强

    B

    工业革命的发展

    C

    资产阶级革命影响的扩大

    D

    维也纳体系最终瓦解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目前的国际体系是()。
    A

    雅尔塔体系

    B

    维也纳体系

    C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D

    多极竞争体系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